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是‚一带一路‛背景下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追求。旅游产业的全域化更是助推了酒店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走过的所有路径最终都指向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课程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逻辑起点。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明确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并重视人才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课程的开放性为基本特征,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又必然地以国际化的产教融合环境为依凭。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职教育;国际化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趋势,服务行业产业的国际化更是大势所趋。与此相关联,职业教育作为生产行业产业人才的摇篮,其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早已如火如荼。置身这样一个大时代,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为服务行业产业提供人才供给的供给侧,其国际化追求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
1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国际化的追求归因
1.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从古老的“客栈”时代起,“酒店”的功能就直接来自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异地交往之需。这种异地交往之需,由中国本土的人际往来发展到跨境交流,追溯起来至少可以追溯到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如果说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跨境流通无论如何也还显得较为单调的话,那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今,全面对外开放的中国社会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十分立体化、全方位的需求。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的全面共商共建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交往的广度、深度、专业度都将日益升温。作为服务业中国际交流领域最前端的酒店业,必然会走向“无国际,不酒店”的时代。在此背景下,酒店职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无论是在其广度、深度与专业度上都是不言而喻的。
1.2旅游产业全域化的时代呼唤
从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首次官方正式提出全域旅游概念算起,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全域旅游”由一个旅游发展模式概念,迅速被全国旅游人演绎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旅游产业革命实践。从产业发展规律上讲,这自然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时展的规律上看,这更是全球经济时展规律作用的产物。因为,没有开放的时代,没有经济的全球化,全域旅游是没办法“全域”起来的。所以,在当代旅游学的概念里,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新名词,更是当代旅游发展的新概念、新思维、新发展观、新发展哲学和新模式[1]。即便如此,在国人的思维概念里,“全域”之“域”首先是基于空间地域的概念。试想,如果离开了空间地域的存在,全域旅游又如何能“全”起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际化、大视野,理应就是全域旅游的立足点和根本点。而无论是在传统旅游的范畴里还是在当代旅游的范畴里,酒店业都必然而然地成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国际化本来就是基于酒店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酒店职业教育的必然走向和核心追求。
1.3专业教育提质升级的内在驱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业被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逐步发展,与此同时,酒店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得到了加速发展。产业行业的加速发展十分自然地催生并推动着与之相关的专业教育的发展。如果说,在21世纪前十年的酒店业的发展还更多地停留在量的需求上的话,那么,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显现,近十年来酒店业的发展则十分明显地出现了量大与质高并重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之下,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生发出极其强大的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驱动,最直接也最迫切的就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
2酒店专业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2.1酒店专业教育的国际化路径
在高职教育界,关于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事实上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综观近年来酒店专业教育实践,人们对于国际化的路径尝试主要有四大路径[2]。一是海外游学体验。主要是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在校学习之后,通过与境外企业或院校合作,让学生到境外学校交流或直接到境外酒店企业进行短暂的体验式见习,以获得境外酒店企业的直接感知与体验。二是海外实习就业。此路径主要通过海外就业中介企业,将学生介绍到海外企业实习,在实习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海外就业。三是学分互认交流。此路径其实已是海外实习就业的进一步延伸,即基于学生今后到海外实习就业需要,与境外同级同类或同类更高层次院校合作,将其与海外企业从业人员最具普适性的课程模块引进、融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学生将来能更顺利地从专业素养和技能上通过海外酒店企业的面试考核,进而顺利地进入海外酒店企业就业。四是海外联合招生培养。此路径的基本特征是与海外同类院校合作办学,可以通过学分互认、课程互换、学历互通等方式,共同招生,交叉培养,同共促进。既可以是海外学校将其学生送到中国培养,也可以是中国学生送往海外留学。此路径是目前合作共赢最具活力的一条合作之路。
2.2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特殊追求
国际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而判断一个路径走向的正确与否,则主要还得看教育类型与层次的终极目标。因此,明确高职教育与中职、本科的不同追求,对于学校判断路径选择的正确性至关重要。一方面,相对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在追求技能化的基础上,其学术化提升追求更为强烈。这是源于高职办学层次提升而来的一种自觉,同时又是以生源对象的学历起点为基础和前提的。另一方面,相对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的技能化追求较强,而学术化追求则相对较弱。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在职业教育未被列为一种教育类型之前,大学专科与本科的学历教育差异,其实主要表现为三年制与四年制的学制时间差异,其他一切差异几乎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因此,在21世纪初,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标准,几乎都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自2006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高职教育被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引发人们的广泛探索,直至党的之后,职业教育才被明确地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受到社会的认可。应看到,即使职业教育在未被视为一种教育类型之前,“职业”一词对教育的界定,就已自然而然地被烙上了与学科教育显然不同的特征——职业技能性。这当然是几乎所有高职教育专业的共性特征,至于不同专业,因其专业固有特征的差别,也必然会衍生出一些独特性或超脱性。其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层次与类型就明显具有这种独特性与超脱性追求。首先,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是紧密相关的。在技能标准上,酒店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往往融入更多人文因素,其标准的柔性指标自然大于刚性指标,相对于机械化工之类的行业领域,其对从业者的要求显然更超然。其次,职业能力标准与学术水平标准的关联性往往也是专业教学标准的一个重要考量。在学术追求上,酒店管理更强调人与人、人与境、人与事的动态管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涵养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似乎往往并不很高。这就从另一角度决定了酒店职业教育的超脱性。至于超脱程度的大小,似乎更多地取决于一些技能之外的更具人本价值的素养——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在于语言能力,对于酒店从业者来说,多语种的语言能力往往直接决定其工作业绩。笔者最近做过一个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酒店企业)与旅游专业毕业生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认可同度,均十分一致地指向交际沟通能力尤其是英语交际沟通能力。由此,笔者完全可以感觉得到酒店业的国际化趋势已然现实地推动着酒店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3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国际化的逻辑起点
