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近两年“互联网+”的模式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职校的教学模式更应该紧跟潮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校;机电教学;策略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多数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自主性不强,自立能力有限。有教师曾对中职学生的基本水平进行过调查,发现在测验中很多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及格,但是也发现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们的底子较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样的一个学生特点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和强度,很多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相反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又晦涩难懂,形成了两极分化。

(二)教学内容重复,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中职生表示课业压力繁重,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中职校机电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居然多达22门,除语文、政治、英语等基础课程外,机电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除此之外专业技术课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气控制与维修》、《机床电气与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机与电拖》等,还有一些实习课。学习时间有限,专业课设置过多,课时安排自然不足。过多的理论课占用了学生们的实际实际,削弱了中职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像《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样的专业课,课程内容直接存在严重重复,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高校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的配备和使用。但是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更新缓慢,导致现个别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本—讲稿—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劣势十分明显,比如对PLC控制自动洗衣机的讲解,用黑板教学需要画大量的链接线,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节奏慢、收效差。由此不难发现,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至关重要。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独立,想法也很多,简单地说教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方式,相反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集思广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除了简单的提问外,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留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难度可以适当提升。以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行程控制的案例,在授课时可以以龙门刨床的行程控制为例,通过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龙门刨床的转向控制、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和变速等基本过程。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自主预习,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产生挑战、解决难题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将解决课业难题、获得实际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设置的课程也应该以之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多且杂,同时也存在内容上的交叉,这使得教学成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根据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要求,要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课程,三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合并重复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如将“电、车、钳”确定为核心技能的三大类,将切实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如《电气控制与维修》、《电子技能》、《车工技能》等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增强实训课程的针对性,进而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具有线路多、系统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多媒体教学与之相反,能够呈现直观、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机电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例如机电教师在讲解电气线路接线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次观看线路接线方式,继而令学生利用多媒体来模拟接线。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和学习,在实训中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时间,如星—三角降压起动这一内容一般需要6节课,采用多媒体后,只需要4节课就可以完。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播放的优势,可以加大教学质量的保证。机电教学应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机电教学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大放异彩。总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困惑心理,使学生乐学、好学,进而促使其掌握机电技术,成为一名信息化时代下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06,(5).

[2]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3]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10,(5).

[4]王念哲.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作者:胡慧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