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9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9篇)

第一篇: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

伴随时展,酒店业也从兴起达到了其“黄金时期”。由于这种快速发展,不但需要一些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人才供应,尤其是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提供这一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改革与挑战,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时一步的改善。

一、概述

酒店管理专业发源于瑞士,在其开端处,就以服务为其宗旨,主要是对“服务于上帝”的理念的转译,其中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思维,促进酒店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设置了管理机构,使其从私人经营的个体化管理、家族式管理,转变为具有现代特征的机构式管理,不但设置董事长、经理、各类服务岗位,且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些附带服务,使其得到了持续、健康、集团化的发展。在我国,酒店在初期是国家管理,经过改革开放,也渐渐有了私人经营的旅馆,其规模较小,管理方式也较为简单、传统,加上由于我国在“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缺陷,其发展并未达到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酒店也渐渐发展成了规模,在借鉴西方现代化管理思维的同时,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等都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现代化的酒店管理模式。然而,在我国高职类院校所设置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中的手段与目的的衔接不足。另一方面,从社会管理人才来看,在就业的方向及人才需求分析,还存在诸多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应对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认真研究,从而找出一些改革措施,促进就业,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实践技能教学匮乏

在我国的高职类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虽然对实践性教学较为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限制,教学方法适应性不强,教学过程不注重氛围与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结果是实践课程达不到理想效果。分析其中的原因,实践性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来源于大多酒店对管理不重视,另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依现在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看,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目的停留于招生、盈利,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酒店管理为何物,实践技能实训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应认识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方法教授的不足,认识到酒店管理的科学性与制度性,其中的服务不仅仅是对于“顾客就是上帝”的重复,它关系到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对入住中的信任指数、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舒适感等,以酒店餐饮服务为例,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进行程序操作,理论知识未能深入,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掌握存在不足,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职业素养、职业定位的讲述时,未能将具体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与超越,未联系至最终的目的导向。

(二)对于教学工具的利用不够

像酒店管理这样的专业,如果缺少实践性的体会,教学效果很难达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的方式方法相对不足。尽管从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教学思维依然受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其结果变化不大。因而只能看到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不能将其转变为“技能型人才”,虽然学校有实践教室的设置,对其应用有限,对其如何应用方法不足,对其实际效果如何达到,依然有待探索,不但从资源上造成了闲置与浪费,也使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浅尝辄止,无法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

(三)教学各环节脱节,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前、课堂、课后的环节把握不足,实践课程与教学理念衔接程度有待提升。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其整体上理念形成较早,但在教学中,理念与目标方面,还应有所探索,防止分化式教学的出现,以及通过这种教学目标与手段的缺陷造成学生最终理解方面的困难。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未能将教学的讲解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所以也不能进一步与实践课程中的理论考核充分结合。教师也很难从中得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总体教学模式,很难突破。所以,课堂教学的持续性推进,而考核不能跟进的同时,也造成了整个教学各环节的脱节,致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受阻,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出现障碍。最终的结果是教学与考核两者间联系不紧密,一是造成教学的非完整性,二是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评估不足,三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受阻,四是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充分的理解与正确认识。

三、实践性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第一,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方面,应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酒店管理的制度性作用及它的实践性用途。将理论的学习与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学联系起来,真正的关注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第二,应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这方面,一是转变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将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使教师做好更多的课程创新设置与引导。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就管理而言,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对于管理者个人的影响、个人魅力的形成,以及对于被管理者的吸引与影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其性格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专业素质的训练。三是开放心态,开阔视野,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目标方面去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注重第三产业,且商业与旅游的发展更是对酒店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而应认识到这一专业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的人才。第三,应重视德育教育与服务理念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是服务性行业中的一种,其最重要的在于服务于客户,然而,对于“服务”的观念,不能停留于受他人驱使或者是“服侍”等封建思想领域,应该认识到商业社会中的服务理念,认识到服务行业中的服务理念,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其主要的考察范围,其中并没有奴役,而是一种新型关系的建立,服务是整个提供消费的一部分,是整体中的一种增值,而且也是酒店发展中赢得口碑、获取信任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服务者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所以应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其亲和力,从而一步步使管理者得到完善,最终将其力量投射出来,反映在顾客的印象中,为酒店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利益。

(二)采用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实践教室

首先,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场所,所以学校应为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同时应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使其对设备的应用,对教学环境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提炼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并能从在其间进行创新思考,丰富教学手段。培养或进修,使教师的个人素质足以达到教授酒店管理实践。其次,利用多媒体与实践教室,可以采用三维模拟,使学生处于模拟的酒店环境中,让实践课程变成实际的酒店实习课程,使整个教学充分展现出工作状态及环境,在实操中不断将经验教学引入,并通过观看经典的酒店管理案例,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师生互动,分析案例特点与我国相关酒店的异同所在,使整个的教学如同实际工作一般,让学生知道酒店是怎么回事,酒店管理是怎么回事,尽可能利用案例分析,使教学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其中担当、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实际的应对能力。所以应采用开放式的心态,利用当下的知识传授工具,如计算机与互联网,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中的一些难以具体化的东西进行形象化直观表达。

(三)注重整体教学,完善评估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图像相对应,帮助学生将二者融为一体,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保持两方面的平衡,完善教育需要体系化,这样便于操作,易于达到教学目标,其方法也容易掌握。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进行整体构架,进行创新思考,把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思维中释放出来,采用更为有效、开放、大胆的方式,使教学处于整体运动中,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从而做好一个指路人,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有具体的学习过程。第三,应建立考核评估的系统,让教学与考核相对应,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时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考核指标的设立,各环节的把握,各个层面的评估与疏导,才能更好的使实践性教学更具有实践性,适用性。

四、结语

笔者认为,酒店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门类,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应该注重其实践性,使其走入“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体系化”教学模式。在该方面,应从整体素质培养,从服务理念出发,从教师团队建设、从合作精神、从课程内容、考核体系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如此,才能使酒店管理专业变成有效的实践课程,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入符合其要求的人才。

