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的尝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的尝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的尝试

摘要:本文以楞次定律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经历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并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通过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楞次定律课堂中的尝试,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最终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引导探究楞次定律教学尝试

一、必要性阐述

电工基础是电气专业的骨干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薄弱,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不做作业,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工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导学探究。在教学之前,筛选具备“实用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判断”并归纳出结论。以楞次定律课程为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不是很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容易出差错。如果不能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二、引导探究教学法的概念

从狭义上理解,引导探究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教学过程的主线就是探究性学习,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认识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中引导思考是关键,手脑并动是核心,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形成“相互合作”以及“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实验观察→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楞次定律归纳总结→课堂讲解练习→课堂小结。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三、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学习是有目的、针对性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学习的内容,打造一种滋养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向学生展示探究的方向,让他们专注于一定的角度和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1.课前复习,做好知识储备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定律,是在磁场和电磁感应基础上,研究磁和电的关系。因此在课前复习环节里要对“电生磁”“磁生电”进行回顾,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楞次定律的课堂复习实例(学生课前在学案上做好预习)包括五部分。第一,电流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第二,右手螺旋法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并把拇指张开,弯曲四指表示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第三,练习判断电流方向。第四,电磁感应现象。第五,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2.营造情境导入,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上一节课中的三个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让学生观察表针摆动方向。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提出问题: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实验中表针的摆动方向不同,说明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同,那么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这节课中,通过第二节学生熟悉的实验进行论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程。同时,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问题中,为设计做仔细的准备,化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3.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通过观察、猜想和探究目标的提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问题。关键词是“探”,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明确探究目标,带着疑问去探究。楞次定律的课堂探究实例。(1)观察线圈导线的绕向。(2)可以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指针摆动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在此可以直接给出:电流由红接线柱流入,表针向右偏。(3)猜想与假设: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学习目标: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联系,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联系。(5)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表格:N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S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N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S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

4.展示探究,归纳定律

学生对本环节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关键词是“究”,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发现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找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一“中介”,然后根据实验记录表中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楞次定律的课堂实例: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格数据,教师设置问题加以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阻碍作用不一定,有时相同,有时相反。当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找“中介”,这个“中介”既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又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某个因素有关,这样就间接地找到了联系。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联系。板书——定律归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楞次定律。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学生对规律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对定律中涉及的原磁场、感应磁场、磁通量的变化等物理量间的关系更加清楚,再次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5.开放发散,综合升华

以磁通量变化体现“阻碍”。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①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②当B增大或减少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增反减同)通过以磁通量的变化为例,体现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再次总结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步骤。此例题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学生也容易掌握。最后是课堂小结:楞次定律概念以及楞次定律概念中“阻碍”的“行为表现”(就磁通量而言,总是阻碍原磁通变化)。这个环节使学生再次明确课堂重点,掌握知识点。6.课后动手,巩固提高课后作业:动手做一做楞次环。材料:铝制合金、支架、螺丝、条形磁铁。左边为缺口导体圆环,右边环为导体圆环,两环用细杆子连接在支点O,可以绕O在水平内自由转动。用足够强的磁铁的任何一极插入圆环,观察现象并试解现象,思考:当用S极插入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如何?本环节引导学生课后动手制作楞次环,学会自主探究实验,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四、自我评价

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楞次定律课堂中的尝试,基本实现了以问题式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运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因此实验设置的形式可以改为教师实物演示,或者增加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第二,问题引导式要求课堂设计时应用“问题化”加工策略,善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解释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形式多样化的“问题”或“问题链”,但是问题设置需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课堂上有个别“问题”出现冷场情况。只有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能紧跟教师进度,积极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往往指向的是事物的矛盾,能激发起人们思想的火花。当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时候,知识建构就是自主的,而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笔者在这条路上还要经不断探索。好的教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实践以及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韦兰娟.引动探究升华——电工教学中“三位一体”目标教学尝试[J].科教文汇,2006(12).

[2]陈德成.推行互动教学方法,全力促进教学相长[J].考试周刊,2013(84).

[3]王忠英.《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和引导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学物理,2013(3).

作者:骆一洲 单位:绍兴市职教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