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汉语言文学是最能体现其意义的,该专业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传播。本文以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为基础,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所设定的专业是属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项。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接受知识的一方则主要是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了解以及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因此要基于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特征的同时将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对其所表述的意义予以深度思考。

一、关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

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被教授的模式,其主要提倡平等的观念,打破了以往教师将教学完全把握住,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控制学习行为方法。即以“去中心”作为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1]平等交流“对话”教学模式的建立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解以及尊重的和谐教学氛围被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同样对于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视。该思想提倡将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且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引入,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该专业,主动探究其深意。与此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仅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后现代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评价,而不是以传统的应试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统一定义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学生的特点予以总结,通过针对性的评价,让其感受平等性的关注。在这样的指导下,最大限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从全方位提高学生了解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明显、强烈。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其教学法多半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此方法虽然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汉语言文学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且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其教学法灵活性存在较大程度的缺乏,且实用性也不高。[2]因为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是老师对课堂节奏、内容等予以掌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被动学习,研究发现,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效果较差。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多,而且内容也比较复杂、艺术性强,学生难以识记,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结合教学计划的同时,从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辅助应用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在较好地增强学生吸收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中小说、诗词、散文以及曲赋等占多数,这类文学内容的专业性强,就传统的以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无法对其内容予以深刻的解析。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将开放与互动作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因问答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其说出对该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总结补充,对问题进行深化。这样一问一答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教学模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三、结语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教改后新形成的教育思想,该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教育,以学生的人性化以及个性化作为中心思想,同时以对话式教育方式与提问式教育方式作为提倡点,主旨是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以便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突破传统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限制性,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我国优秀的文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艳艳.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6,12(2):77.

[2]李晓红.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7(4):169.

作者:李长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

摘要:大学课程教学已经逐渐朝着有效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师们都在试图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课程虽然不是技术操作类的应用性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同样可以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包含在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并完成习题中掌握知识、在扩展讨论中学会思考、在写作汇报中锻炼综合能力、在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与扎实的实践与考核中得到保障等等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做到实处,就能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化甚至高效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识记;应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不是技能应用型专业,所开课程所学知识不是生产、操作类技术性课程与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总该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学到有什么是什么的时候,还能提高思考与运用的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具有其自身的应用性[1],教学中本当重视其实践效果。理论性课程的教学也只有加强其实践的环节,才能达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最佳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能力,理论性课程的教学一要让学生学到理论的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二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这些理论是否合理正确并能论述其原委,三要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现象或进行实践。理论性课程的教学的目标一解决的是学到知识的问题,目标二解决的是批判性思考的问题,目标三解决的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的问题。三者当中,学到知识是基础,学会思考是关键和核心,学会应用是目的。思考其实已经介入应用的范畴,虽然是一种意识层次、精神层次的范畴,但它恰恰是理论性专业和课程本身的应用性所在。[1]理论的教学必以思考和应用为目的,只学到了有什么而不会判断不会评价,当然就不会应用,不会思考不会应用的教学是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教学。探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其实是探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实现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所以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学到理论、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的问题。笔者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在完成习题中掌握知识

