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策略,包括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堂设置,完善课程结构;创建校园人文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也应贯彻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医学教育观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问题,必须突出体现人民的价值,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时刻体现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尊重,这才是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贯彻的宗旨[1]。因此,当代医学教学必须将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意识到从事医疗服务事业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传输人文关怀精神的内容,构建起全方面、多角度的学习体系,促进人文关怀精神最大培育效果的实现。
一、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现状
传统医学教育中,教师教学多将关注点集中在专业理论上,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关注比较少。而且在理论教学中对于器官的形态构造、变化情况、机制等问题的分析与讲解比较重视,但是缺乏实践探究活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中实践多以验证型为主,学生自主设计与探究的机会不多[2]。在医学高校教师方面,缺乏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医务人员自身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所以加强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3]。目前,医院已经采取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医疗服务理念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发现疾病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策略与措施。但是目前医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医学模式不协调,人才培养中惯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误导医学生,导致他们对于疫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人类这种特殊群体的认识过于客观,只将人作为纯粹的生物体进行研究,没有融入任何人文关怀的因素与情感。因此,当代医学生的培养必须从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上进行转变,将人文精神贯穿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新医学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新思想的转换,进而促进医学院人才培养活动的有效开展[4]。
二、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当今社会,医学工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医学教育则是为了培养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身体问题的医护人员,关注人民群众的伤寒杂病,帮助人民群众及时就医,这样一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医学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因此为了适应医学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医学教学中应该转变其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具体而言,各个医学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医学教育理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医学生的特点,将原本“只强调医药类大学生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高素质、国际化的临床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明确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原有教学目标中融入关爱生命、职业操守等关怀理念,提升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及能力,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自觉渗透人文知识,培育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5]。如此,医学生才能既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又掌握深厚的人文知识,并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行为当中,不断将人文关怀精神内化于心,从而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改革课堂设置,完善课程结构对于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培养,需要学校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积极完善课程结构,将教育部提出的相关课程纳入文学教育,坚持人文化特性,学校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公共教育课及人文关怀课等。通常,学校可以选定一些医学人文核心课程,涵盖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行为医学等方面的课程,这些文学教育的课程包含人文、科学、医学这三大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让他们拥有更加丰富渊博的知识。因此,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一定要将自己的专业课与文学课联系在一起,真正将课本知识与理论实际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人文关怀与医学的密切结合[6]。在课堂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医学生的课程结构,推动学生对自身学术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同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扎实地学好医学专业课程,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医学生在挖掘自身的兴趣后也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医学工作,这对于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7]。
(三)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俗话说得好,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医学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也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在校园中营造人文环境也必定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8]。医学院校一般都会坚守古训,校规校风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办学方向、医学学术氛围、校园管理与纪律等都十分严格。校园中人文环境建设应突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气息,让校园中的每栋建筑、每个角落都能被人文气息影响。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医学问题讨论大会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接受政治教育必定更加高效[9]。医学生通过这些人文活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了什么是人文关怀精神,从而做到内化于心。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鲁迅先生曾有“弃医从文”的壮举,一腔热血只为拯救国人麻木的心灵,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当代医学生虽然不能“弃医从文”,但是可以“学医也学文”,在学习医学技术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在医学领域取得进步,也能提高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学生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并坚持人文关怀的落实,不断成长为一名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的全面医学人才。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从而使其对人文关怀精神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让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不断全面发展,将人文关怀的精神真正内化于心[10]。
(四)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也应贯彻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单一地从课堂教学中接收到的文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培养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的是从实践中得到感悟与提升,将语言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活动中能让学生拥有创新性的思维与观念,突出其主体地位,从而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救治、关于卫生法律法规的主题宣传等活动进一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能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加深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善待每一位病人[11]。必要的实习活动可以让医学生进入医院考察学习,让他们深入生活实际,真正独立地处理患者的伤病问题,用一颗真诚炽热的心去鼓励每一位病人乐观地面对生活。在医学生的实习活动中落实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高度,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让医学生将人文素养内化于心,并以思想品质的形式体现出来;外化于具体的行动,以人文关怀的形式体现。
三、结语
对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是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价值取向的终极体现。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解决人类肉体生存、获得精神健康的主要目的,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罗晓丹,谭获.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94):294-296.
[2]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3]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吴晓绵,张彦,胡小蕾.探索新时代“医学技术”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模式:以《POCT即时即地检测》新课为载体[J].创新教育研究,2019,7(4):389-395.
[5]王友明,郝棚娜.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医疗改革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88-189.
[6]张大庆.学科评估对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冲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7):845-848.
[7]王敏.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89-390.
[8]侯桂春.医德品行修养的医疗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5(2):90-92.
[9]钟美华.医患和谐关系视角下医患间沟通策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19-21.
[10]林渊.新形势下医学院学生医德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92-193.
[11]李姗姗.关怀教育: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层关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3-5.
作者:刘超 邓智勇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