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酒店行业中的迅速普及,带来了产业链的快速延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对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产教融合为视角,从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针对酒店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新路径,旨在提升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期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产教融合;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经济全球化的纵深推进,大众旅游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的充分开放给酒店行业的升级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自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提升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当前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一、产教融合与酒店管理专业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充分融合,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使人才质量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实现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产教融合概念提出,研究领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范围由院校的融合路径理论研究扩大为企业的参与路径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的实践研究。[1]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强化政策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机制的建设,例如:双高建设,“1+X”证书制度,提质培优计划等,为产教融合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目前,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2]酒店管理专业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2021年,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指明了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酒店行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信息密集型产业,酒店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服务技能,还应具备基础数据的分析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均主动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数字化理念融入课程标准建设中,推动专业课数字化转型,切实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学校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的利益出发点为获得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质量提升,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要求企业提供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希望企业能够将酒店行业前沿发展知识、规范实操技能,现实的酒店服务场景提供给学校,为学校酒店专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有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实现促进地方服务业发展的综合目标。然而,在融合过程中,由于企业获得的利益较低,降低企业人力培养成本短期内效果难以显现,导致多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理念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强,动力不足。

(二)企业视角下的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为获得国家以及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优惠措施,例如:减免税收,拓宽融资渠道等。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政策支持只停留在鼓励,资金支持有限,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等方面滞后于行业发展,难以满足酒店对岗位能力要求。[3]此外,由于酒店行业的季节特殊性,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用工旺季存在时间差,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中企业和学校都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行动,即,企业站在经济收益角度,学校站在教改收益角度,导致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同时,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未真正为产教双方深度融合搭建桥梁,产教融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协作动力不足。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酒店的核心资源和技能进行着快速的迭代升级,无形中要求拓宽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企业员工和院校教师双向流通,通过培训交流,轮换岗位等形式,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执行过程中,院校未根据实际用人需求,构建灵活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未给企业人员来校任教提供持久动力,阻碍产教双方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由于获得收益较低,导致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缺乏合作共赢意识。企业在顶岗实习工作中,未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实质提升,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因学生技能水平较低,在用人方面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社会人员,这造成产教融合没有实际落地。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酒店与课程教学体系脱位。2021年初,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热门名词。目前,酒店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顾客消费行为信息,例如通过智能终端、语音识别准确记录顾客在酒店消费全过程,以便企业采用精准化营销手段。[2]行业的变化迫使院校根据酒店数字化发展进程进行课程标准修订、课程内容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实训室的重建。然而,院校无论在教学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滞后行业发展的。目前,校企双方并未针对专业更名共商合作方案,很多院校由于经费紧缺,并未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进行软件实施、系统培训、课程合作、赛教推进等深层推进,切实实现数字化教学。

(三)产教融合“双主体”合作机制不健全。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合作双方缺乏系统、有效的合作管理机制,职业院校与酒店本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即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企业获得职业技能提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酒店并没有严格遵循合同制度,对学生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训练。此外,缺少相互监督机构制度的建设,企业应当针对自己的人才需求,对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展开监督;职业院校也应监督企业对学生的实践锻炼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预期,通过校企双方相互协作和监督,以确保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有效开展。

(四)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有待提高。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信息化技术在酒店领域中的运用,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精度和广度亟待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应局限于单一岗位的单一课程,而应当从岗位群角度出发,熟悉酒店整个服务流程。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去酒店参与一线教学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本课题通过“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问卷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酒店管理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中普遍存在岗位安排缺少计划性,没有受到企业经验丰富员工的指导,实践时间短,岗位职责不明确,实践内容缺乏连续性、整体性计划安排。可见,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较弱,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仍是两张皮,导致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效果不佳。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一)推进产教融合双主体深度合作的意愿。激发校企合作双主体动力的关键在于基于双方利益追求树立合作共赢理念,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来协调双方利益,为产教融合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改变产教融合中企业被动参与现状,政府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融资担保、经费补助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全过程。对职业院校而言,在产教融合中,学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优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实习实训平台,积极申请科研经费,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同时,政府层面应当给院校高水平实训基地按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加强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协会等其他渠道经费投入来提升院校产教融合的动力。

(二)校企共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大活页式教材开发力度。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调研—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设计”为主线,校企共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明确酒店发展趋势,分析酒店典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对每个岗位的职业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进行分解,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衔接,以职业综合技能为课程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的目标。[4]在课程标准建设方面,应当对接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在此次酒店数字化改革中,保持原有课程模块不变,针对具体课程,聚焦酒店核心岗位,减少原有重复性理论知识,增加数字化内容,例如:前厅服务课程中,将功能布局、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等内容减少,增加PMS操作、客户管理、会员渠道等内容;同时,基于岗位职责,校企合作,基于工作领域的划分,分解典型工作任务,依据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校本活页式教材。

(三)搭建“双师型”师资建设平台,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切实发挥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到酒店参加实践锻炼,学习行业发展前沿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操作技能,熟悉酒店服务岗位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打破原有人事招聘规则,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员工进行校企双流通机制,以壮大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学校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指导教师技能大赛等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同时,制定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考取职业等级证书、参与实践锻炼的经历与业绩纳入考核范围,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管理的同时,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四)构建产教融合“双主体”合作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制造进入4.0阶段,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产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双主体”办学,互利共赢是合作开展的前提。首先,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在酒店专业团队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师资队伍互流互通、共建实训基地、创建产学研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构建合作框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其次,建立外在监督机制,对产教融合中相关负责人进行评级考核,将参与产教融合相关人员对产教融合贡献指标进行量化并与其他评价元素进行融合,在学校方面,将产教融合指标量化,对学校的考核需考虑就业、科研水平基础上增加社会贡献的考核因素,重视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5]

(五)创建“工学交替+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化学生优势,激发学生潜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采用“工学交替+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即课堂与企业的交互式运作,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具体执行为“2+1+2+1”(共6学期)的模式。[6]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第三学期去企业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将课本上的理论与酒店现场业务有机结合;第四五学期进行专业综合课程和实操技能的练习,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晋升管理层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企业指导教师定期指导校内实训,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第六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实习计划制定中,以酒店淡旺季人才需求为依据,让学生感受酒店旺季工作节奏,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伟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2019(06).

[2]尹萍.全域住宿业“智时代”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旅游报,2021(06).

[3]郎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M].沈阳师范大学,2020(06).

[4]王倩,孙玮,黄佳溶.经济新常态下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三对接”调研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09).

[5]赵爱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以辽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研究,2020(02).

[6]梁海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0(12).

作者:张萌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