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酒店管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实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实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酒店管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实证

摘要:为了推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本文以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认知度高但深入了解不够,对自身人文素质认可度低;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态度积极,偏好专业人文素质课程;3.该校人文素质教育得到认同,对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及榜样示范作用认同度最高,人文素质培养方式及课程执行力度和效度评价最低;4.社会实践活动是该专业学生认为最为适合的人文教育实施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认为最影响其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高素质旅游人才尤其是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旅游人才匮乏,一直以来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短板。深厚人文素质的旅游人才不仅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应具备正确的观念、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内在品质,能更有效地把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旅游服务中,进而影响和感染旅游者及旅游目的地居民,形成文明旅游生态链,实现旅游业内涵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以来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形式。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尤其是作为未来旅游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旅游专业,其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如何迫切值得我们探索。本文尝试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采用实证调查方法对旅游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探讨。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武汉商学院,该校是我国第一批应用技术型大学,其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于2020年是该校唯一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该专业作为调查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以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1)学生个人基本情况;(2)人文素质整体认知情况;(3)人文素质教育偏好;(4)校人文素质教育态度四个方面。采取方便抽样,问卷以不记名形式完成,利用问卷星平台,共发出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92.6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该样本中男生占比较少,34人占19.32%,符合酒店管理专业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任职情况中团委及学生会及社团任职比例均为7.39%,所占比例最少,无任职比例最多为72.16%,以及政治面貌中“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及“其他”比例分别为3.41%、88.64%、7.95%,其调查样本结构也基本符合实际任职及政治面貌比例结构,本次抽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偏好分析整体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需求态度积极。对于“是否有必要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的回答中,52.27%的学生选择“完全同意”、35.23%选择“基本同意”、11.93%的学生选择“一般”;在反向测度问题“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能找到好工作”的观点的认可上,47.16%的学生选择“不太同意”、25%的学生选择“一般”,11.9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意”,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需要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偏好表现在:1.专业人文素质课程需求高于人文通识课程调查中罗列了武汉商学院该专业开展的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职业素质修炼》、《酒店公关与礼仪》、《管理学》、《大学生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等酒店专业人文素质课程和人文通识课程各六门。调查结果显示,最有必要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中,酒店专业人文素质课程选项比例平均为55.3%整体高于人文通识课程31.44%。其中专业人文素质课程《酒店公关与礼仪》和《酒店职业素质修炼》所选比例最高,分别为71.32%和61.36%;其余课程所选比例均没有超过50%,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文素质课程诉求上更贴近于对自身酒店专业能力素养的提高。2.自然科学通识课程需求高于人文社会通识课程对于学校开展的公共选修通识课程中,偏好自然科学通识课程选择的学生比例达到43.18%高于人文社会通识课程的37.5%,而其他专业公选通识课程的比例最少为19.32%。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旨在拓宽学生知识体系、提高人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课程教育模块,从数据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倾向于自然科学通识类知识的获取。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缘背景大多为文科生,其在学习生涯中自然科学类知识摄取机会相比于人文社会类知识更少,从而表现出更高需求。3.实践活动为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调查中列举了五种人文素质教育方式,采用五级评分进行适合性打分。“实践活动”评分最高为4分,其他依次为“隐性课程与文化(如文艺演出、文艺沙龙、学生社团等)”为3.94、“自我修养”为3.85、“第一课堂(学校课程教学)”为3.8,打分最低为“第二课堂(人文讲座和名著导读)”3.77。由此看出,得分高的前两种教学方式均属于学生参与度高的教育方式,而传统的第一课堂以及高校经常开展的人文讲座排名靠后,这启示我们高校酒店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上应更多采用参与性、互动性的实践性活动或课程。

(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分析1.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教师人文素质整体满意度较高对该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中,整体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该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教师人文素质满意度较高,五级打分制中,得分分别为3.91和4.17,两项调查中均无学生选择“不满意(赋值2分)”和“非常不满意(赋值1分)”。承担酒店专业教学的教师其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以及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得到学生的认可,显示出该校在基础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和实施整体成效值得肯定。2.校人文素质教育执行力度及效度一般在对该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各要素的具体评价中(见表2),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为3.81评分最高,说明该校的教师自身人文修养在教育教学中也起到了榜样作用。而得分较低的是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以及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效果评分均低于3.7分,尤其是人文素质课程效果仅3.64得分最低,同时可以发现,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和重视得分排名倒数第二,仅为3.65,由此笔者合理推测,该校相比于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宣传和氛围的打造,而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上却相对薄弱,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兴趣培养。3.家庭及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是影响学生人文素质最重要的因素高校以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以期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学生认为还不如家庭及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师言传身教以及社会、行业及校园的人文氛围的熏陶及体验。这种结果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要么是前文提到的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不理想,又或者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上缺乏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参与性以及忽视社会生活各方面人文环境氛围营造,这种潜移默化但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途径。

三、结论及建议

分析调查结果,该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文价值取向上,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该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也做出了学生认可的成果。问题在于人文课程教育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上还有提升空间。此外,该校及其酒店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加强打造校园人文素质环境,学生在人文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熏陶,更能积淀人文素质的品质及内涵;注重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和参与性,为学生提供旨在提高人文素质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美珍,祁占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01):59-68+114-115.

[2]熊建生,郭榆.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8-11.

作者:刘亚玲 单位: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