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基础会计教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基础会计教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基础会计教3篇

(一)

一、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基本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先掌握理论,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弄懂吃透了理论,掌握会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领会会计的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式会计发展的需要。《基础会计》中基本理论很多,诸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等基本理论,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只有明确资金运动周转的过程,才能理解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只有明确权责发生制等原则,才能很好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业务;只有明确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才能实际地开展帐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帐务处理也做不出来。初学者若遇到这样的挫折,很容易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会计专业失去兴趣。这个问题看似是个技能问题,实则却是个借贷记帐法的原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步,明确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二步,找出相应性质的帐户;第三步,运用借贷记帐法下各性质帐户增减的记帐方向,做出帐务处理。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了。

2、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业务知识。《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阐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其帐务处理。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会引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不断运动。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资金运动又会影响企业的供、产、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熟知会计中的经济业务知识,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的关系,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帐务处理。

(2)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主要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知识,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知识,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知识,会计报告编制知识等。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当今,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灵问题日益严重,更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监守自盗。道德和诚信,这个对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却成为最高要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穿插式教学,把法规、制度的有关内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也可在每周教学中,专设1—2节课时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会计行为,培养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不仅知法、懂法,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筑起严格的自律防线,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基本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多用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实物展示的尽量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讲原始凭证时,可把日常搜集的一些票证、发票、收据、单据等给学生传阅,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讲授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帐薄登记、报表编制时,就把往界学生实习时的帐薄拿出来让学生们翻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强化实习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模拟实习是强化技能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实帐练习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其按记帐规则记帐,正确的凭证填制,帐薄登记规范化的好习惯。

二、小结

总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菁 单位: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二)

一、让会计教学充满生活化

在知识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描述,如果教师引入新课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往往会感觉陌生和抽象。假如教师能通过一个来自生活的话题导入新课,同学们自然会感觉有吸引力,从而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原始凭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什么是原始凭证?”这一知识点,然后让同学们去搜集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始凭证。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自然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预习,对原始凭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才去搜集身边的各种原始凭证,例如购物发票、车票和缴费收据等等。通过这一搜集过程,让同学们对原始凭证的内容、用途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启发式导向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认真地学习,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的关键就是启发、引导。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下列方法:授课时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对所提问题充分思考,然后由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讲授银行存款清查方法时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企业怎么核对银行存款?在核对时如果不一致说明什么问题?会不会出现银行已经记账而企业还没有记账或者相反方向?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经过提示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由教师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分析造成未达账项的原因,接着继续启发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会不会相等?如果要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该怎样编制?最后,教师作针对性的总结,并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消化、吸收。

三、从情境中探究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贴近生活、简单明了的情景,在情境中讲授会计知识。例如“会计要素及平衡公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收入、费用和利润,我在教学中创设如下情景:企业老总(由教师扮演)拿出5元纸币,走到甲学生面前,向学生“买”了一本书,那么这用去的5元就是企业的费用。然后,再走到乙学生面前,把书给他,跟乙学生说:现在我雇你做工人,对这本书进行包装,等乙包装好后,付给他1元报酬,这时再问全班学生,付出的1元是什么?学生则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也是费用。然后,再走到丙学生面前说:现在我把这本书10元卖给你。拿到10元后问全班同学:这10元是什么?不需要教师解释了,同学们马上就回答了:这10元是收入。接着问:那么我们赚了多少?同学们答:4元。教师问:这4元又是什么呢?学生马上回答:这是利润。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收入=10元,费用=6元,利润=4元,同时询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就可以得出“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这样就简单明白地让学生感知到了什么是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恰当运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有关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类比方法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在讲授“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和联系”时,我用班级里面张三同学的名字与张三的学籍档案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毫无疑问张三是学籍档案的名称,而他的学籍档案具有特定的结构以及需要填写一定的内容;通过我这样一类比,学生马上能明白: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具有结构的,它是用来记录经济事项内容的工具。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类比,会计课堂会更有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教材中的专业术语、概念等会计理论知识。

五、运用案例教学提升实务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是丰富教学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必须围绕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这一原则,以会计实务为蓝本,将会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以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案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给学生提供可参与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会计经济业务事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会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所以,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理解。例如在讲授会计账簿中更正错账的“红字更正法”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如果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这一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也无法把真实的账簿、凭证、更正步骤等逐一演示给学生看。仅仅对相关内容作分步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学生对红字更正法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如果我们把凭证、账页及更正过程以及红字更正法账务处理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就能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会计账务处理中“红字”的涵义,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此外,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检验,所以教师还应重视反馈环节。如何进行反馈呢?个人认为可以随机抽查学生掌握情况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随机调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课堂提问,学生掌握情况如何,通过课堂的简单提问就能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因势利导,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教师课后还需“走进”学生,和学生多沟通,来听取学生的反馈,这种沟通是师生之间必不可少的,沟通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以及能力等等。同时,学生也会很喜欢老师课后和他们沟通。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和成效,发展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教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做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作者:彭翀员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三)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现代的教育实践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在讲解会计六大要素中的负债概念时,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向企业,我就用生活中的“拉饥荒”来比喻。又如讲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时,用中药房抽屉及其标签来帮助学生区分。会计账户如同抽屉,有一定的格式,用来摆放“会计信息”,而会计科目如同抽屉上的标签,是为了“写明会计信息的名称”。恰当比喻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再如讲解资产和权益时,将其比喻为手心和手背,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说明资金的运用情况,而权益说明资金的来源情况,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必然相等。这样讲解清晰明了,生动直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届或往届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知识普遍薄弱,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掌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握授课尺度,结合每节教学内容,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问学生:我们按要求认真地登记账簿,是不是就能绝对杜绝错误发生呢?回答: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实际的,由于种种原因,账簿登记有时仍然会出现错误。接着,我们学习第五章中的错账更正方法。查找错账有哪些简便有效的技术方法?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现错账该怎么办?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几种?让学生不停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同时教师也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方法时,我精心制作课件,一步一步地演示,让学生明白填写规则、填写位置和顺序、数据的来龙去脉等,把抽象、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采用案例分析,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精心设计和灵活选用各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训练学生专业技能

《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课堂的实践教学。根据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实践训练环节采用了三种形式训练学生。一是随堂训练,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练,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二是单项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按《基础会计》教材的各章节,按习题集的要求,逐章逐节地加强学生的实际训练。如讲第四章会计凭证时,掌握会计凭证的内容后,指导学生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综合技能训练,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实践训练。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会计循环。通过三个环节的实践训练,让学生亲手主动操作,边学边实践,使知识性和技能性融为一体。

四、小结

总之,对于《基础会计》教学,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作者:张淑红 单位:山西省榆社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