作者:王彬华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课程设置能否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能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直接影响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内容重复、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调、缺乏对行业的动态性关注等,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求。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2]有鉴于此,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探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探讨课程优化设置策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必要性

1)优化课程设置是缓解酒店行业人才供需矛盾的迫切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布局中国的进程加快,呈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社会对酒店业的整体服务也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酒店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因此,适应全球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缓解酒店行业人才供需矛盾,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办出特色,一直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2)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科学发展步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3],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从近几年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内在要求来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建设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优化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优化课程设置是实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一方面,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困难,专业不断萎缩,毕业生流失率高、专业对口率低,“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主要方式,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兴趣,进而留在酒店企业获得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现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任选课;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公共必修课部分包括哲学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国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含军事理论)课程。公共限选课则是学生在经济与管理类、人文与社科类、科学与艺术类课程中限选两门课,共4学分64个课时。公共任选课则是面向全校,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教师开课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门课进行学习,每门1个学分16个课时,共2个学分32课时。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专业核心课包括英语类课程、经济学概论、形体与礼仪、前厅操作与管理实务、客房操作与管理实务、顾客关系与营销实务、旅游消费心理学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与调制、酒店督导管理、国际酒店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酒店财务会计、酒店信息系统操作和旅游、酒店及餐饮业概况,按照课时进行授课。专业核心课程还包括实训实践课程,如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是按照实践教学周进行统一授课,如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课程安排了2周,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则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共计35周的时间。专业限选课则是从中外饮食文化、酒店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西餐制作、宴会设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配餐、酒店消防与保安六门课中选择三门,共计6学分,96课时。

2.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能与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契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际酒店业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具有实际服务技能和初级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未能进行有效的区分,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一些原先就读中职的学生来说,很多课程如职业基础课程是在中职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在升入高职后,继续学习该门课的兴趣大减,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有限。

2)部分课程内容重复设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十分重视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现有英语类课程共包括英语写作与语法、英语演讲与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酒店专业英语五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设置较多。另外,管理学概论和酒店督导管理,专业必修课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实践课程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和专业限选课宴会设计与管理也存在同样的内容重复设置问题,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根据调查发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重理论、轻实践”和“在校学理论、社会学实践”的传统教学意识还某种程度上存在,许多课程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实践课比例过低,沦为理论课的附属。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在酒店一线服务部门进行10个月的顶岗实习活动。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过长,且往往在酒店一个部门实习,不能轮换工作岗位,学生对继续留在酒店工作的兴趣、愿望降低,很多学生实习后选择不再从事酒店行业,导致人才流失。

4)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消化吸收。从2005年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进行深入合作,引进其行业课程体系与标准、教材讲义、师资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开发课程,以课程组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国际酒店业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探索符合国际酒店业职业标准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其中的某些课程不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应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旅游、酒店及餐饮业概况课程,旅游、酒店、餐饮三者存在包含关系,且范围过于宽泛。再比如酒店设施和资产管理课程不太符合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取消该门课程。

5)缺乏对行业的动态性关注。酒店行业是我国最早与世界接轨的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与实践、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新技术、新技能、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必须紧扣酒店行业发展实际,不断开发与酒店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但目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调研和分析不够透彻,不能与酒店一线实践真正接轨,不能将酒店行业所需人才的新能力、新要求传递给学生,也尚未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无法随着酒店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随之调整,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酒店行业发展的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6)师资力量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迅速增长,每年招生数量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数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特别是自2010年起,专业师生比从以往的13∶1增长到38∶1,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很多课程被迫采用大班合堂上课,且刚引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从而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3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建议

1)契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高等性、职业性上体现与中职、本科课程设置的不同,既要体现和中职教育不同层次上的区别,又要体现和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上的区别,使得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找到平衡点,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2)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避免内容重复设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将英语类课程整合为酒店专业英语和英语会话与写作两门课,将管理学概论和酒店督导管理合并为一门酒店管理基础课程,并适当加大课时量,为学生以后走上管理岗位、进行基层管理打下基础,保留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取消宴会设计与管理课程,将宴会设计与管理部分作为餐饮服务的一部分整合到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并将该课程的理论讲授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分离,实践操作部分和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进行整合,考取酒店餐厅服务员证书。

3)消化吸收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接轨酒店一线实践。美国饭店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业和酒店业行业协会,全世界有13000多家酒店集团认可其职业标准,全球有2000多所大学与学院使用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的教材,今后要进一步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成果,对课程进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并与酒店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对酒店行业、企业进行座谈、调研,根据酒店一线管理和服务实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设置,将国外先进教学资源、理念与中国酒店管理实践相结合,适当增开创业类、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聘请酒店企业管理和服务一线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和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组织教师深入酒店服务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他们成为双师素质教师,改善目前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为课程优化设置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总之,课程优化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应当随着酒店管理实践的变化,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做出调整。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优化自身课程设置,为培养更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綦恩周 陈宝珠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并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早期,由于专业师资欠缺,专业材料空白,专业课程设置更是具有盲目性,使得专业基础极差,在人才培养上即缺少主观上的灵感,又缺失客观上的后备,培养目标明确性差,稳定性不足。而且由于新设置的专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学设施简单不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等等,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法保持高效率。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缺乏实践论证,理论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纸上谈兵”,不能形成激励环境,学生学习主动性呈典型的被动状态。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无法达到契合点,课堂氛围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

1.2教材内容和质量均不统一

专业教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其内容必须统一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和深化的作用。然而该院酒店管理专业,未能从自身出发,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参差不齐,内容缺乏更新,新事物、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等都得不到体现。这些不足使得教学过程异常的困难。甚至出现随意性教学情况,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规范,不标准,不系统。

1.3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不足

教师的专业性不足,使得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时,无法“现身说法”,没有案例起到充足的说明作用,如此教学,将导致其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均处于较低层次,不能进行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境与专业的结合等,培养的学生也只是理论型,不能适应市场对现代化专业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2教学改革对策

