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饲料安全与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饲料安全与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饲料安全与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动物制品市场的供应需求,但是也暴露出越来越多动物产品安全问题。饲料作为动物养殖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其安全检测直接关系着动物产品安全性。因此,本文首先从饲料安全的定义、影响饲料安全的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具有的危害性几方面对饲料安全进行简单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饲料微生物的几种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饲料安全概述

饲料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对饲养动物进行饲喂时,严格依据预期用途规范制备饲料产品,避免给动物健康带来危害,同时控制水产品和畜禽产品内积蓄、转移和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危害因素在相关标准范围内,防止动物食用饲料后受到影响,将毒素转移至动物食品中,给人体健康、市场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饲料微生物的危害性

通过试验分析发现,影响饲料安全的微生物主要有各种病毒、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和环境中,很难发现和控制,是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和关注。饲料微生物的主要危害如下:首先是毒副作用产生的危害。霉菌在一般条件环境下都能够生长,繁殖过程形成大量的次级代谢物(例如真菌霉素等),会给动物饲料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当动物机体通过饲料进入真菌霉素后,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大脑、肺脏等器官都会受到一定侵害,容易出现免疫抑制、癌变、肝中毒等情况。此外,霉菌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在动物流产、不孕等方面具有较强毒副作用,伏马毒素在养殖马过程中具有引发肺水肿病的较强毒副作用。其次是影响饲料品质产生的危害。微生物在饲料内可分泌大量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提高脂肪酸比例和水分比例,减小蛋白氮和淀粉比例,进而缩减饲料原有营养价值。此过程常伴有饲料颜色变化问题,由于提升了饲料酸度,所以会散发出酸味,影响饲料适口性,进一步弱化饲料饲喂价值。

3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3.1检测内容

3.1.1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于动物养殖而言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是造成动物急性胃炎、副伤寒、伤寒病症的一大主要因素。

3.1.2霉菌霉菌在空气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能够在空气中进行传播,饲料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都存在被霉菌所污染的概率。

3.1.3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检测物质一旦在粪便中被检测出来,则意味着动物饲料受到污染,粪便污染程度与菌群数高低呈正比例关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动物粪便内含有正常细菌的同时,还可能存在有一定量肠道致病菌的情况,因此饲料受到污染时,反映出饲料可能存有致病菌,有威胁动物健康安全的隐患。

3.1.4细菌总数菌落是细菌总数的标准表示单位,细菌于30℃的需氧环境下进行72h培养,所得到的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数量就是所谓的细菌总数,可作为饲料质量卫生优劣的评判标志。

3.2检测技术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饲料安全,做好饲料微生物的检测十分重要。在具体应用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时,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充分体现检测技术的作用和功能,及时发现饲料存在的微生物安全隐患,保障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

3.2.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既可以对饲料内含有的常规成分进行测定,也可以对含有的微量成分进行测定,包括毒害物质测定等。该技术具有鉴别饲料原料真伪的功能作用,其检测原理在于被测物质通过红外图谱反映出特征,检测人员从中明确被反映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3.2.2电阻电导测定技术这种检测技术能够明确饲料样品内具有的细菌量,其测定原理在于细菌繁殖成长期分解培养液内大分子(糖类、蛋白质等),形成小分子物质(有机酸、氨基酸等),改变培养液原有导电度,检测人员依据培养液导电度和电阻产生的具体变化获取含菌量。

3.2.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技术现阶段,LC-MS技术已成为鉴定和筛选药物代谢物方面最有力的高效分析工具之一,在饲料安全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涉及检测饲料内污染物、生物毒素、兽药残留和违禁药物痕量等。其检测原理在于饲料样品通过液相进行有效分离后,检测人员使用检测器分析并记录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工作。

3.2.4ATP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测定饲料样品内含有的微生物量,其原理在于连接计算机与ATP检测仪,把检测仪对饲料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机直观反映出来,进行光量分析明确饲料微生物的实际含量。

3.2.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目前在检测和筛查饲料有害物生物、添加剂和违禁药品方面的应用较多,具有有效、简洁的技术操作优势,可提升饲料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6基因探针检测技术在饲料微生物检测中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识别饲料内特异碱基序列RNA或者DNA分子,检测被标记的基因探针与靶细胞杂交产物,明确饲料样品微生物含量。

3.2.7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在饲料微生物检测中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扩增饲料样品微生物RNA或者DN段,对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明确饲料内具有的致病菌情况及其含量。

3.2.8琼脂平板培养检测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种饲料微生物检测技术因为操作起来复杂、费力且费时,一般在2~3d方可完成检测,其应用范围逐渐减小,可用于对微生物含量进行判断。

作者:王怀超 单位:濮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