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高职单招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60人,年龄18-23周岁,均为女生。所有学生均毕业于我省各卫生学校,中职阶段学习的是护理或助产专业。2个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及入学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对照班的教学实践
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别由4位教师任教,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功能》,第二学期学习《病理学》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4位老师以上述教材为依据,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考核方法:以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为主,学生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构成包括60%期末卷面成绩、30%实验成绩和10%平时成绩。
1.3实验班的教学实践
教材:使用由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自编的校本教材《基础医学综合》上、下册,由上述4位教师分别在第一学年的上学期完成上册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下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抓住基础医学为临床学科做铺垫、打基础的共同点,以疾病为主线调整和重组各学科的内容。上册内容侧重疾病学基础的概论,共分为4篇:第一篇健康与疾病,使学生了解健康、疾病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篇常见致病因素,包括理化性、心理社会性和生物性致病因素,以生物性致病因素为主,涵盖了《病原生物学》的内容;第三篇介绍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时的防御保护机制,涵盖了《免疫学》的内容;第四篇基本病理过程,介绍了致病因素突破机体的防御机制后产生的基本病变和病理过程,涵盖了《病理学总论》的内容。下册内容侧重疾病学基础的各论,主要介绍各种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下册内容的编排围绕两条主线,纵向的主线是人体的结构层次,分子→细胞与组织→器官与系统;横向的主线是正常结构→正常功能→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即各种具体的疾病。共分为3篇,第一篇分子生物篇,介绍组成人体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异常时导致的疾病,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内容;第二篇细胞与组织,介绍了亚细胞、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异常导致的疾病,涵盖《组织学》、《生理学》的部分内容;第三篇器官与系统,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大体结构、微细结构)、功能以及病理状态下的改变,涵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各论》的内容。考核方法:与对照班相同。
1.4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在第一学年基础医学各学科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考核完成后,对2个班的学生另外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共设200道选择题,其中每门学科所占题量的比例和课时的比例一致。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共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通过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对两种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考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考试成绩进行t检2验,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卡方(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和讨论
2.1结果
闭卷考试的结果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表1);对2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皆为100%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其中4个条目的结果P<0.05。
2.2讨论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趋势和焦点,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课程体系的衔接。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在课程体系方面尚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许多院校高职单招生源和普生源使用相同的教材。中职和高职阶段课程设置相似,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致使中职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又重复学习,他们自身的优势(比如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无从体现。有专家认为做好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必须进行课程结构及内容的重组,淡化原有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对于内容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而非删除。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面已经进行研究的有:将解剖学、组织胚[2]胎学和生理学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合并,形成以器官系[3]统为中心的《综合医学基础》将基础医学各课程[4]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一体化融合等等。上述各院校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探索都是以课程的整合和重组为主,只是整合的力度、涉及的学科、重组的主线有所不同。我校在借鉴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了一种全新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形式,以满足中高职衔接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需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课程体系优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基础医学各学科虽然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共同的、本质的联系是为临床医学服务,而临床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是疾病。本次教学改革就是挖掘以上各学科内容与疾病的关系,以疾病为主线,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结构和逻辑上的关系,力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更符合对疾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更有助于对疾病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这种课程体系应用于中高职衔接,使高职单招生源在学习过程中以新的视角看待基础医学,不至于因为重复学习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并将这些知识放到疾病的整体框架中去理解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高职单招生源因为有了中职阶段的知识积累,在进行这种课程体系的学习过程中也不会因知识的断层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其实就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改进和深化,深刻剖析了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推导了从正常到异常、生理到病理的演变过程,密切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分子层面、细胞层面、器官系统层面完整的疾病谱,更清楚地认知和了解疾病的本质,为进入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体系对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融合,强调并强化了医学基础知识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整体性,使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有效地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对接,更好地发挥了基础学科服务于临床的功能。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小结目前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共识和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生源的基础和教育背景有的放矢,并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保证改革成功的关键[5]。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能有效弥合医学各学科间的知识断层,减少各学科知识的重复,密切与临床学科的联系,适合高职单招生源的教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也可以为医学其他专业、其他课程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振喜 许昭俊 许险艳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