2.1完善高职课程体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为了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必修酒店管理专业外,还要配套商务英语、礼仪接待、策化营销、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等等相关课程,将课程按不同岗位设置成学习模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哪些模块。这样能够节省学生学习全部课程的时间,将有效的时间用在感兴趣的课程上,提高其主动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配置实践教学,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通过实践,学生更能深刻体会酒店管理的市场动态,更接近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创新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更能把握市场。

2.2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

优化洒店管理专业教材,是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零对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突破的重要支撑。酒店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才输出也只是针对地域内的市场而言。因此,学院在进行教材整合时,需要考虑到地域性特征,结合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施,以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为突破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力求培养服务于本区域的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为了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必须从教材的更新上和规范上下功夫。因此有必要参照原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通过市场调研,通过专家讨论,通过与市场对接产生的反馈,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新教材的确定。

2.3加深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脱离了实践,理论教学毫无用武之地。对于教师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利器。无经验的理论教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给学生提供精彩的讲解形式,学生也无从理解理论的实践意义。针对这一问题,该院有意计划教师深入前线作战,进驻酒店管理行业,了解酒店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促进教师在专业教学上的反思。教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具有典型特征的实际案例,为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融入市场前尚的气息。也能够为特色专业建设写上重重的一笔。

2.4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机制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教育形式也不同。西方国家此类专业接收的学生都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群,此类人群对于酒店管理兴趣大,基础知识了解,对于此专业的认识注重学以致用。而我国酒店专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多为在校生,并没有相应的酒店管理经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也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基于现状,该院大胆进行尝试,在教学机制上进行创新,受国外特殊实践环节的启发,实行2+1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并非是两年理论,一年实习的教学,而是进行创新,将实践环节逐步拉升到重点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4+2”,即4学期理论学习,2学期实践。具体操作如下:前3个学期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第4个学期在学校的引导下进入酒店进行实践,参与洒店管理的各个细节。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第5个学期回校深造,培养深层次的管理能力。第6学期再次进行实习实践,将所学和以前的不足加以强化和运用。并能快速转化服务理念,应用所学为酒店的各种客户营造舒适的环境。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或者为就业铺好门路或积累实践经验,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为酒店管理行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作者:刘尧尧 单位:贵州商学院

第四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分析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海南岛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气候、环境和旅游资源,旅游业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宽松的政策等条件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酒店入驻海南。目前海南已经建成的五星级酒店和正在建设的五星级度假酒店,绝大部分由国际品牌公司来管理,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未来,海南酒店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一、研究背景

在海南酒店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于酒店业人才,尤其是精通外语的酒店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现在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具备较高的酒店英语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使他们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开设的酒店英语课程就旨在培养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的人才。笔者在从事酒店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二、酒店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从事酒店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本门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做了一定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稍好一些,课堂课后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任务,可以较好地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而有些同学受限于自身英语水平,不敢开口说英语,没信心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更没信心能学好酒店行业英语,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班级两极分化,给教师组织教学造成一定难度。

2、学生学习酒店英语课程的兴趣不高

有的学生对基本的酒店英语词汇都不愿记忆,更不愿用英语进行情境会话。笔者在学生中调查后得知,有些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抱有一丝消极情绪。当初选专业时由于对该专业认识不够,或由于客观原因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或去酒店实践之后,觉得酒店工作与自己当初设想的有一定差距,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更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就算英语学不好,照样可以在星级酒店找到工作,从而导致对酒店英语兴趣缺乏。

3、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对学生情况缺乏了解,加之笔者缺乏酒店行业的实践经验,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完全符合如今的行业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比如如果教师具备行业经验,更了解酒店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惯例、禁忌,将能更全面地引导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也能设计更生动、更贴合实际的模拟操练环节。

三、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针对酒店英语课程以上困境,笔者认为,若要学生愿意学、想学好该课程,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入手,再通过以贴合行业实际的大量实例为基础,加大口语实践力度,训练学生的酒店英语技能和听说能力。

1、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信心

有的学生基础稍好,可以适当提高其学习目标,让其多掌握一些英语技能,而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只需能进行简单的问答或交流则可以。以《21世纪实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为例,每一章都有功能性用语,每一种类有相应的例句。在课后作业时就可要求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只需记住其中的一种表达方法。而基础稍好些的学生就要求能说出至少三种表达方式。再比如在学习第十四章和十五章客房服务时,要求所有学生能掌握客房常规服务的一些基本用语,如提供客房清洁、叫醒服务等。而对于基础稍好点的学生,可要求其能提供一些专项服务或多项服务,掌握如接待看护婴儿服务、帮助解决电脑问题等情境下的基本用语。

2、帮助学生树立对酒店行业职业前景的信心

大学生涉世未深,对酒店行业认识也不够全面,有些学生去酒店基层岗位实践归来,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就是苦、累二字。于是,对职业前景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可多与学生沟通,进行适时引导,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帮助学生分析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空间,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帮助其重新树立对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更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

对高职教师来说,具备行业实践经验能让教师更深入了解岗位职责和技能,在设计教学时也能更贴合实际。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酒店英语沟通技能。

(1)交流与互动模式。师生互动式:教师在授课前可向学生做适当的引导,介绍有关本章的背景知识,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回答来进入主题内容。以《21世纪实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第二章bellservice为例,在学习本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回答以下问题:Whataretheresponsibilitiesofabellman?通过问题可引导学生了解应接员的主要岗位职责,也为接下来学习如何接待入店客人和如何提供客人专项应接服务做好铺垫。生生互动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促进彼此了解,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心,并能提高其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引入课文或扩展课文时提出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可以布置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再选代表综合全组意见发言。以《21世纪实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第三章ReceivingGuestsattheFrontOffice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接待有预定客人和接待无预定临时入住的客人以及接待团队入住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问题等,最后可让学生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讨论,既能使学生注意到接待不同客人程序上和表达方式上的区别,也锻炼学生间英语交流的能力。

(2)情景模拟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的发展环境、发展过程等内容加以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笔者主要侧重于口语实践和英语技能的掌握,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频率很高。

