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应各具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理解为理论教学与实习结合或理解成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本科及以上如此)。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而这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与酒店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研究背景分析

当前从我国酒店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十分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酒店的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大多是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很显然我国酒店出于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愿意吸纳高素质的专科以上人才的。但在笔者在对上海、无锡等地的一些星级酒店用人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随着旅游经济的增长我国各星级酒店和连锁酒店产业扩张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大量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酒店行业认识不够,有很高的热情,但却不想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在酒店工作中频繁跳槽,使我国酒店人才大量流失。(3)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工作中不如中专生或打工族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酒店工作而使相当多的酒店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酒店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说明,当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偏重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实践环节仍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机的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酒店用人的需求错位。因此要培养适应我国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改革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与酒店一道重建酒店管理教学体系,科学设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出符合酒店用人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毕业即到酒店就业的无缝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1.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产生首先必须以酒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决定,教学计划来自于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意见。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到酒店现场去研究,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酒店企业领导、旅游行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来共同参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进行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是沟通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酒店企事业运作的“桥梁”或“接口”。避免闭门造车的封闭式做法,做到计划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要有目的性,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突出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教材。

2.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选择。校企合作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首选方案,合作方式选择与应用是否恰当,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达到目标,分析目前被各院校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主要如下:

(1)“产学一体化”的模式。即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楼即酒店,教学楼一层有大堂、前台、会议厅、咖啡厅、酒吧、餐厅和厨房,分别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既提供用餐与服务,又是教学场地。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既是服务员又是顾客,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教室实训室二层以上备有不同设施的教室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这样的培养对学生适应酒店工作,提高技能是非常有利的,我国也有一些高校自办酒店产业,酒店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在酒店内学习专业技能,一方面学校的专业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酒店的发展。

(2)“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学生在学校上完专业课后再到酒店顶岗实习,实习期满毕业后实现在实习酒店或其他酒店顺利就业。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洋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实习中采用了该模式,对教学计划上进行了调整,采用“2+0.5+0.5”或“1.5+0.5+0.5+0.5”两种计划形式。

①“2+0.5+0.5”形式,即学生先以两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文化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这段时间以学校为主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五学期,完成以酒店人员培训为主的学习。在第六学期里,学生到酒店进行实际岗位的训练,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现场教学,结合实习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并在学校、酒店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酒店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锦江之星班1-4期都采用这种计划形式,通过最终统计,学生对这种形式认可度高,而且学生可以达到100%的顺利就业。

②“1.5+0.5+0.5+0.5”形式,即学生前一年半在学校学习,第四学期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第六期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岗位上并最终实现就业。这种方式南洋学院在旅游041、旅游051、旅游071班予以了实行,参加实习的酒店为南京名人城市酒店、北京凤凰台饭店、无锡湖滨饭店等,效果较好。学生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校有目的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好,但与第一种情况相比酒店在接收实习生安排上较困难,实习生顶岗工作时间太短使酒店的服务质量难以稳定。学生就业相比第一种形式低一些。但这两种形式都可保证学生有前后一年的时间在酒店实训实习或接受酒店的培养,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工作技能强、素质高,在酒店的工作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得来”。

③与酒店密切合作的短期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节假日临时性顶岗促使学生紧贴酒店行业,学好专业技能,掌握行业动态,实现顺利就业。在酒店每年的接待高峰期,组织学生到酒店参加临时性的接待服务工作。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节假日使学生主动到酒店做临时员工参加酒店实际工作的顶岗服务,如酒店的会议接待、活动接待、酒店客房营销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能更好地为酒店建设出力。笔者对南洋学院近三届学生进行了顶岗模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到酒店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上采用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两周的酒店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酒店企业入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个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作为酒店人员的行业自豪感。第二阶段:学生被分派到各具体部门进行技能培训。餐厅部、前厅部、客房部等部门进行分类操作技能培训。这一阶段要持续3个月的时间。以餐厅为例,学生首先要学习托盘,从单手托一块砖保持站姿进行训练开始,到学生摆台操作训练,看台服务训练。第三阶段:酒店各部门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合作看台服务。最后师傅和管理员认可后方能独立看台。通过培训顶岗,学生的操作技能、服务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符合酒店对人才的要求。根据实际调查,笔者将常规分段实习与顶岗实习两种实习效果进行比较。从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完全能独立胜任酒店工作。顶岗实习的学生就业与常规分段实习就业时几乎完全转行迥然不同,实习学生基本都能留在酒店行业工作,学生通过到酒店的顶岗实习顺利度过了学校到酒店工作的过度期。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充分就业,成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无缝链接。

(3)“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教师到酒店参加生产实践,使老师通过到酒店接触现场实践而得到实践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针对酒店员工相关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教师给员工上课或与员工一起研究探讨服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帮助酒店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难题。除此以外,学校在课程教学中聘请酒店的操作能手、业务骨干到学校给学生或教师上课,传授现场管理操作的经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4)“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酒店企业的准员工,建立酒店企业冠名班,学校与酒店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酒店的技术骨干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以上几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笔者通过在南洋学院工作实践比较分析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应选用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种方式为主,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实力灵活选用校企互动,产学结合以及订单式教育等其它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接触酒店实际工作,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酒店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校企合作将对学生、学校、酒店产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1.校企合作使学生受益,家长满意,实现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学生在实习酒店与学校双方的培训中增强了专业技能,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了酒店行业的职业道德与技能,能对自己工作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实习中学生还可以获得前厅、餐饮和客房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使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又使学生提前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熟练的工作能力,以及对酒店管理机制的熟悉,使其在就业时能比其他人更能轻松胜任工作。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实习酒店顺利度过了实习试用期,在毕业时就能得到晋升职位的机会,择业的优势明显,能成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南洋学院第四期锦江之星班学员何星伟在实习3个月后便担任了锦江之星上海世博园店前厅经理等等)。学校也因此实现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的办学目标。