一门课程的内容包含哪些概念、哪些范畴,怎么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的观点、代表人物在该学科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是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属于识记的范围。这部分内容的最佳学习方法就是学生自学,并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自学即自己学习教材、参考资料,完成习题,完成习题即自学完教材、参考资料后,自己做完每章节配套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老师上课的时候再一一加以检验,由此达到学生在自学中掌握基本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的目的与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程,文学史、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学等,无一不是基础理论性课程。要说它们的应用性就只能是课程本身内容的理解、批评、辨析和运用的应用性,不可能有如工科课程所对应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性。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即是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获得知识、锻炼并习得能力。获得知识往往是边学边完成习题的方式较为有效。比如文学史课程之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分期、各期有些什么具体文体、各文体有哪些代表作家、各代表作家的特色和成就有哪些、各期文学的大体特点是什么、各期与各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儿、各家与各家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儿……[2]这些是学古典文学史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只有将这些牢牢地刻在脑子里,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同样的,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的学习也是如此。又如文学理论课程,中外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流派、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前后阶段流派代表人物之间的继承发展与革新创造等[3],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辨析和研究。又如写作学中关于写作主体的建构理论、写作过程的思维理论、写作行文的操作理论与策略理论以及文本规范理论等,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与理论,只有把这些知识和理论深刻在脑子里,才能进一步思考、辨析理论的正确合理与否,才能进一步指导写作实践。再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关于汉语的语音、语法、句法、发展演变等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基本的知识与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辨析、研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语言表达、写作实践。所有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获得都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学得最为有效。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并下发给学生在预习自学时必须完成的习题,在预习自学中有针对性地掌握会的,存疑不会的,在课堂上老师的检测、反馈中巩固会的,解决不会的。

二、在扩展讨论中学会思考

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材料的时候,在自己完成习题的时候,总会碰上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会产生一些疑问,因此需要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到课上或网上教学互动平台上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跟老师或同学或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即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辨析、判断能力。学生自学的时候把不懂和疑问写下来,则又训练了学生的辨析、思考和表达能力,要辨析清楚自己理解了的是什么才能思考清楚不理解的疑问的是什么问题,思考、辨析清楚了已经理解和没有理解的问题并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不是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如果实实在在地做了,对训练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写作表达是非常有效的。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在学生的自我实践中完成,所以可以说是文科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自学时会因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导致发现问题的广度与深度的差异,所以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作为主导也得设计、布置一些讨论的话题、课题或项目给学生在自学时加以准备,这样才能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收到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老师的设计话题、课题或项目及其思考、准备的要求都可跟知识掌握类习题一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习某一章节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要完成的任务,能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文学史自学预习中,可能会遇到对某些作家的作品读不懂更不能归纳概括其风格特色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辨析流派、作家间区别、联系的问题,还会遇到张冠李戴、记忆混乱的问题,这些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的课前预习自学题目中提醒、引导学生碰到此类问题时如何解决,或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和难题到课堂上来或网上互动平台来交流讨论解答。又如自学预习文学理论课程时,会碰到弄不明白模仿、反映、再现、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结构、解构、后结构、现代、后现代、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诗言之、诗缘情、物感、原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等等概念和理论的含义及其相关与区别的问题,尤其是无法将这些理论与作品分析的已有结论联系起来的难题;在自学预习写作学课程时,会遇到辨析不清赋形思维、路径思维、策略思维、文本思维等理论的内涵与作品中的实际体现、写作中实际运用如何等难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自学预习中会碰到不明白音位、音素、音节、仄声、入声等概念与实际体现的问题。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自学中不只需要识记的能力,更需要学习者的思考、理解、分析、综合、联想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在设计的预习题目或指导手册中有提示有引导,这样学生便能在自学预习时检验自己的预习自学效果,带着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疑问来课堂或互动平台交流讨论,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加深对已理解问题的印象,也加深对未理解问题的印象,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三、在写作汇报中锻炼应用

