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地方性医学院校学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地方性医学院校学风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地方性医学院校学风建设

摘要: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学生,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性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针对医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和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通过注重入学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全程实施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思政进课堂等措施有效应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医学生;学风建设;措施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污染等已是民生问题突出的后顾之忧,这一背景决定着培养具备扎实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地方性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的职责[1]。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怎样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值得每位教师深思。本文以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为例,针对医学生学风建设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地方性医学院校学风建设的举措。

1目前医学生存在的主要学风问题

当前医学院校学生的学风状况大体是好的,大部分医学生表现出勤奋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一些学风问题[2,3]:

1.1目标不明确

大学的学习模式与中学明显不同,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家长的严加管教、固定的作息安排、不定期的频繁考试等情况下,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不能及时设定学习目标。加之,部分学生专业的选择不理想,遵照父母的决定或者未能进入自己想学的专业而只能调剂专业,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或缺乏兴趣,导致盲目学习。另外,有些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制定不合理目标或随意更改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上问题的出现,将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渐长,极易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玩手机,课后抄作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谈恋爱、玩手机、玩网络游戏、参加社团活动、交友、发展兴趣爱好上,考试作弊、重修、退学等问题,消极怠学、不思进取。

1.2学习方法不正确

大学生的教学培养模式有别于中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些学生惯用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对接收的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还有些学生以“考试不挂科”作为学习目标,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不及时归纳整理,遇到疑难问题不及时解答,而是把学习时间集中到期末考试前一个月,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医学学习内容繁重,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多。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一来容易遗忘,二来学生吃力,三来无法融会贯通。在连续受到学习、测验或考试打击后,对学习缺乏信心,学习动力减退,极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2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如下应对措施

2.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后是开展教育的关键时期。军训作为开学“第一课”,有利于培养和形成高校新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责任感。公共卫生学院除了“军训”第一课的教育,在军训期间学院领导班子组织大一新生开展校纪校规、校史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学院一直以来,注重与其他高等院校及行业企业的合作,每年在大一新生开学之际,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骨干和国内外知名教授、优秀校友开展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了解专业前沿和发展,提升学习兴趣,促进专业认可,稳定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树立专业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为开展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制度建设

以制度为先导,是促进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学风建设既与教师有关,又与学生息息相关,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促进学风建设。公共卫生学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教师考评制度,通过师生评教评学、随机随堂听课等多项考核形式,重点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注重以评促改,不流于形式。每次随堂听课后及时召开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探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把学风建设纳入到学生工作考核中,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条例》《考勤管理制度》《考试作弊行为处理规定》《学术道德规范条例》等制度。应用课堂点到系统,检查学生是否存在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针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睡觉、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院应及时通报批评,导师、辅导员、学院领导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3全程实施导师制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学风建设,要求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质过硬、专业知识深厚。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注重学生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的有机融合,全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队伍由专业教师组成,大一入学后,通过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通过座谈、培训、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科研课题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方式,进行人生导向、学业指导、科研社会实践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从大一到大五期间,对学生实行全程连贯式培养。并且,每个本科生导师每一届指导3~5名学生,从大一到大五有20~30名学生在同一个导师指导下,这样不仅有专业老师从大一开始直接指导,还有师兄师姐共同讨论生活、学习等。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加强与导师和高年级学生交流,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2.4强化实践教学

基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工作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突发性等特点,要求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无疑是很好的“第二课堂”,也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为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将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创业等环节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干中学”“学中干”,知行合一。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活动、大学生“互联网+”科研项目活动、暑期“三下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均由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从选题到设计,从资料的收集到资料的整理、分析,从结果汇报到健康宣传教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获取医学信息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每一次服务社会,每收获一份数据,有助于唤醒医学生的责任感。这样,在学生由个体的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化,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服务社会,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总会在各个阶段碰到难题,如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够成熟等,这需要学生广泛查阅资料,频繁与老师、其他的同学交流,明确学习目标。

2.5思政进课堂

医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性命相托”的重任,要求医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院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公共卫生学院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3年来,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无延期毕业的现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6%~100%,毕业生工作适应快,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考研率达20%以上,且逐年升高,最高达到了28.57%。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专业技能竞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国家级、省级多个奖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不断积累和探索,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建设,才能助于培养具备扎实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学生,提高地方性医学院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陶.关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7(6):148-149.

[2]李连杰.浅析医学生学风问题及其对策———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6(5):35-37.

[4]王小凤,贺莉萍,邹友,刘志娟.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2):87-88.

[5]杨晓庆,卢茸.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加强医学院校学风建设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74.

作者:江艳 邹友 贺莉萍 刘志娟 单位: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