(3)角色扮演模式。教师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在学完一个岗位对话后,在5-8分中的准备时间内,与搭档一组,按角色将所学对话呈现出来。教师可指定几组同学在班级进行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运用所学材料中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还原对话发生时的情境,包括人物表情变化及肢体动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话背景,更好地掌握在什么情境下运用所学到表达方式。

(4)情景对话模式。教师可根据Listening&Speaking部分所设置的情景,让学生在4-6分钟内与搭档口头对话,再让两至三组同学进行课堂汇报。在酒店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并灵活运用,使酒店英语课程更生动活泼,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和英语听说能力。

作者:杨丽娟 李朝霞 单位: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酒店管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分析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社会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这种特性和酒店等服务类企业的环境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顶岗实习生职业意识比较薄弱,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高骛远,岗位稳定性差。对于大多数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在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具体岗位的实际锻炼,学习更多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顶岗实习学生希望在整个顶岗实习期内能够到酒店企业多个岗位轮岗实习,来获取酒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而这个愿望与相关酒店企业的期望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酒店企业更希望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具体岗位长期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安排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具体岗位或者部门呆几个月,甚至一直到实习期结束。而且,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比较集中的安排在客房、餐饮、前厅等一线服务岗位和部门,这些岗位和部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实习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从而独立顶岗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这从陌生到熟悉的一个月中,实习生都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很多顶岗实习生就沉不住了,觉得长时间在同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无比,难以忍受,于是一心想着去其他岗位上轮岗,开始“应付”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个人主义,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脱离学校学习环境,完全在酒店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酒店企业内部环境与大学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大学的环境相对独立,提倡个性和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面也是相对独立的,酒店企业内部则不同,虽然酒店内部员工众多,但是按照分工协作和层级管理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的机构,必须紧密协作,团结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要求酒店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还能够团结协作,为各部门岗位的员工提供便利甚至协助。以酒店餐饮部门岗位服务为例,从迎宾服务到点菜服务,再到后台服务,再到席间服务,再到结账服务,整个过程需要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服务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服务人员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餐饮服务的水平,进而给酒店企业带来损失。顶岗实习学生从自己比较适应的大学学习环境进入酒店的工作环境,往往不适应从自由个性到团结协作的转变,尤其是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往往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只做自己岗位的事情,对关联岗位和整个部门乃至整个酒店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酒店内部的“独行客”。

(三)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都会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会为这些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以往在学校里,虽然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校纪班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学的管理是比较人性化甚至比较宽松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治处分为辅,一般也不会有严重的处分。一直在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酒店企业内部的奖惩措施都是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最简单的迟到早退,往往就用扣发工资或者实习津贴来体现,这对于本来收入就很微薄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认为相关的企业过于严格,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人性化,有的学生甚至干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着干。

(四)吃不得苦,服务态度差。酒店行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大多数员工从事的工作是比较繁琐和辛苦的,而且由于酒店工作是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工作,职业性质不仅要求员工能吃苦,还要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但是现在的这一批大学生,既是“90后”又是“独生子女”,一般从小就娇生惯养,不仅从来没吃过苦,而且往往成长的过程是“被服务”的过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围着转。虽然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可能也反复讲,到了岗位会很辛苦,但是只有真正走上岗位,学生们才知道这个行业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学生独立上岗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服务意识的理解还不够,容易怨声载道,怕吃苦、怕加班,而在实际工作中,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进来,面对顾客的时候不时会表现出不热情,甚至不耐烦,服务态度不好,影响酒店对客服务质量。

二、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后,就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逐渐从酒店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旅游职业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一)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高职院校的德育通过两个途径来开展: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德育理论课程,也就是我们一般习惯说的所谓“两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应该说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高职专业越来越多的突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都收到了较大压缩,而且德育课程大多数是大班上课,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比较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高校建国以来一直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政治引导等方面,政治辅导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当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政治辅导员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拓展自己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相应的专业,正确认识未来将要从事的相应的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紧密的一个群体,加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辅导员也是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担任,与学生沟通起来障碍较少,因而辅导员的教育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客房、餐饮、前厅等各岗位部门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来进行训练,但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是忽视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该将对职业意识的培养贯彻到专业教育中,具体的讲,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我们综合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好出不好进”的特点,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好,供不应求,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却在逐年下滑,有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很多学生是通过调剂进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包括高中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酒店管理职业是伺候人的职业,认为酒店管理行业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和酒店职业,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职业发展的前景。总的来讲,在专业教学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和理解酒店职业,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比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意识》、《酒店经理人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酒店行业和酒店专业,逐步接受酒店服务的理念,了解酒店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理解酒店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和前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课程,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提前理解和适应酒店行业的要求,逐渐认识酒店职业的特殊性,逐步提高相应的酒店职业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平台,多种方式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有重要的意义。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集体项目的比赛中,需要参赛队员甚至拉拉队的精诚团结,协作一致,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和团队意识。在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示类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需要将自己的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现给大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创新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一般都有很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比如有志愿者活动,比如有爱心奉献活动,还有一些做环境保护的社团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性质都是为他人服务,为公众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依托力量。除了理论和实践教育所需的校内专业师资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师资群体需要关注。比如驻店老师,驻店老师是指高职院校派驻到酒店内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协调顶岗实习生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校派驻酒店的驻店老师的时间都是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期限相统一的,有的还与实习生同吃同住,甚至在酒店内部担任一定的岗位和职务。驻店老师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以驻店老师为抓手,通过提高驻店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来自高等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也是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研究生大学毕业之后就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讲台,并没有太多的酒店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高职院校应该尽量邀请酒店行业的行业专家,甚至酒店老总等来给学生讲课,效果往往会更好。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已经毕业、在酒店里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学长,当然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来开设讲座或者交流会,与在校生交流酒店从业的经历,他们的经验与在校生的体会更为接近,也更容易被在校生所接受,因而职业意识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作者:朱松节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借鉴研究