人类发展到当下的时代,已经进入一个几乎“全民写作”的时代,写作成为人们最好的交流、沟通、推销自我、健康心灵、疏导情感、表述革新、传达创意的最佳方式,也成为学习的最佳方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并实践着“学习通过写作”“生存通过写作”“发展通过写作”的理念与思想。[4]通过写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美国的小学教育就常常让很小的孩子们到图书馆查资料、写报告,即是“通过写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极好经验。所以通过写作学习可以说是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最高阶段,也是其最见成效的方式。学生在前面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讨论、交流、释疑、拓展的基础上,在某一章节内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有体会或最想弄明白的问题写一篇研究文章,或者对某一章节的全部内容写一个带有自己心得体会、梳理概括的学习报告,当然是训练学生廓清知识和观点、理顺思考、分析材料、理性辨析、清楚准确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写作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没有人能代替他人写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学习感受、思路的,只有学生自己的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学习实践过程。而写作中包含的廓清知识、理清观点、查找资料、加工整理、概括凝炼、构思运作等都是学习者本人的实践活动,在学习者这些丝丝入扣、环环不离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其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比如让学生学完《诗经》的时候,写一篇关于《诗经》的小论文,学完《毛诗序》的时候,写一篇关于诗的功用或价值的文章,学完写作主体心理动力建构章节时写一篇关于某个作家的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培养与提升的习作……如果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研究性小课题和要求,并让学生选择或自拟课题去查阅资料、分析整理、书写成文,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会得到更加深广、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思辨、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与提升。无论是识记知识,还是学会思辨学会分析与综合,还是学会写作,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的自学实践中实现的,其方式大大不同于传统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效果也会大大高于传统的讲授式。

四、在精心充分的设计和扎实的实践与考核中得到保障

好的设想与方式需要扎实的执行和操作才能见出成效,好的设想与方式一入实践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阻力,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的如各科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要完成对每个学生的检验、讨论、交流、汇报、评讲、考核等,基本上做不到。主观的,如果课堂上做不到检验、讨论、交流、汇报、评讲,就难以约束学生自觉地按要求完成自学、完成整理、完成写作。因此,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准备、严格监督与考核是课程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老师需要准备一整套涵盖各章节知识点的习题集,需要准备一整套涵盖各章节重难点问题的自学引导思路,需要准备各章节的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小课题,需要准备有质量的针对性强的短小的浅显易懂的各章节的参考资料并配合教材相应章节下发给学生自学阅读。老师可以将知识识记题的检查考核放在课前完成,将学生存疑的讨论放在网络互动平台完成,写作及对写作成品即文本的评阅也放在课下完成,课上主要讲授和讨论一些共性的或都被学生疏忽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汇报、评讲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观点,至于各人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在文本批注中在互动平台交流中反馈给学生。老师可以将个人全部检查与考核及分组个别轮流汇报、讨论发言检查与考核结合起来。比如知识识记类考核、互动平台讨论回馈、文章评阅及反馈必须是全部的,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汇报发言则可以是分组代表、代表轮流式。在知识识记类考核和文章评阅工作中,也可采用分组互查互评、老师统一把关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互查互评中实现交流与启发。甚至还可以以几章精学(知识识记、思考讨论、写作综合提高三环节环环从严、扎实实践)几章粗学(知识识记从严、思考讨论、写作综合从简)、两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十几章的课程,扎扎实实从严过程从高要求的教学五章左右,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写作能力就都训练出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分析综合习惯、写作习惯也就培养和训练成了。再加上各门课程都采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话,学生受到的训练和培养,其见效会更快更强!归纳起来,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阅读、梳理、识记,让学生提问、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写作、辨析、分析、思考、研究、表达,既学到有什么是什么怎么来的,又学会分辨对错是非合理与否,还学会运用、研究和创新。这是一个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实现最佳的过程,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检验者而存在,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构成了主要的教学活动,这是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涵。

注释:

[1]李承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7期。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4]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作者:李承辉 单位: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第三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将会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对策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问题;措施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引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鉴赏,并向其讲解相关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理念,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审美能力。自古以来,艺术是美的结晶,艺术的美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学习和感受,从而更好的体会其魅力之所在。因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方式比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对课堂教学内容一味的灌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无法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说在进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进行讲解时,许多教师往往都会选择“黛玉葬花”或者是其它一些经典的场景来进行介绍,对于其中所体现的美学观念加以解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自己进行解读和思考,所以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教师的审美观点而已。

