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兼职班主任对基础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兼职班主任对基础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兼职班主任对基础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1激发科研兴趣,树立专业信心

1.1入学第一天即接触科研

2018年9月9日上午,笔者作为兼职班主任,与学院老师们一起在江宁校区体育馆迎接2018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到来。为了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尽早接触科研,当日下午学院便组织新生参观了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实验平台和细胞生物学系的科研实验室。同学们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意犹未尽。迎新大会上,袁副院长解读了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为新生指明了专业学习的方向。药理学系刘教授通过分享个人科研经历,强调基础医学研究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潜心基础医学研究。入学第一天即安排科研接触,使学生初识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从事事业的轮廓。

1.2诺贝尔奖解读分享会基础医学专业的目的

是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专业信心,笔者辅助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办公室的老师们,筹备举办了基础医学院2018年诺贝尔奖解读分享会。免疫学系陈教授首先为同学们解读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肿瘤免疫。陈教授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背景和肿瘤免疫研究获奖的原因出发,为同学们讲授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方法、药物和现状。接着,国家卫健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杨博士解读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展示了噬菌体相关的内容和其在抗体开发中的应用。两位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和实例,深入浅出地与同学们分析了科学研究成果诞生的过程,并鼓励同学们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学习。随后,来自我校2016级、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的4位同学分别讲述了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与杰出贡献,并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此次诺贝尔奖解读分享会有助于同学们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在基础医学创新的道路上深刻思考、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1.3参加学术会议

2018年11月24日,2018年金陵医学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四校基础医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在我校江宁校区举办,四校基础医学院共12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我班8名同学参加了此会议,收获颇丰。学者们对科研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唯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收获成就;基础医学的研究范围很大,每位学者的工作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很小的方面(切入点很小),这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科学研究的细致和深刻;一个人的奋斗总会单薄而无力,每一项研究都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这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参加这次学术会议,同学们虽未能理解报告中解决的科学问题,却被科研者们饱满的热情、全面的知识性和专业性、严谨和创新的思维所震撼,意识到基础科研对于医学事业的意义和重要性,坚定了专业信心。

2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培养

2.1医学文献导读

医学文献查阅是医学生获得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5]。医学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查阅能力的训练,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为后续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为此,医学文献导读必不可少[6]。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外文数据库Pubmed进行文献检索[7]。查阅方法包括以下3个重点:①带着问题查找,即关键词;②选择内容应由近期向远期,以近几年发表的参考资料为主;③在查阅文献的同时要做好分类,用以积累资料,便于查找。那么,如何有效地阅读文献呢?每一篇外文文献,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笔者以一篇论文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分解。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问题?为解决问题,作者做出哪些尝试,获得哪些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将枯燥变有趣,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查阅文献的热情。

2.2文献翻译和分享

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外文文献翻译工作。每位同学根据兴趣,选取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锁定一篇文献,分为4部分,每周翻译一部分。尝试一个月后,发现同学们翻译出来的内容,语句不通,晦涩难懂。通过与多名同学交流,大家普遍反映,外文文献中专业词汇多,句式复杂,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主要借助百度、有道等工具进行翻译,完全达不到文献阅读能力训练的初心。为此这项尝试在开展一个月后停止。外文文献尝试失败,归其缘由主要是本科一年级学生缺乏专业基础知识,难以领会文献主旨甚至出现理解错误。因个体差异,同学们可能无法同步开展文献阅读训练。因此,笔者尝试让一部分同学先进行,通过文献分享会,带动其他同学逐渐开展。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学生报名-文献筛选-报告预讲),主题为生命科学“故事会”的文献分享会于2019年5月14日下午14∶00进行,全班同学参与,两位同学进行了“故事”分享,同时班级成长导师生理学系朱教授也受邀出席。首先,曾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可爱的脂肪细胞,一群大家印象中的“坏家伙”,却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是颠覆三观[8]。陈同学则告诉大家,焦虑情绪的罪魁祸首是大脑中焦虑细胞,控制这些细胞群或许是治疗焦虑的突破口[9]。两位同学的“故事”,充满趣味性,也激发了班级同学的兴趣。尤其是关于脂肪细胞,大家纷纷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关注脂肪细胞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是什么吸引了脂肪细胞移动到伤口位置?伤口处堆积的脂肪细胞通过什么机制促进伤口愈合?对于两位小报告者的表现,朱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纠正了他们在PPT制作和逻辑表述等方面的小错误。朱老师还希望同学们在提升文献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鉴别能力,既不可无书,也不可尽信书,要有批判精神。此次文献会的开展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个体差异,通过“同学引导同学”的方式,培养文献阅读能力。

3科研实践并撰写调研报告

如何开始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起因,即发现问题并且对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评估。文献查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而通过社会调研收集分析,发现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更为重要的途径[10]。因此,笔者将同学们分成3组,每组10人,进行社会调研实践。选题由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小组一选题为过敏,选题缘由为小组成员高同学从小饱受荨麻疹困扰。调研结果显示,60%的人存在过敏症状,过敏源多为食物。另外,有一定数目的人不清楚自己的过敏源。小组二针对2018年水痘疫情爆发,以水痘为主题,分析了社会广大群众对水痘的基础认识,发现大众对于水痘还未十分了解,有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小组三受2018年备受关注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启发,对药占比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药占比可反映我国的医疗水平,合理规范药占比及其考核,可有效减少药物滥用或不合理收费等情况出现。虽然三组同学的选题简单,问卷数量不多,结果分析也不深入,但对于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一年级大学生来说,能够结合自身和当下社会热点进行选题,已达到一定的培养效果。担任兼职班主任的这一年,笔者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进行医学文献导读和文献分享会,以及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尝试对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如何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丽,罗艳琳,韩松,等.谈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47-49.

[2]曹青,刘晨.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97-98.

作者:李婉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