一、认识拜访酒店管理者之目的

通过拜访2-3家酒店的各阶层各不同部门管理经营者来初步了解酒店是怎样的,她们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高职专业学生该学习什么等从而了解酒店。在实习前使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可以走进酒店,更生动地获得第一手的酒店信息并从专业的角度认识酒店,认识酒店管理这个专业。通过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训练专业学生与专业人士打交道的沟通联络能力,锻炼培养高职学生对专业内容的选择、整合、分析及团队合作能力,并可尽可能多地借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表达的运用能力等。

二、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一)联系落实拜访酒店管理者有难度初次拜访酒店管理者第一步是需要学生事先联系好三家酒店的管理者。因为刚学习了专业不久,老师也没有提供任何已在酒店工作或实习的学长和学校合作酒店的任何信息,目的就是看学生自己怎么联系落实酒店管理者。从高职专业学生的表现情况来看,学生初次自己联系落实三家酒店管理者还是很有挑战难度的。有的小组竟然打了三十多个电话,有的小组电话联系是同意了,但是同学到了酒店却被拒绝了或被草草应付了,有的小组最后是用了亲朋好友的资源才联系上了酒店管理者。有的小组则是联系了学长或是问指导老师要了合作酒店管理者的姓名和职务后去联系的。

(二)未妥善落实好拜访沟通时间以留下充分拜访时间或碰到临时取消再约的问题在与酒店管理者落实约定了拜访时间后,有的小组在酒店拜访酒店管理者时又发生了问题。有的是在确定的时间去了,但期间碰到酒店管理者临时要开会或有事离开而只好又约了另一天某一确定时间再去。有的拜访沟通时间没有在电话里落实说清楚,结果拜访沟通时间安排的很短很匆忙。

(三)问管理者要问什么专业问题,不同岗位管理者所问问题应不同联系落实约定好拜访时间后,第二步就要落实要问哪些问题,能问几个问题。由于初次拜访加上学生毕竟对酒店管理了解不多,又不太爱看专业教材或这类材料,再加上还不太会把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拿出来用,所以在设计不同管理者问什么问题时比较费力,都得经过指导老师几次方向和具体内容的指导。因为不同管理者工作内容工作经历是不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不是同一个模板,而是一组一组根据自己联系的管理者岗位而特别定制的,每组问题各有千秋,有共同亦有差异。但是在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活动中,有同学就拿做销售的或做前台或做餐饮等一线服务管理者的问题去问做人力资源或做财务等后台服务的管理者,使得问题没有得到准确或实际的答案。

(四)拜访过程中管理者会拒绝回答或答得很简单或答非所问在初次拜访酒店管理者的活动中指导老师容易忽略掉一件事情就是:设计的问题很好很专业,但在现场交流中管理者的回答会是很简单的,或直接拒绝或答非所问的。因此在拜访交流过程中,同学发现管理者没有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或拒绝时,要学会怎么再多次发问提起,同时注意说话方式及语言艺术技巧,慢慢扯到正题上,提高要回答的问题的正确率,完成获得更多管理者专业信息的目的与用意。

三、应对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应应注意的问题与借鉴

(一)要注意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1.电话或网络联系时,最好在上午或下午期间落实约定两个时间段以防到约定时间管理者因临时有事离开。

2.因为有的组联系落实拜访的管理者从事财务或人力资源或工程等岗位,而高职学生初学专业还没有学到这些科目,因此要多去翻阅搜索学习这类资料,直接向教授财务或人力资源或工程的老师请教,才能问的问题有针对性,专业性强。

3.多准备一些岗位的问题,以防这个酒店约好的管理者不能拜访交流情况下或拜访后发现可得到的信息太少可以直接找或再重新找其他岗位管理者交流。

(二)注意说话方式和技巧

在预约酒店管理者时,专业学生讲话要注意怎么说,怎么表达,怎么措辞,什么样的语气,加上一定的赞美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在被拒绝后也不要气馁因为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在等着我们,身边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起来。在拜访交流期间,多听多尊称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注意自己的说话表达方式,在被拒绝或想请管理者再多谈谈某个问题或答非所问时要继续有礼貌,换个问题或逐步渐进,可获得答案或使拜访谈话收获更多信息更精彩。

(三)学着掌控时间与气氛,临场发挥

拜访交流期间可充分利用手机录音功能,一定要注意时间,尽量学着抓重点抓关键,学着临场发挥说一些有趣的又是管理者感兴趣的问题,使交流更顺利气氛更轻松融洽。走入酒店,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这个体验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带着问题拜访酒店管理者,初步对酒店、酒店管理者的工作内容、酒店的特色、运营模式、营销以及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对我们专业学生的建议及酒店的发展、未来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沟通,通过拜访以及分工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团队合作、信息整合、运用各类软件技术、人脉以及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强化了为一天完成三家酒店的拜访而提高效率的网上地图搜素,资料收集,拒接后的变通,手机新功能的运用能力。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同时反应了不同酒店管理者的素质,反映了聪明的酒店是怎么做人的,也引导同学思考该怎么处事做人,呼吁更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能向专业院校和学生开放给予支持。初识拜访酒店管理者充分爆发也肯定了高职专业学生要接触社会走进专业所做的努力。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作者:江浩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关键制约因素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测教学质量的方式,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院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形成性”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侧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不像以往以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课程考核成绩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学习过程成绩(20%)、项目考核成绩(50%)和综合知识测试成绩(30%)。其中学习过程由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5%)和作业情况(5%)三部分组成,项目考核是由三次以上项目考核的平均分确定,综合知识测试就是期末的综合考试成绩。采用此种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模式存在许多与客观要求不适之处,如考核方式公式化、考核主体单一、考核实施过程欠规范等。

一、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公式化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所有专业课程考核均采用形成性考核模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项目考核(占50%)+平时成绩(占20%)+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占30%)。首先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期末考试,不准备复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60%的学生是不准备期末考试的,导致期末考试成绩总体不好,很多同学无法及格,但是学生并不在意,因为期末考核不及格不要紧只要总分能及格就可以。其次项目考核成绩占很大的分值,导致很多学生只做项目考核而忽略作业和课堂表现。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做了项目考核,就一定可以及格,从而忽略课堂表现和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课堂上并不听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一门心思钻研项目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评价。

