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上弯梁散热器安装点结构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通过对比某些型上弯梁总成的框架结构,结合路试散热器安装点开裂、脱落问题,对上弯梁散热器安装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总结散热器安装点结构设计特点;为后续车型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上弯梁;散热器安装点;结构优化
1引言
上弯梁总成主要是为散热器、冷凝器、发罩锁等零件提供安装点需求,由于散热器体积、质量较大;因工况环境复杂和恶劣;对上弯梁连接点强度、刚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上弯梁总成散热器安装点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路试实验数据,总结散热器安装点设计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设计上弯梁总成散热器安装点结提供参考和借鉴。
2耐久路试实验验证问题原因分析
2.1某车型1:右上弯梁安装点原设计集成膨胀箱支架上,且只有Z向1个焊点,对比分析了上弯梁左右安装点的结构,结合CAE强度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出:1、由于左侧安装点的上弯梁周边结构加强不足,在结构耐久试验工况下安装点处上弯梁产生高应力(184.6Mpa),最终导致安装点处上弯梁钣金开裂;2、由于焊接螺母处于加强板的端头小翻边上(翻边高度16mm),且加强板翻边仅左侧与上弯梁1个焊点连接,上弯梁开裂后,加强板翻边受力恶化且周边结构悬空,最终导致焊接螺母翻边疲劳断裂(车型2故障模式相似)。为解决左侧安装点强度不足问题,新增加强板与上弯梁设计6个焊点焊接;结构使左右两边保持一致,加强板厚度为1.5mm;加强后的更改方案左右安装点的上弯梁应力值范围均降低到90Mpa以下,比原方案降低53%;
2.2某车型3:上弯梁安装点原设计在上弯梁总成翻边上,通过CAE强度分析:散热器安装点区域应力值155MPa(屈服极限155MPa),安装结构为悬臂方式,2层板搭接结构;高应力集中导致钣金疲劳开裂(车型4故障模式相似)。为解决安装点位置高应力集中、强度不足问题,新增加“L”型的螺母加强板(厚度为1.5mm)新增加强板与上弯梁设计6个焊点焊接;将最高应力由156MPa下降25%至117MPa。
3结构理论分析
3.1散热器作为安装在车身前端框架上的输入之一,下端通过衬套连接安装在下弯梁上;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上弯梁上;由于下端为软连接,上端刚性连接,行车过程中散热器安装点主要受X向和Z向的力,Z向的力大部分为下弯梁承担,上弯梁主要承受X向力;
3.2针对安装点进行受力分析:安装点位置主要受来自散热器传递的X向力和Z向力,其中X向力为主;3.2.1散热器安装在上弯梁的翻边上,该翻边为悬臂结构,散热器X向力作用下,焊点受剥离力最后导致焊点疲劳开裂。悬臂越长,安装点开裂风险越高;路试实验车型3&车型4前期设计均开裂;3.2.2散热器安装在上弯梁腔体中;安装点焊接螺母处于加强板的端头小翻边上(翻边高度16mm),加强板翻边仅左侧与上弯梁1个焊点连接,其他周边与上弯梁本体离空;由于散热器橡胶衬套易磨损,导致散热器出现晃动;故安装点区域长期在此工况下,X向和Z向都会受力作用;安装点无X&Z向焊点连接;钣金疲劳会导致安装点开裂或螺母脱落的问题;路试实验车型1&车型2均出现问题;
4结构优化措施汇总
4.1上述结构及CAE分析结构表明:散热器安装点设计在翻边上的悬臂结构比设计在腔体里的应力高30%;在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腔体中;
4.2散热器设计在腔体中时,散热器安装点的加强板应搭接在上弯梁的至少2个面上;确保安装点周围能布下X向&Z向的焊点,保证安装点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在极限工况下的安装点强度;
4.3散热器安装点设计在翻边上时,应减短悬臂长度,采用3层板连接;保证X向、Z向焊点空间;可采用单侧使用2个安装点连接,以降低安装点附件应力,确保安装点强度;
5小结
散热器安装点区域的车身结构具备一定的承重性和耐久性,本文通过对现有车型的安装点结构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通过路试验证结果对比,总结在设计散热器安装点关注点,为后续开发车型提供设计经验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林炳华.最新汽车使用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成艾国,沈阳,姚佐平.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和流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黄天泽,黄金陵.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杨昌文 侯明亮 陆誉文 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