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实践

摘要:绍兴文理学院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经验,结合实际,对基础医学课程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并在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卓越医师”养成班)实施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将基于学习通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及时反馈。实践表明,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与整合课程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1教学对象

绍兴文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74班(卓越医师),学生数33人。基础医学导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3.5学分,第一学期继系统解剖学课程之后开设。选用俞小瑞主编《基础医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担任。

2基于学习通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通APP是一款由超星公司推出的交互式信息平台,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创建教学空间并且进行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管理。师生通过学习通APP,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线浏览海量的学习资源,并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互动全流程的数据记录、分析、应用,可以实时查看某一活动的详细参与情况,有助于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并做及时调整。以“血液”为例。课前-知识传递:①线上浏览血细胞微视频(学长制作)和血涂片制作方法;②团队以某个血细胞为知识点制作微视频,血细胞必须源自于团队成员制作的血涂片,按规定时间上传至学习通分组任务中,团队之间根据评分标准进行互评,教师评价、反馈,团队进行修改完善;③结合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初步讨论,提出问题。课中-知识内化:①开放实验,自制血涂片,观察与绘图;②课堂前测,学生通过学习通APP以“闭卷”方式,独立完成血液在线测试,测试时间10min,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成效。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选择错题率较高的试题,围绕知识点重点解析;③看图说话,以学习团队为单位,随机抽取团队成员,结合图片进行表述,本团队成员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后,其他团队成员根据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分;④化验单分析-问题讨论,各学习团队针对化验单进行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对化验单结果进行分析、质疑、讨论、解答;⑤教师点评总结。课后-知识巩固:①单元测试;②主题讨论;③拓展阅读。课程结束,设计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和翻转课堂教学调查问卷,采用盲法检测即时效果。学生完成调查问卷和课改日记。发出问卷33份,收回问卷33份。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3.1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课程整合是体现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式之一,也是学科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多所医学院展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缩减基础课程相互间重复部分,融合交叉部分,从而形成新型课程整合体系。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经验,结合我校临床医学的实际情况,参考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我校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为以结构-功能-环境-临床为主线的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新体系,对原有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选择、优化和重组,形成生命基础模块,环境与健康模块,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1],淡化了学科界限,促进了基础医学之间的关联。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首先从基础医学导论拉开序幕。基础医学导论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整合课程,由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总论和概述有机整合组成,是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纵横汇总,知识体系复杂,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基础入门课程[1]。该整合课程依据“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药物治疗”的认知规律,使医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基础医学导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有初步地理解,对人体生物学的知识有指导性地认识,为后续整合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医学基础。经过一学期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5.76%的学生对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内容的整合表示赞同,93.94%的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表示满意;100%学生认为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81.82%)。通过基础医学导论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75.76%)和自主学习能力(90.91%),81.82%学生希望继续推广整合课程。有的学生写道:“整合的优势,结合临床案例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基础医学导论为我未来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基础知识与临床的结合也提高了我对临床的兴趣,希望该课程可以得到推广。”学生感受最深的是拓宽了自己学习的思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了学习方式。

3.2信息技术与整合课程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学效率

课程整合不能片面地采取以删减教学内容来实现整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当今,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已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学习通APP具有通知、签到、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评分、测试、问卷、分组任务、直播等基本功能,也有弹幕互动、手机投屏实现内容展示分享等特色功能。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快速生成学习资源并发送给学生共享,替代传统教学的发送纸质资料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形式的转换加强知识的共享与传递。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向学生发送微视频、课件、学习资料、习题等,学生通过APP快速地获取资料,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学习效果。通过设置在线提问、选人、抢答、弹幕等即时交互活动,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方便进行即时交互,强化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注度。师生通过学习通APP实施翻转课堂学习专业课程,使信息技术与教学达到了深度融合,教学更智能,课堂更有趣,师生交互更便捷[4]。实践表明,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师生互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让师生切身体会到“互联网+教育”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88%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90.91%),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93.94%),翻转课堂学习效率高(72.73%),学习效果好(81.82%)。有的学生在课改日记中写道“这次血液的课改让我收获很多,老师让我们自己去做血涂片,一步步地指导我们。当我们做好了自己的血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那种欣喜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对自己制作的标片感到满足,对血液的微观世界也越发好奇。虽然找白细胞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在绘图血细胞的历程,我们分享每一个细胞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效率。”本研究表明,基于学习通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适时地动态反馈是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催化剂

课程考核评价由形成性评价(50%)和终结性评价(50%)组成。形成性评价由线上成绩(40%)、翻转课堂(40%)、实验成绩(20%)组成;线上成绩包括观看微视频(20%)、讨论(15%)、单元测试(50%)、访问数(10%)、课程互动(5%);翻转课堂包括微课制作(20%)、课前测试(10%)、看图说话(50%)、案例分析(10%)、课改日记(10%);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50%)和实验考核(5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试卷考试,包括客观题、主观题、案例分析题。为评价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笔者用SPSS19.0对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具有显著正相关(R=0.6214),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形成性评价对期末成绩有非常大的解释力度[5]。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可以随时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学习者特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教师作业或测试,通过教师端可以实现数据的获取、统计与分析,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设计[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57-361.

[2]张金萍.微课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5,38(2):243-245.

作者:张金萍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