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质量控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研究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借此初步探讨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质量的管理机构及质量控制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而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质量管理与完善。
关键词: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
医疗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行业,而基础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其知识获取途径更应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与推进,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逐渐成为获得基础医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高校建设基础不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课程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对其进行管理与完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1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努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1年4月,我国高校已建设本科精品课程142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42门,包括10门基础医学类课程[1]。这些课程向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1师资队伍质量差距较大
精品课程建设中优良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梯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拥有同等数量的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有所不同,且很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只能勉强完成正常本科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给教师造成很大负担,也严重影响精品课程质量。一门优秀的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必须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带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责任心强、理论扎实、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着力研发,培养年轻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精品水平。
1.2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脱节
医学院校专业性很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基本都是医学或医学相关领域出身,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学教育的人才,课程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很多医学院校即便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经验,其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也不能将课程体系、发展前言、教学大纲、课件、重点、难点、案例、习题以及学习资料、参考文献[2]等内容完美呈现。因此,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向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同时精通课程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操作,能够依据课程建设需要,灵活地将所教授课程表现出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
1.3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网络授课和技术掌握的局限性,很多教学方法在精品课程中无法体现,导致现有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件及学习资料为辅,达不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改革宗旨。此外,很多教师在录制精品课程时较为紧张,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而基础医学又是概念性强、内容枯燥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对教学环节多加设计,增加师生线上互动、学习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
1.4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维护不及时
教育部将精品课程推进作为教学发展的重点计划,几乎全国医学高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然而部分学校功利性太强,没有体会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在通过精品课程评审后就止步不前,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停滞,导致“精品”变“次品”。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育部于2004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中要求,每一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内容要进行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应建立一套精品课程网站更新体制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更新的内容、时间及维护人员,并成立精品课程专家小组,定期对更新数据进行评价改进,维持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仍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各学校网站设置与建设方案也不尽相同,导致课程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为学校、院(部)、团队三级课程质量管理机构,并最终体现在输入、实施和输出3个环节上。
2.1质量保障管理机构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大多由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部建立,承办单位为相关医学院校,主要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支持工作以及政策引导、财政拨款、技术支持等,起到宏观掌控作用;主管部门一般为学校下设的基础医学院或基础医学部,主要负责组建优秀的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评估与审核,发挥着课程团队与学校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具体课程建设由相关精品课程团队负责,其职责是制定课程细节、更新维护网站及与学生互动交流。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
2.2教学质量保障环节
在确定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后,细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设专人负责、严格把关,保证各环节顺利进行,保障精品课程质量。输入环节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设计等;实施环节包括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及作业练习与反馈等;输出环节主要是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及最后的成绩表现。只有3个环节完美契合,才能建设出一门高质量的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总之,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通过质量保障体系来解决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管理和完善精品课程,这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吴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3.
[2]姚恩全.“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6):56-60.
[3]马静,杜振宗,彭慧.以医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推动教学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1-42.
作者:隋娜娜 滕迪 张嵩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