(二)课程考核主体单一

酒店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包括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撰写的项目考核、平时表现和课堂测试。课程考核从考题的设计、考核的实施到考核结果的处理,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核,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也使任课教师的任务繁重,一门课要教师多次处理成绩,而且也使学生最终的成绩带有很强的教师主观性。企业、学生自己、项目小组负责人、学生同伴很少参与考核过程。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能否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企业应该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符合企业要求,能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三)课程考核实施过程欠规范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考核没有固定的标准,考什么完全由授课教师来确定,甚至是同一门课由不同的老师来上,考核的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一个老师上几门专业课,一门课至少有三个项目考核,一个学期下来光批阅项目考核的任务就很重,还要进行课堂考核和期末测试。其次,项目考核的成绩判定仅凭授课教师的第一印象核定,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依据。评分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与考证、企业、比赛评分标准的对接,不利于高职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考核太多,每门课要做三个以上的项目考核,一个学期下来要做几十份项目考核,根本无法保证质量,很多同学纯粹是为了交差而应付一下。

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模式比较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以治学严谨而驰名世界。洛桑历届毕业生中65.5%的人在酒店行业、餐饮行业工作,而且不需要经过实习,直接是管理层或者助理,在酒店行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几乎所有国际酒店连锁品牌都有洛桑的校友,很多人担任高层职位。和酒店行业的长期合作,为洛桑实现教学实习、就业推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考核模式有如下特色:

(一)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

洛桑课程多采用模块化考核,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相应模块或单元的考核,学生即可以具备相应岗位或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能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每年约有50%的在校生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并且在实习期间接受严格的考核和评估。所以洛桑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任酒店的管理层,因为他们在学校已经完全熟悉了酒店职业环境,有丰富的基层经验。

(二)课程考核人员大多来自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洛桑学院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三、五年,学校要求他们回到酒店里去,以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的新态势和方法,这样就可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课程考核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学校始终保持处于酒店行业开发科研的最前沿。

(三)考核标准具有统一性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考核标准统一,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制定,定时更新,执行严格。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洛桑的淘汰率很高,每年能正常毕业的只有入学的一半左右。

三、制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的因素

结合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专业考核模式的比较,经过一年多的资料研究、深入走访和市场调查,本人认为制约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模式的关键制约因素如下:

(一)教师因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是他们普遍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参加系统培训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加上学院对酒店专业的投入有限,企业专家座谈指导的机会也不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进而影响考核方式的创新。

(二)学生因素

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好,甚至有些是零基础,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这种形成性考核模式下学生成绩很容易及格,造成学习氛围不好,大家都主观上不努力不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70%的学生认为班上学习风气不好。只有少数想评优拿奖学金的同学很努力,相应的他们也是班上的高分学生。再比如分小组做项目,一组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不积极,基本不参加,项目全是其他人做的,而那些没有参与的同学也一样能混个及格分数。

(三)学校因素

学校考核监管不严,没有统一的项目考核标准,项目考核完全是任课教师一个人实施,从出题到实施再到最后的成绩评定完全是教师的个人工作任务,无法完全保证考核的公平性。重修补考制度不严格,导致学生主观上不努力,但毕业率很高,即使有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但经历几次重修补考后还是会让他毕业;对教师的培训支出不够,使得专业教师很被动。

(四)区域经济因素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酒店行业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纷纷下降,湖南省内酒店普遍不景气,经营收入比往年下降,给酒店专业的在校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另外很多在校学生看到往届毕业生改行,酒店工作职业生涯短暂,酒店工作通常要从底层做起而且工资收入又不高,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担忧,进而不努力学习。最后,部分偏远地区的家长认为“酒店工作不体面”“是伺候人的”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也使学生们无所适从,不想学习,进而不重视考试。

作者:尚晓丽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阶段式校企合作思路

1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背景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起步较晚,结果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很难适应,错位现象十分严重。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培养模式,摒弃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了解上岗后的工作环境,唯此,才可避免错位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让一些相关的企业,加入到学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中央政策的积极支持以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与社会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愈益要求学校与企业能紧密联合、深化沟通。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被作为开展工学结合的良好运作平台而得到了诸多高职院校的垂青。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与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一个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各具特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

2分阶段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为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第一阶段2008~2010年,以校企合作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008年,重庆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些利好为重庆酒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世界知名酒店集团纷纷入驻重庆,一时间重庆高星级酒店林立,重庆被誉为“西部酒店第一城”。外部的行业发展的环境加速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的酒店酒店管理专业也决定抓紧行业发展契机,加快改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进程。

2.1.1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也加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有脱节。本专业07级人才培养开始与酒店企业合作,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贯穿在学生3年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使之制度化。具体做法是:大一学生在介入酒店专业课之前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以参观访问为主的认知实习,目的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有较为具体形象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为下步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大二学生专业课采取课带技能型实践和行业专家讲座结合,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同时加强操作技能并能和行业信息同步;大三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2.1.2精心甄选目标酒店作为实习单位

由于在整个实践教学中都加入了企业参与的内容,那么确定酒店实习基地,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立。在确定校外实习基地前,必须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全面掌握目标酒店的管理理念、培养模式等,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扎扎实实做这项工作。尤其要做好以下两点:(1)将四星级以上高星级酒店或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作为基地首选。高规格酒店确实拥有其他一般酒店所没有的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经营能力和人才需求。(2)酒店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对校企合作的配合程度也是我们选择的重点。我们选择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重庆市5星级酒店,在同行业中有着骄人的业绩和口碑,并且这些酒店企业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较为认同。

2.1.3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模式成功

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为学生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一个桥梁。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效果,实习学生管理制度需要予以配合。具体做法是:(1)在学生实习之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前期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实习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实习的目标、意义、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有的放矢;要将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告知大家,提醒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要严肃实习纪律;(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职业态度。特别是学生的急切职业发展愿望与完全掌握本行业知识、技能经验在时间差上的矛盾,树立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观念,尽快融入酒店的环境并快速成长。(3)完善实习双导师制。学生实习期间学校配有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走访实习单位,联系实习学生了解实习情况,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纾解的同时,也架起了实习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酒店企业也建立起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度,使学生快速融入职业环境。(4)实习学生座谈会。学校与企业商定定期举行实习生座谈,由实习生、酒店各部门领导、学校老师三方座谈,针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解决,学生也对酒店日常工作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多次受到酒店的采纳,成为酒店改革自身经营中一些问题的重要参考。这一制度在我院过去的实习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2第二阶段2010~2011年,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校企联合