(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缺乏准确的理解

通过对我国悠久的历史进行分析发现,汉语言文学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义,其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更好的反馈社会,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以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审美教育缺乏准确的理解,很多学生未准确的意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从而无法使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尽量挖掘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因素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其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把其中的艺术境界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欣赏,该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情感的渗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意境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挖掘作品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品位。比如说在对于《桃花源记》进行解读时,其中就有许多的语言描写十分优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提炼,并且让学生对于其中的文学审美要素加以解读,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为他们讲解感兴趣的内容,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到内在的美感,随后教师还需要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巩固,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而且还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创作属于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化和物化过程,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事物情境,来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课堂审美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场景和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他们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更好地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自然还离不开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联系,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周边生活的所见所感进行描绘,并且将美学元素用于自己的描写之中,从而更好地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次外化与物化过程,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分清假、恶、丑,感受真、善、美,把握其思想实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提高对现实生活中更高层次美的追求。在进行高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等优势,适当的突出各篇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与之适应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鉴赏能力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有效的对比来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使得学生能够分辨语言的美与丑。在进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适应的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感情材料和理论经典的均衡,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人文思想与审美教育的联系,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和审美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心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

[2]王业嘉.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J].读书文摘,2016,09.

作者:方航

第四篇: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策略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汉语言文学属于基础性人文学科,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书本上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等资源,来将书本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说在利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汉语文文学教育时,往往就只能够让学生通过书籍来进行学习,而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之中,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汉语言文学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加以呈现,比如说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古代的书籍,这样往往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韵味.

(二)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书本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桃花源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想象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三)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而且高等院校的学生步入成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便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在师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四)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的的教学平台并非对传统教学平台的简单转变,其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包括了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多方面的课程,而且各个课程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科体系。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二、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过分追求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多的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优势,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比较低。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肆意的向学生传播大量学习内容,会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注重实效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过多追求课件的观赏性,会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反而起到了喧宾夺主的效果。同时,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部分材料不太理想,但是教师认为精美的课件效果可以掩盖教学内容的不足,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实效性比较差。

(三)机械的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由于汉语言文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规律性不强,而且课堂教学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导致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会使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板书、分析、问题及答案提前设计好,并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把握“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其毕竟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度”。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语音知识、语言的派系与分布等,凭借单一的教师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依赖于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它们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应该将其作为向学生传达思想的媒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对课程有宏观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汉语言文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任何问题都能够从容应对,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尽最大努力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如何避免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不足,以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避免这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不能够将考试的核心内容放在多媒体资料之中,这样就会加大学生对于这些多媒体资料的依赖,而是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对于多媒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和老师的互动与交流。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国文.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作者:周吉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已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作者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客观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其优化路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

在新形势下,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能力、文化沉淀程度的真实写照。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校压缩汉语言文学招生人数,该专业某些教师也转向其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客观分析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与方法落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文化观点、文化现象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鸭填式”、“放羊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闷,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客观要求,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应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

(二)教学资源落后,教学理念陈旧

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优化创新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枯燥、乏味,其实效性也不强,学生对其学习热情不高。同时,教师没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优化利用各方面网络资源,没有根据所学的课程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没有处于统一的体系,从而无法顺利实现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随着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影响,文化选择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很难准确把握该专业教学内容难度,而现代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出现“崇洋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现象。同时,“简单、虚拟”语言形式不断挑战该专业的规范性,有些问题很难解决,专业厚度以及社会速效需求、课程深度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具有其不确定性,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优化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高校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主,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专业课程来说,以语言与文学课程为中心,体现该专业的文化性特点,尤其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及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相关的选修课,可以将传统礼乐文化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悌、谦让、诚信等,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使其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该地区、用人单位客观需求,设置一些特殊技能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体系,精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多元文化元素,促使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好铺垫。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在向学生系统传授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合理化的人生职业规划,具备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随时关注社会市场动态变化,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班级中每位学生,不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目标等。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与体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其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

(三)优化完善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某些知识点难度大、枯燥、乏味,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从不同角度优化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直观、形象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特点和就业市场动态变化,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使学生拥有更多优秀的品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日新.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商业故事,2016,09:125.