在上述论及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时,笔者已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几个基本路径作了基本概述,即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无外乎游学体验模式、实习就业模式、学分互认交流模式、海外联合招生培养模式等四种模式,撇开这四种模式盛行的时间,只要对此进行一些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四种模式要得以良好的运行,其实关键在于必须有国际化的课程支撑。换个角度看,课程体系建设其实才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运行的基本逻辑起点,也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抓手。如果把国际化看成一个环面,那么这个环面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其余的路径都只能围绕这个核心发展。这种关系可表述如图1所示。在如图1所示的环面里,课程标准与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一切路径的核心和依托,离开了国际化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一切模式都是盲目的、无可依托的,也必然是行而不远的。课程标准与课程体系是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逻辑起点。这也已被许许多的改革实践所证明。
4高职酒店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就高职酒店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构的几个关键点略作阐述。
4.1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能力核心探究
高职酒店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构,首先必须弄清楚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核心何在。笔者近期曾做过一次针对旅游酒店企业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其中两组数据对本文所述的能力核心颇有启示意义。比较图2与图3可以发现,旅游酒店企业对于职业人的期望最高的是交际能力与学习能力,而毕业生入职一年之后对于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可度也集中表现为人际交往与使用外语的能力上。显然,对于旅游酒店行业来说,交际力与学习力是职业能力素养的根本和核心,其他如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等,人们通常认为比较重要的职场基本技能需求,学生却对这些能力并无特别高的期望值。由此带来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现行的旅游大类职业教育对于学生交际力、学习力的培养是有所缺失或不能满足学生的职场需求的。酒店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板块,其从业者的交际力与学习力极其重要。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必须努力构建起以交际力、学习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
4.2树立现代酒店管理人才的终身学习力培养理念
职业教育既是大众教育,也是终身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工艺、新技能、新的岗位、新的行业不断的涌现,对人的技能也提出新的要求,对岗位技能标准也会不断优化升级,行业标准也会不断更新优化。人在职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至于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该报告不仅明确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而且认为“应该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学习’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3]这种理念在当今时代显得尤其重要。面向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不能仅仅盯着一些经过简单重复操作即能达到的娴熟技能的训练,更应着眼于技能训练背后的内涵和精神方面的培育,比如工匠精神的培育、敬业精神的修炼、终身学习理念的根植等等。在这方面,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诸如在校学习时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总体上仍然是十分不够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须把终身学习理念深深植入课程与教学之中。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都应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构建。职业院校还要努力构建适合校友返校进修的资质认证体系,形成为校友提供终身教育的教育服务体系。
4.3构建与现代酒店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课程标准
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服务类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总体来说是相对滞后的。酒店专业作为旅游大类的一个下属专业,尽管21世纪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化的课程与教学标准,但至今尚无业界普遍认同并愿意戮力执行的权威标准。酒店专业的教育执行课程标准往往因地因校而异,其实也就是无标准可依。因此,酒店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必须切实构建与国际酒店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标准,而这个标准既要与现代酒店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适合我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和趋势,就应当充分吸收诸如美国饭店协会课程标准之类在国际酒店业界认可度高的课程标准中的有益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酒店业发展水平与趋势,建构起适应全球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标准。应当看到,美国饭店协会的课程标准尽管具有全球标准的标杆意义[4],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标准必需充分满足作为全球人口第一的经济大国的酒店业发展需求,同时还得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在这个意义上,以美国饭店协会课程标准为依托,在实践中对其包含课程资源包在内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在融合中升级课程标准,形成适应现代国际酒店业发展需求的全新国际化课程标准势在必行。
4.4建构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开放性课程体系
教育的国际化其实可以看作是建立在“地球村”概念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追求。酒店专业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体系。这种开放体系的基本特征,首先应当是聚能型的。它必须以开放性的课程标准为依凭,能满足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需要;其次它必须是拓展型的。它必须能满足学生职业素质的无限拓展,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而把学生封闭起来练技能,却不引导学生主动张扬其发展个性。再次必须是生长型的。即课程必须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营养供给源,学专职业课程的学习要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满足上述三个特征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强化知识管理理念[5],吸收具有国际酒店从业或教育培训背景的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管理和技术骨干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构建适应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打破知识系统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形成集素质培养、技能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考证课程为体系,以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4.5搭建国际化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平台
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与平台的不同,同时也是知识获得方式的不同。在学科教育那里,知识主要是“学”得的,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与教师讲授水平与能力往往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水平,职业教育则不然,学生知识主要是“习”得的,其知识获得过程往往更多地依赖于“实训”。而学科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对知识的验证更多地依赖于“实验”。因此,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训环境和平台建设,其中,实训环境越接近生产运营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越有效。因此,具体到酒店管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追求就离不开国际化的实训平台建设。在这里,国际化的环境当然不仅仅是硬环境的国际化,更应重视软环境的国际化建设。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专业与企业的融合对象也应当是国际化的,即是说,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不能让学生全在本土酒店的实训中完成。只有在国际顶尖的国际酒店里完成实训任务,学生才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其校企合作的合作企业必须是能代表国际酒店的管理水平的酒店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离不开国际酒店的基本支撑与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当代旅游学(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244.
[2]王丽华,刘晓蕾.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96-98,10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郭娟.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3,15(1):63-64.
[5]吴言明.知识管理理论视阈下的高职课程建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87-90.
作者:吴言明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