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会计课程革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康莉、吴文雅、何萍 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界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是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界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它最早起源于德国,20世纪90年代由劳耐尔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的,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它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围绕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实施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来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本文将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集会计核算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会计入门课程,通过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及对经济业务的全盘账务处理能力。它是会计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基础会计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传统的《会计基础》的教学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不利于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的业务范围及流程。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一般都以理论概述为起点,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从概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七个部分构建内容体系。这种内容体系是典型的学科体系,不能具体的反映会计工作的流程,从而使学生不能对会计岗位及流程形成感性的认识。
第二,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行为的口头描述,将有关的知识单方面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到会计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各种票据、单据等。书本知识与实际严重的脱离,学生很难通过课堂的教学掌握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的会计工作技能。第三,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考评制度单一,只是以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考评。这种考评制度极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而只在考试前突击,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不扎实。
二、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
《基础会计》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纯粹的会计理论知识非常抽象、难懂,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会计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方式,只是靠自己的想象去推理,从而也就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到会计的实际工作。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地位,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来设计、组织和实施,遵循“确定职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一逻辑主线来进行。具体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明确企业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人才的需求状况等,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二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将其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三是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在工作任务的设计中需要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转化成为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根据这些目标再确定若干个不同的学习领域。四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工作任务划分成多个项目,通过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三、课程开发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的运用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应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即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过程,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作为主线条,把相关的内容穿插到其中。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情境。
1.学习情境之一:识别、审核原始凭证任务一:识别各类原始凭证,主要包括各类发票、银行支付结算票据及企业内部票据,如增值税专业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定额发票、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进账单收料单、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收款收据、工资表等;任务二:识别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即原始凭证的要素及类别;任务三:掌握基本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2.学习情境之二:编制、审核记账凭证任务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借贷记账法;任务二:识别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要素及主要类别;任务三: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任务四:审核记账凭证。
3.学习情境之三:设置并登记账簿任务一: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来选择账簿的类型,确定所需账页的格式及登记账簿的方法;任务二:了解账簿的更换与保管;任务三:掌握会计账簿差错的更正方法;任务四:对账与结账,包括财产清查及各账簿之间的对账、结账。
4.学习情境之四:编制报表任务一:识别会计报表(主要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包括报表的结构及编制要求;任务二:编制报表。
5.学习情境之五:综合应用以一个小型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资料,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的整个处理过程。任务一:使用实际工作应用的工具,如预留印鉴、模拟银行、存款和取款及办理票据业务;任务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根据会计工作的职务角色进行分工,并定期轮换一次。从上面五个学习情境看,其中前四个是学生从识别原始凭证开始,到亲自动手记账、对账、结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一个基本的会计循环过程,第五个学习情境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并定期轮换角色,对会计的基本操作反复练习,使学生对会计的循环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全面掌握。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实施的思考
1.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核心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探究相应的知识。其次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的背景及工作过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会计”。
2.根据工作过程的模式编写教材
目前,传统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教材大多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编写模式,太偏重理论,实际操作的内容偏少,这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因此,应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编写模式,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不作繁琐的介绍,而对有关会计操作的内容作详尽、准确、全面的介绍,采用项目化的编写模式,开发出工学结合的教材。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室软件及硬件设施的建设。应建立仿真的校内实训室,配备各种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及账簿等硬件设施,同时要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财务软件等软件的使用率;其次要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实习的作用。
4.构建新的考核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体系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考核重点,以考核能力、实践、过程为主。具体分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及期末综合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主要从学生的到课率、课堂表现、遵守纪律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过程考核主要从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等方面鉴定;而综合考核则从要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运用的有益尝试,它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也不是单一的操作知识,它即包括了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工作经验、生产进程等,也包括了与之相联系的隐性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既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能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大大增加了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因此,高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得到社会的承认,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关键在于教学的改革,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框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确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观,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