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摘要:目前,湖南省导游资格证考试是随着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的改革而未单列“旅游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文章从旅游类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如何进行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旅游汉语言文学,是旅游行业工作者必须拥有的专业知识,旅游类专业必须开设该课程。但是目前某些高职院校却在压缩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取消这门课程,这将导致旅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旅游类专业中的旅游汉语言文学课程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类专业有的无专门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不科学。

2016年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改革,取消“旅游言文学”考试科目。某些高职院校跟随考试指挥棒走,有的锐减“旅游汉语言文学”课的知识内容,有的以“旅游文化”课程中的“旅游文学”章节替代之。旅游汉语言文学,也就因此没有专门的课程目标标准或课程标准不够合理。

(二)旅游类专业有的无专门教材。

自2016年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改革以来,某些旅游类专业取消了《汉语言文学》课,某些被现行《旅游文化》教材中的十分之一篇幅的“旅游文学”章节替代了。但是,该章节内容非常单薄,涉及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从事旅游业专业人士未来工作的需要。没有专门的《旅游汉语言文学》教材,就难以保证旅游业类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而且没有了这个基础,《旅游文化》其他章节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会增加理解的难度。

(三)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

旅游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如果只跟随“导游资格考试”规定科目的指挥棒走,将“汉语言文学”课程合并到《旅游文化》课程中,由“旅游文化”课程老师替代“汉语言文学”专任教师传授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难以满足旅游业类专业学生获取与增长汉语言文学知识需求的。因为旅游汉语言文学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涵深,是非专任教师难以胜任的。

二、改革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改革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宜将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改为“在此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综合素质,具有旅游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适应旅游行业所需的语言理解、交流和应变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旅游服务培训工作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改革教材编写。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旅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应是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旅游类专业学生以往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在笔试和面试的试题中,旅游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比重较大。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而现有旅游类专业《旅游文化》教材中只编入占全书十分之一篇幅的简单的“旅游文学”知识章节。这一部分,除去旅游文学基本的理论论述以外,与旅游景点紧密相关的“旅游文学”代表作,更是少,教学内容贫乏,将导致旅游类专业学生对景点文学了解的视野变窄,知识素养降低。所以,教材编写非改革不可,怎么编写?笔者认为:1.教材编写要服务导游资格考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导游资格考试是一种专业技能考试,与普通教育的中考、高考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根本区别在于其指向有明确的专业性———导游。导游是服务旅游的,旅游汉语言文学又是景点的窗口和眼睛。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应当有专门的《旅游汉语言文学》或者《旅游文学》之类的教材,要围绕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业的需要编写教材。如古诗词对联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古诗词对联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借代、借喻、引喻、互文、通感、拈连、进层、对比、双关、分写等,景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都是旅游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有必要做重点选例。旅游对联选例还应突出一个“广”字,注重选择纵贯古今、涵盖各省的范例,尤其不能缺少港、澳、台、疆、藏、辽、吉、黑等地的旅游对联选入,突破以往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只涉及大陆尤其是中原与东南一带的局限,为建立我国大一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旅游格局起补缺作用。2.教材编写应当紧扣旅游业教材选择的案例应侧重能帮助学生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景点文学作品;旅游文学概述部分应有别于中国文学史。与现代旅游业关系不密切的名家名篇尽量不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某些古汉语知识,应当考虑编入,以满足导游人员阅读旅游景点古诗词及对联的实际需求。3.案例选入要纵横结合旅游类专业《旅游汉语言文学》或《旅游文学》教材的编写内容,除了选入古代名家名篇以外,还可以选入当代有影响的旅游文学作品,而且应当涵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旅游景点中思想价值高、爱国情怀深、民族精神强、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为主体。4.教材范例的解读应该突出“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例如:旅游汉语言文学选入的景物诗怎么解读?这就要在教材中写清楚。“景”是表象,“情”是内核;景是外观,情是实质;景物诗中“景”与“情”有的是“正比”即“陪衬”对应关系,也有的是“反比”即“反衬”对应关系。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根据“景”和“情”的“正比”或“反比”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一些实例。景物诗在结构上可分为两块:其一,“画”的部分,即景物描写部分。其二,“说”的部分,即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的部分。在这一类型的诗中,诗人借助写景究竟要抒什么样的情,在“说”的部分已基本点明[1],这就是方法指导。5.教材编写要攻克难点旅游景点的诗词曲联是讲究格律的,因此,应该编写一些近体诗的基本知识和对古入声字的识辨知识。介绍格律知识要兼容古今又能区分古今,要介绍中华诗词协会提倡的“双轨制”[2]。要指出“平水韵”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与今天的现实语音已严重脱节,只有在欣赏古典文学中的近体诗时才专用中古四声和平水韵的“单轨制”。而对今天用白话写成的旅游诗词曲联或格律诗,就可按照现代汉语平仄知识进行阅读。

(三)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以往旅游汉语言文学教学常常死死以教材为根本,将重点放在中国文学史的介绍上,不符合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做如下改革:(1)教学中,对旅游中的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用得最多的是赋比兴,应当列为知识重点、教学难点。(2)现代学生对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格若缺乏了解,会直接影响对古诗词的解读,因此在教学中选例应具有典型性。(3)教学中,对旅游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景物诗歌、咏史诗、怀古诗等有必要做重点选例。(4)旅游汉语言文学中的对联,在突出一个“广”字的同时,应注重选择纵贯古今、涵盖各省的能一看就明白景点位置的旅游对联。2.教学方式的改革(1)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课时不够时,可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实行模块式教学,如将表现手法赋比兴整合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2)采取竞赛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我提升。由于现代学生对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格缺乏了解,执教者在活动之前提供比较多的典型性诗歌、对联让学生研读。(3)以主题形式鉴赏旅游诗词曲对联。如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鉴赏景物诗;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为主题鉴赏旅游“咏史”、“怀古诗”;以“分析对联的构思立意”为主题,以讲座形式鉴赏旅游对联等,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4)课内精讲与课外练习相结合。课内解读典型旅游文学作品,讲解诗歌对联的押韵、平仄、对仗知识等知识,简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软件工具自学旅游汉语言文学。采取网络平台完成本课程部分实训。课外实地观赏市井民宅对联,观赏就近旅游景点中的文学现象,遇到读不懂的诗联记下来,然后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解决,以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效果

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达到的效果是:提高师资水平、切合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提高了师资水平。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过程,教师改变了教学理念。从课程标准的建立、教材开发、授课内容遴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每一步都付出艰辛的努力,知识广度和深度、教学能力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二)服务于旅游,落到了实处。导游资格考试是一种专业技能考试。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服务导游资格考试初见成效———学生考证合格率上升,获得导游证的学生越多,越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亦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1.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由于教学内容选例突出一个“广”字,学生了解旅游景点文学的视野就不会拘泥于我国的内地,而是放眼整个中国。2.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了。由于教学案例是与当今旅游景点对应的思想价值高、爱国情怀深、民族精神强,艺术精湛的旅游文学作品为主体,教学中又重点发掘其人文内涵,加强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水到渠成。3.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存在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笔者在教学鉴赏旅游文学作品时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教给学生自己探求结论的方法,使之成为教会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突出“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旅游诗联鉴赏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75-177.

[2]郭辉;奚晶;李令计;王鸿云.中国音韵流变及当前实行“双轨制”的必要性(下)———兼谈皖北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张丽君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