改革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随着前一阶段的校企合作开展,我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习表现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甚至合作之初对我校不太看好的酒店,也开始对我院学生青睐有加,这也为我院下一轮校企合作的深入创造了条件。这一阶段,我们在继续前期制度的基础上,把校企合作的重点转到了联合改革人才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来。第一,从2008级学生开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举行现场专家做汤、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企业实地考察形式进行专业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编,邀请专家来校商讨与评定,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第二,在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中,我们也得到了合作酒店的大力支持,从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建设过程的相应设备的采购,到建成后的整改评价。最终我们建立了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综合、宴会设计在内的3个100%仿真生产型实训室和一个形体训练实训室,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每年组织酒店技能大赛,将所学的知识技术编排到竞赛中去,学院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和技术。

2.3第三阶段2011~2013年,校企合作初见成效,“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深入

伴随校企双方交往的频繁、了解加深,校企合作、融合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深化。第一,为了在对酒店的人才输出上更加的符合企业自身的需要以及学生顶岗就业零距离,在双方领导多次协商后,于2012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签订以“金源班”冠名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计划,从2010级学生开始,由企业在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开始为企业挑选人才成立班级单独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学生学习期满后直接进入金源酒店实习工作。这种“2+1”订单培养方式既满足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使学校和学生在专业教学和学习及就业上更加有准确。第二,伴随合作深入,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与企业达成一系列操作细则,包括:由企业定期派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聘请企业高管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可按酒店要求对酒店员工进行培养,学校也可因需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金源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学习。

2.4第四阶段,2014年规划将来校企一体化建设

这一阶段准备通过三年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完善校企一体化体制建设,坚持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建立起在校企合作构架下的“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解决就业、共同发展”的校企一体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人员配备,完成“教师企业工作站”和“企业骨干(兼职教师)教研室”两个人才交融和培养平台的搭建,让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充分结合,并利用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建立的校企一体平台及世纪金源集团(旅游、地产、景区、度假村、酒店)的行业背景与产业链和人才优势,组建一支由企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实训讲义的编写;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融通等。房地产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定期指派优秀教职员工到一体化平台下的世纪金源旅游地产与酒店产业链中的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挂职锻炼,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定期对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输送等合作,从而实现学院与企业双赢,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三赢的局面,充分满足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同类学院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3结语

我院抓住教学评估、重庆市骨干高职建设等契机,从2008年起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院与重庆世纪金源酒店、重庆金科大酒店、重庆贝迪颐园温泉度假酒店、重庆海逸酒店、重庆万达艾美酒店、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重庆融汇丽苼大酒店、重庆国贸格兰维大酒店、重庆丽苼世嘉酒店、重庆君豪酒店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几年间陆续向酒店实习基地输出学生300人次,实习学生获得企业一直好评,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酒店企业、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使学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十分明确,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能根据社会需求情况作出调整。主动推进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行业发展实际。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人才的适应性,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当前众多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高星级酒店进驻中国,酒店管理专业更需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管理理念未能及时反映在教学中,更突显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高等职业专科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都需要把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纳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是一条必由之路。

作者:刘轶 吴俐霓 杜玲 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第九篇: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建构“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酒店业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分化,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缤纷的发展前景。也许正是由于我国酒店业发展前景喜人,酒店管理层把酒店服务的具体工作看得非常高、大、上,认为酒店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至少需要半年的培训才能上岗。因此常常把职业院校的岗位认知实习拒之门外,基本不接受短期实习学生,这无疑为学校培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了很多难度。为此,笔者通过走访企业,结合我院酒店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了“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本土,通过“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为云南省高星级酒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岗位服务技能、能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具备一定的酒店、餐饮企业管理方法及运作能力,适应酒店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2+0.5+0.5+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5+0.5+1+2”的内涵是:学生在校三年共六个学期,第一个“2”是指第一、二学期,前两个学期主要是在校进行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这期间也会安排学生到合作酒店参观和认知实习;第一个“0.5”指第三学期的前半段,这段时间学生通过理实一体方式在校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第二个“0.5”指第三学期的后半段,把学生放到酒店的具体岗位上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短期实习。“1”是指学生在第四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即能帮助他们巩固前面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又为后期理论学习降低了难度,有利于突破知识难点,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个“2”就是最后一年即五、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重新调整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且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岗位对接。为此,我院派出了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将调研成果汇总后形成我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出台后我们又特别邀请能够代表酒店业各种声音的专家组成的酒店管理专业专家论证组共同研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标准,专家组一致建议首先确定酒店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逻辑关系,再来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为培养人才服务,人才的标准最终以能力为体现。如何培养学生具备酒店管理所需要的能力?专家组通过分析把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四个学习领域构成,具体是:公共学习领域(大学英语、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述、体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领域(酒店管理概论、旅游概论、酒店经营管理实务、普通话口语表达)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领域(酒店前厅运作实务、酒店餐饮运作实务、酒店客房运作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英语、酒店服务礼仪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课程拓展学习领域(客源国概论、茶艺、调酒、民歌演唱、旅游商品及导游促销、食品营养卫生、酒店财务管理、酒店政策法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会展服务)和公共课程拓展学习领域(秘书学基础、中国饮食文化、插花艺术、形体训练等)、实践课程学习领域(酒店岗位认识实习、专业综合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通过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首先,在新生入学伊始,在新生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专业认知教育、酒店实际工作岗位参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因我院与厦门意飞旋酒店管理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合作协议,所以对酒店专业学生的管理我们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即组织学生学习酒店文化、酒店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用企业文化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用企业规范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参照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学生评价方式和奖惩制度。同时邀请酒店职业经理人定期到学校进行酒店管理文化宣讲、服务理念、服务意识讲座,通过这种管理方式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又通过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作为酒店人员的行业自豪感等基础能力。同时还通过学生活动,如生涯人物访谈,要求学生利用第一学期寒假对从事酒店业的不同层次人群进行访谈,开学后提交访谈报告并在班内汇报;在第二学期举办职业生涯导航设计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管理能力四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内实训,当地酒店企业短期认识实习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对客服务、团队合作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为检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每年我们都会选派学生参加全国或云南省组织的各种技能竞赛,如礼仪大赛、导游服务技能比赛、餐饮技能比赛,通过竞赛并获奖既检验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了憧憬。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来实现,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顶岗实习环节是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载体。它们最终都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课程都采用一节理论一节实作的方式,而理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常控制在10~15分钟内,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主要是示范、操作、总结,通过讲解-示范-操作-总结学生掌握要领后,在下一节的实作课上学生分小组开始操作练习,练习过程中组内同学还可以通过相互纠错的方法达到提高、加深印象的目的,可见90分钟的课堂教师仅有20分钟的时间讲课,其余时间全部由学生把控,真正实现了现代教学法的新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1.鼓励年轻教师学历深造。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学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高学历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学校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