2.校企合作使学校受益、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在大幅度地减少教育投资的同时实现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一方面,由于酒店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以及培训基地,也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培训的指导工作,弥补实习操作老师经验的不足,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大幅度地减少学校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老师应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参与酒店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这样教师不仅能了解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最前沿的信息,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助于专业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案,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

3.校企合作使酒店企业受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高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成了酒店的人才储备库,学校给予酒店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酒店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对接,解决了酒店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服务管理质量无法稳定的问题。一方面,酒店企业能亲自参与对自己选用人才的培养,针对性强。对掌握了熟练技术和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可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的骨干力量,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另一方面,酒店在与学校合作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认识到自己管理理念与知识型员工要求之间的差距,而改变以往纯经验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知识型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促使酒店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文化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提高了社会对酒店企业的认同度和酒店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学合理地选择酒店。建立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习基地,要考查实习基地的培训实力以及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思想先进、管理能力强、高素质的酒店或酒店管理公司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

(1)建立以四、五星级高规格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为主的实习基地。根据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践调查结果,首先,在上海、无锡、南京某些四、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对实习效果表示满意,这些酒店知名度高,口碑较好,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其次,在锦江之星连锁经济型酒店实习的学生感到效果较好。而一些自行安排在低星级酒店实习的同学的实习效果普遍不佳。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在经营管理上、服务操作上都具有既严格又合理的制度,在与学校合作聘用实习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经验,酒店管理层和酒店员工对实习学生比较重视,能针对实习生心理周期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实习生也会在此帮助下获得更多的与酒店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与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星级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达成长期实习合作是校企合作成功、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

(2)在旅游、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寻找合作酒店。以南洋学院为例,首先,学生普遍的实习心理是希望在上海、苏州、无锡地区实习,这些地区除了酒店档次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地区经济发达之外,同时城市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学生较为熟悉这些城市,能在工作闲暇时间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心态,使之放松后重新振作面对实习工作。其次就是在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周边地区。通过对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习地点调查,充分体现了实习生对实习地点的期望程度,这也间接影响着实习效果。

(3)与地方联系,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实习基地。如在无锡的一些商务酒店以及景区酒店建立定点的短期实习顶岗点,这些酒店管理层次各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让学生定期参与这些酒店的工作,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2.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高职院校应切实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整个实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给学生充分讲解清楚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要强调实习纪律。一方面要对即将实习的酒店开展详细和充分的介绍,另一方面要对实习期间的纪律做严格的申明,并强调把实习成绩同毕业成绩挂钩。而实习成绩必须由酒店与实习带队教师共同确定。

(2)高职院校还应培养好学生的职业心态。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高服务技能的重要性。酒店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技能两方面,懂技术会管理是酒店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管理。同样,满足于局部技术的人也无法做好管理。一般而言,实习生都想尽快地进入管理岗位,希望在基层实习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企业则认为,一个新手要在服务技能性的岗位上充分锻炼1年以上才会有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心理期待与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酒店实习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也要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他们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3)在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保证实习效果。“双导师”制,即为实习生设定2名实习指导教师,1名为学校专业教师,1名为酒店的部门老师。专业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上的问题,酒店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学生实习手册,每位学生记实习周记。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检查,了解实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酒店应加强实习培训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酒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等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实习生能够独立胜任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生的工作以及酒店的服务质量、声誉等。酒店切不可为了节约培训费用而忽视了培训这一关。培训合格的实习生可能给酒店带来好的服务和声誉。而一个不合格的实习生,则会影响到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应给予重视。力求做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实习生能够完全胜任工作。

(5)酒店应注意薪酬合理化、关注实习生未来的发展。实习生一般薪酬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固定,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实习生一种不平衡感。许多实习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实习生薪酬问题值得酒店关注。酒店应注意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薪酬标准,将实习生能力、工作绩效评估与其薪酬挂钩,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薪酬来消除实习生的不平衡感,并激励其发挥潜能,为酒店做出更好的贡献。同时酒店应有具体的人才成长计划,让实习生感受到酒店企业文化,认同酒店先进的经营理念与人才发展战略。酒店还应关心爱护学生的工作热情,促进学生融入酒店,真正成长为酒店需要的人才。

六、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中实行双导师制“2+1”顶岗实习模式是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的一种好的方式。该模式既解决了现在酒店行业中高职以上人才频繁跳槽的问题,又解决了高职人才培养与酒店用人需求现实不相符的矛盾。通过该模式的应用,酒店能参与对所用人才的培养教育,使学生一进入此行业就能学到先进的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行业观,培养过硬的操作技术和行业所特有的职业意识。同时通过该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就业时,专业方向明确,定位准确,充分提高学生在本行业内的就业率和稳定率,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