[2]顾路路.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2:127.

[3]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117-118.

[4]闫娟.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陕西教育(高教),2016,08:27+39.

[5]王蕾滋.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115+114.

作者:张艳 史璐璐 单位: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第六篇:幼儿园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

摘要:促进幼儿园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样本,另一种则是为幼儿提供各种使用语言的机会。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基于汉语言文学文本所开展的语言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参照物,又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说话机会。本文从语言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如何开展语言课程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汉语言文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的萌发时期,也是一个更多的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到他们经验的限制,但是他们的情感易受感染,行为习惯容易养成。那么幼儿的生命意识启蒙教育如何来进行呢?

一、开展语言文学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施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利用尽可能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学文本,向幼儿展示成熟、规范的语言。通过引导幼儿学习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学作品,让幼儿接触到更为丰富和规范化的文学语言,从而为其树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模仿范例。为了加深幼儿对形象化语言的学习和记忆,教师甚至可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和语句等,让这些语言材料为幼儿清晰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一个范本。当然,学习这些词汇还能起到拓展幼儿词汇量的目的。尤其是在一些故事性的文学作品中,幼儿能够通过上下文语境获得理解新词的机会。例如,在给大班幼儿开展语言文学教育时,以《三个和尚》的故事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和教师朗读故事的方式,幼儿可以结合上文及图片内容认真揣测“挑”、“抬”这些动词的意思。其次,在学习语言文学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童话故事和儿歌的机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种语言结构文的暗示。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接触多种风格的语言文本,让幼儿在学习不同国家、民族和历史时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身的语言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大班幼儿的语言文学教育为例,为培养幼儿接触多种文学文本的能力,教师可以选取英国大卫•卢卡斯的《害羞的小哈利》,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和故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进行对比教学,一个是图文结合的自主阅读,一个是诗歌朗诵,另一个则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二、开展语言文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智力思维

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能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思维,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等。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其对抽象概念的认知能力也有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尤其是在认识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表达出来,或者铭记在头脑中,从而形成对事物概念的形象认识。而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也一样,幼儿通过反复阅读和听教师的朗读,能够间接获得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经验,并且在认识这些经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概括分类,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智力思维。例如,在教会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如果我能飞》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语言学习和动作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理解并表演出闪烁的小星星、舞蹈的浪花和歌唱的小鸟,从而体验到唱儿歌的快乐,也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当然,在实施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为幼儿创设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同样是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例,在讲解故事情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所没有提及的事情,通过假设故事中的人物遇上什么事情,而鼓励幼儿思考其结局会怎样,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小松鼠的伞》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自己猜测一下“松树妈妈看到小松鼠全身都淋湿了会怎么样?”“妈妈为什么生气?”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开展语言文学教育,保障幼儿的道德发展

在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幼儿的社会道德教育。让幼儿在学习语言文学文本时,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帮助掌握相应的社会性行为,或者鼓励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行为进行探讨,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在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故事中,经常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和教会幼儿如何做人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复述上,还应该指导幼儿探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理,以及激发幼儿思考:“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做呢?”通过这些德育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幼儿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认识和掌握正确的社会性行为。同时,也能让幼儿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习主人公那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文学文本更为形象化

在开展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时,针对幼儿普遍倾向于接受故事性比较强、图文结合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书本上那些原本静止不动的文学作品采用图像或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帮助幼儿直观感受更加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给小班幼儿传授语言文学知识时,这种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小班幼儿的识字能力较差,而对图画和动画视频充满了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将文学文本转化为图画视频,必将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小班幼儿学习《大苹果》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在呈现文本内容时便可以采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式,将绿油油的草地和又红又大的苹果呈现出来。并且将小老鼠用力推苹果的过程制作成简单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小老鼠与乌龟伯伯的对话制作成幼儿模仿对话的形式,让幼儿现场为小老鼠和乌龟伯伯配音,以激发幼儿模仿对话的兴趣。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语言文学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幼儿的智力思维和保障幼儿的社会道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语言文学读本时,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M].江苏出版社,2005.