2.鼓励教师向“双师”或“双师素质”发展。我院每学期都会选派教师进行为期4~6个月的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行业培训,以获取行业专业资格证书,对有工程师职称或职业证书的教师,学校认定为“双师”或“双师素质”型教师,并通过课酬得到体现。

3.采取“内培外训”方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内培”即学校通过邀请国家教学名师、行业或领域专家到校讲学。“外训”即利用寒暑假将教师送出去培训;平时通过访问学者将教师送到省外高校学习或用互派教师方式到兄弟院校学习;借助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让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让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各级技能比赛,比赛与其说是学生的竞赛倒不如说是比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实时指导学生比赛是对教师最直接和最快的一种提高。

4.政策保驾,经费保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凡申报课题的无论申报成功与否都有经费支持。对的,根据期刊的级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师资相对其他专业较薄弱,为加强师资力量,保障稳定的师资队伍,我院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资源库对每位教师专门做了详细记录。针对每学期开设的课程特点,聘请适合的教师教学。另外还不断更新资源库,凡了解到昆明地区酒店管理方面的专家,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该专家的详细资料,并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并录入资源库。同时,我们将兼职教师资源库进行分类,一类是兼职专任教师,这些教师既有酒店工作经历,又能胜任教学。这类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对实训课的指导会非常到位,聘请他们主要承担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既是行业专家又是行业管理层。这类教师日常事务繁忙,不能承担具体课程,每学期我们会邀请他们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知识讲座,通过管理层的视野,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确立他们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

2.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为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度中对兼职教师的薪酬待遇作了明确规定,也对兼职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旦承担教学任务,管理必须与校内专业教师一样严格教学、认真备课、严格管理学生、严肃课堂纪律等,如有违反,按教学事故相关规定处理。

(三)酒店管理任课教师的选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保证,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组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院特别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聘用要求:一是院内承担理论课和部分实训课的教师必须专业过硬、业务能力强且有到企业锻炼的经历;二是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聘请酒店对应岗位的管理人员担任;三是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任,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具体工作的指导、实习期的安全。我校教师负责跟踪学生实习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心理、思想出现问题学生的工作,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因有学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期的管理,免除了企业的很多烦恼,如频繁跳槽、企业用工荒,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得到保障。

五、考核评价机制

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才是学校和企业都满意认同的呢?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一卷定终身、一俊遮百丑”的考试模式,教师是轻松了,可企业能答应吗?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于管理的意义。因此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尤为必要。

(一)专业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考核

专业课程考核由理论和实作构成。理论考核可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口试、笔试、小组辩论、书面报告等;实作考试采用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目标考核主要是指学期末的实作考核;过程考核是每学完一个工作任务即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便于任课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心中有数,又可以督促学生,使其无法偷懒。为杜绝实作课评定标准不一致问题,学院要求教研室凡有实作考试的课程必须依照行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制定统一考核评价标准,要将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要点提炼出来并量化,使其形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考核评价标准。

(二)实践课程的考核

实践课程主要是酒店岗位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认知实习。酒店岗位认识实习的考核由答辩、书面报告、小组汇报组成;学生通过短期的酒店岗位认识实习,返校后要提交书面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汇报他们所看、所做、所想及未来的打算和目标,针对他们的汇报,专业教师现场向他们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专业综合认知实习由酒店指导教师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构成,每一个评价点各有侧重。酒店指导教师评价侧重于专业,而同事的评价更注重其为人处事,自我评价是从专业、做人、做事等方面综合的评价。由于专业综合认知实习要求学生要把酒店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三个岗位都要轮流实习一遍,学生每在一个岗位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同事都要给出评价,所有岗位每一方给出的评价的最后平均分才是学生最终的综合实习成绩。但每一个岗位给出的评价都要对学生作及时反馈,这对学生的促动将会非常大。

(三)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自己在学校两年学到的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进行复习和巩固,而对善于总结的同学来说是提升和升华。这个环节对学生能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还能够告诉学生他们在这个行业中能走多远、多高。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我们采用了由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同事和学生自己多方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每个评价者不能在实习结束后简单地给被评价者定等级,下一个评语就了事,必须从始至终每月按被评价者岗位表现、完成工作情况、与同事相处情况等综合评价。其中企业指导教师和同事评价各占30%,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评各占20%。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而不同的评价体要按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如企业指导教师应按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工勤与工作表现、技能操作与绩效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要根据企业的反馈、学生每周的实习小结、个人观察结果综合评出评价结果。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任何一方只想得而不愿舍,这种合作只可能是一单子买卖既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愉快。因此酒店业的管理层应分析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并为他们搭建怎样的平台留着他们。同样的,校方也应为企业着想,根据企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计划,把学生安排在企业最急需用人的时候实习,这样便皆大欢喜,校企合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作者:高昆 杨叶昆 康仕林 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