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法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法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法浅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植物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做好植物配置有助于提升景观园林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本文就景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景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还要遵循艺术性,只有做好植物配置才能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在美化景观的同时提升园林与人的亲和力。现结合实际对景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作具体分析。

1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配置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可以赏,一年四季可以绿树成荫,让城市人民有景可观,并且景色宜人。

1.1生态学原则

园林绿化的目的是希望提供场所,可以使人们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回归自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每个地方的气候、湿度、温度等因素,不是每种植物都可以种植在任何的地方,要对植物种类进行严格的选择。建筑也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考虑生态系统时,要把植物配置和建筑看成一体,明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并将形成的生态环境带入到建筑中,使建筑具有生命力,这样植物和建筑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这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

1.2美学原则

在生态系统方面,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美学方面,建筑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占据了视觉的中心,在植物配置时,对植物的形体和颜色都要进行筛选。在植物的形体上,要选择不同的树形,主要按照建筑的形式选择。在植物的色彩上,要注意色彩不能太多,不仅要做到有特色,还要避免“喧宾夺主”“宾主不分”和“主体孤立”等现象,因为主要主体是建筑,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做到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同时,根据植物叶片的色彩在四季呈现出的变化,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植物。

1.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和习俗,可以根据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植物,尽可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审美观和喜好,因地制宜,多方面协调;还可以选择具有其他地域特色的植物,增强人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观赏趣味。比如,在景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可引入适宜本地种植的一些热带植物或棕榈科植物,可以为城市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使其具有热带气息。

1.4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就是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发展节水型园林,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约用水。我国城市绿化中大量的使用草坪,但经过实践发现,种植草坪不仅养护费用比较高,还比较浪费水,并且生态效益也不是很高,因此要选择耐旱节水的植物进行种植。

2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2.1植物景观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景观园林在绿植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配置模式比较单一,形式上千篇一律,缺少创新性与独特性。在配置时不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以及气候土壤条件进行,而是追随风尚,从而使植物景观本应有的韵味消失。深入研究得知,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设计师能力素质比较缺乏,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均有待提升。配置时忽视市场调研,不了解群众的需求与爱好,只按照大众化的模式进行设计,最终导致设计出的绿植景观模式化、程式化[1]。

2.2植物种类稀少

调查发现,我国景观园林植物配置中还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的问题。我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但是运用于景观园林中的植物却较少,除了银杏、柳树、莲、牡丹等常见的观景植物外,其他的植物比较少见,整体的景观比较单调[2]。

2.3植物配置观念与手法落后

思想观念滞后是我国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大多数景观园林在植物配置上还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思想观念进行配置,植物只能发挥出点缀及美化作用,并不能显现出自身的艺术性,无法形成更有美感、更具观赏性的景观。另外,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些人认为在园林中植物只是建筑的陪衬,建筑才是核心。这样的错误看法影响了植物配置工作的进行,拉低了最终的配置效果。

2.4抄袭问题比较严重

部分园林绿化负责人没有自己的设计想法,从网上搜到其他地方的种植方案,盲目的进行种植,使得好多城市的植物配置方法基本一样,只是改了一下项目名称和项目单位,导致出现很多错误,最明显的就是有些不适合本地环境的植物却出现在本地。

2.5植物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在城市中植物配置的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环境、除尘,还有就是降低噪音的功能。不同品种的功能也不一样,在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时,还要了解不同植物的功能,让种植的植物能发挥其不同的效果。目前的植物配置中忽略了植物的优势,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在对植物配置的设计中要考虑植物生长以后的情况,不然可能会导致绿化环境凌乱,更严重会破坏景观。

3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优化方法

3.1打造特色景观

植物是景观园林中的核心要素,优化植物配置,做好对植物的搭配与利用才能让景观园林更有内涵、更具魅力。针对当前存在的园林植物景观千篇一律的问题,相关人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处理:首先,在配置植物时先对景观园林主题、特色等进行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园林的风格,然后按照风格配置,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其次,在配置植物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考虑,尽可能在景观园林中引进以及配置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或者是本土植物,既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又能凸显地域特色。在配置植物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等,通过对色彩的灵活巧妙搭配营造出别样氛围,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园林。最后,在配置植物时要从自然中找灵感,借鉴当地优秀的植物群落配置,使配置出的植物景观足够自然[3]。