[2]瞿亚红.论幼儿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向明星 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七篇:大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探析

【摘要】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教学的人数与规模而言都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教学内容上而言,大专院校一贯将汉语言文学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不单单是针对于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民族文化提升起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大专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针对现有的大专汉语文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学的作用与策略进行分析与创新,旨在提升我国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大专;汉语教学;教学现状;方法策略

汉语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母语,也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我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绝大部分都是以汉语言为基础进行传承的。而现有世界全球化的大前景下,来自其他国家与地域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流入到我国,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对外来的文化理念进行接受与模仿。在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交汇的时代,需要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加以巩固与传承,就势必需要加强对青年人群的文化宣传与教育,不仅仅对于其本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的提高,更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在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加熟练的对汉语言文化进行应用。最终能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加强与巩固,从而长期维持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

一、大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越发的广泛与全面,特别是一些复合型人才,一些企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汉语文学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作为人才的综合能力重要的依据,现有的大专院校的语文教学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作为选秀科目,只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分就能够完成学生在语言文学类的教学考核。这就导致语文教学被放在了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次要的位置。现列举现有的两个主要方面问题:

(一)学生学习整体实力较弱:大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多采用大学本科的教材为主,教材构架以知识点的学习与难点的记忆理解为主,对于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稍欠而且整体的学习氛围不高,就容易使学生欠缺对相关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学习态度消极:语言文学类的学科在中小学阶段长期作为重要学科进行学习,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重视。而进入到大学阶段由于专业与学科的特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语文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其后期的学习难度会逐渐加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进一步下降。

二、大专院校汉语言教学的策略创新

对于熟练掌握了汉语言文学能力的学生,能够从事例如教师、编辑、文秘等工作,其涉及到社会上存在的诸多行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需要确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有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入教学有效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

(一)注重文化特色的教学

通过在小学以及中学数十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文学习知识与技巧,以及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本常识的积累与应用技巧,对于一些简单的文学文字的鉴赏也能够快速掌握。进而要求学生在进入大专学校学习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层次,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文化特色的教学。通过分析鉴赏现在流行于全世界的西方主流文化,可以轻易对比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与特点,这些内容其实也是能够加以合理的编排与创新去鼓励学生去认识了解与学习的。学生们能够在这些特色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身上的共同点,产生文化的共鸣,这样就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去。

(二)合理安排汉语言的学习内容

通过丰富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以及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与欣赏,丰富了学生的眼界的同时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更能够给他们做出一些正确思想指引。而对于一些文学优秀文段的欣赏过程,要尽力摆脱应试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高中时期的语文应试中的标准答案中引导出来。打破凡是文学鉴赏都有固定的一套解析模式的思维禁锢中解脱出来,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的不利环境逐渐改善。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阅读鉴赏古文献、诗歌等,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天性,进行文学的创作尝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学习。

(三)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语言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具体的场景应用,单纯的知识点与技巧的学习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劳与厌倦,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自己下去实践。在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安排一下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也不都局限于古代的一些金典名著,也可以包括现代的一些创新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尝试自己进行文字的鉴赏,可以没有格式与内容的限制,就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凭借着第一感觉去分析,让学生养成文学鉴赏的习惯,从而逐渐感受其中优劣,并且能够渐渐将一些方法活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势必要比课堂上单纯地讲授方法技巧要有效果得多。

三、结语

为了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进行大专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也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盲目追求改革,最终得不偿失没能够真正达到效果。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国家技术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罡风.关于专科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115-116.

[2]姜明月.大专院校汉语教学的作用和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6-37.

作者:卢红菊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曹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