3.2引进多种类别的植物

自然界中的植物十分丰富,在配置植物景观时工作人员不能将自己的思维与视野限制住,要尽可能多地引进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从而让景观园林的内涵更加丰富、景色更加出彩。在配置植物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植物多样化”原则,运用多元多样的植物构建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将植物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采用以下方法保证植物的多样性:首先,挖掘与运用大量乡土植物,确保营造出的景观有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其次,积极引进外来植物,包括国外优秀植物,将这些外来植物与乡土植物有机结合,让景观更具有特色。此外,工作人员可通过选种、育种,不断培育出新种类植物,让景观园林中的植物更加丰富。在选择与配置植物时一定要考虑群众的审美与休闲观赏需求,在此基础上适当丰富植物种类,有效增加景观的层次感[4]。

3.3创新植物搭配理念与手法

在景观园林绿植配置中还存在配置观念、配置手法单一的问题。鉴于此,相关人员必须结合时代特征积极更新植物配置理念,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植物配置理念与手法来搭配植物,让塑造出的植物景观更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与观赏性。具体如在配置植物时工作人员不能一味强调视觉效果,追求形式主义,要综合考虑多种元素,从整体上规划好景观、建筑以及植物,从而获得好的配置效果。

3.4注意空间的合理利用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在种植过程中要从高、低、远、近各个角度以及植物的曲、直等各个方面考虑种植,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注意空间的布局,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品种的植物群落,达到效益最大化。

4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趋势

4.1植物配置要有地方特色

充分了解地方特色,每种植物都有特色和自身的文化特性,要将植物特色和地方特色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景观园林。历史文人经常利用植物来营造意境,所以具有历史文化的景观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品,历史文化园林有着许多可以借鉴的技术和手法。在城市的景观配置中,许多城市都会在重要或显著位置种植市树或市花,种植市树、市花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还满足了城市人民的需求。

4.2植物配置要人性化设计

植物配置要有生态学理论作指导,要遵循植物生长的发展规律,要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进行植物配置,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要在理论基础上付诸实践,才能高效的进行植物配置。

4.3植物配置要重视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我国目前可以用在景观植物配置上的植物种类比较少,要引进新植物品种,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不一样的色彩,还可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5几种实用性植物配置模式

5.1结构性植物配置模式

结构性植物配置模式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植物高矮、大小、位置等的搭配,让最终的景观呈现出几何性,成为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形的造景、椭圆形的景观等。在按照结构性植物配置思想配置时,先要考虑植物是否能营造出几何效果,然后再考虑植物的观赏性。采用结构性植物配置模式时,可根据景观园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筑特点等合理搭配植物,并利用植物营造景观。设计人员可借助景观园林中的挡板、罩棚以及地面、顶棚、墙甚至是地面覆盖物营造不同的景观造型,如在墙根栽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让植物景观更具有立体感与层次性;或者是灵活搭配树篱、树等在园林内设计出“一堵墙”,让整体的景观园林更加丰富。设计人员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群来切割园林空间或围合部分的园林空间,让景观园林的层次性更加丰富[5]。

5.2装饰性植物配置

景观园林中不只有植物、山水等观赏性较强的元素,还有一些不利于造景的元素,如为安全起见建造的墙壁、一些突兀的建筑等。这些元素会拉低景观整体的艺术美,也会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因此,在设计时需运用装饰性较强的植物对其进行美化,使其与整体的景观更加协调自然。装饰性植物不仅具有绿化功能,还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有优化游客观赏体验的功能。在运用装饰性植物配置模式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当地已有的道路、设施、构筑物等进行造型与布局,并在设计时结合场地氛围、场地重点强调的内容、植物的高低色彩、植物与空间的关系等设计营造出深远意境。

6结语

植物配置是景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景观园林的植物配置时,应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出发去配置植物,让园林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服务。相关部门与人员需结合城市整体景观特色做好绿化植物配置与栽培,让景观园林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与生态性。在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还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整体形态、花叶特点、生命周期、绿化功能、色彩搭配以及有无毒副作用,在实现长期发展的同时,让绿化景观有更好的观赏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颖.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措施[J].新农业,2021(17):33-34.

[2]王幼月.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和规划的优化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14):120-121.

[3]张蓉蓉.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2):154-155.

[4]杨倩.景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294-295.

[5]赵守乾.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和规划的优化策略[J].花卉,2018(20):155.

作者:马世雄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林绿化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