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VR电影中虚拟空间交互设计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VR电影中虚拟空间交互设计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VR电影中虚拟空间交互设计探讨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电影是影视创作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作为新型艺术形式,VR电影颠覆了以往电影为受众带来的视听体验,同时在观影自由度、沉浸性层面提供了诸多可能。为此,本研究探讨虚拟空间在VR电影中的交互设计

关键词:VR电影;虚拟空间;交互;设计

0引言

19世纪末期,电影诞生,并成为大众精神文明的娱乐产物。由于科技的推动,电影逐渐从黑白无声时代迈入有声时代、彩色时代,直到现如今的3D时代。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并成为现阶段电影中极具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技术类别。VR综合了显示技术、图像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技,可通过多维信息空间对虚拟环境系统进行创建,保证用户在电影观看中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因此,交互性、沉浸性以及构想性,是VR电影系统的主要特征[1]。VR电影是影视创作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作为新型艺术形式,VR电影颠覆了以往电影为受众带来的视听体验,同时在观影自由度、沉浸性层面提供了诸多可能。为此,本研究探讨虚拟空间在VR电影中的交互性设计。

1VR电影和交互的概念

1.1VR电影

由于VR电影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产物,所以内容创作者在界定VR电影时说法不同。有学者认为,VR电影指的是360°全景风光视频。也有学者认为,VR电影还包括叙事性VR游戏。对于当前的VR电影类型,可从交互程度、创作方式两个维度进行划分。(1)基于创作方式的维度,可将VR电影分成动画类、实拍类两种。其中,动画类VR电影不受制于拍摄技术,创作过程中发挥空间更大,此为现阶段动画类VR电影比实拍类VR电影发展好的关键原因。实拍类VR电影则是采用全景摄像设备对现实影像进行拍摄,后期进行特效处理与缝合修补,制作成VR电影,该类电影对场景布置和演员调度等要求比较高,拍摄难度大。(2)基于交互程度的维度,可将VR电影分为轻交互VR电影、纯叙事VR电影以及重交互VR电影[2]。其中,轻交互VR电影注重交互轻量化,以适量互动打造电影沉浸氛围,增强观众临场感;纯叙事VR电影注重故事讲述,观众佩戴VR眼镜进入故事,以旁观者角色参与电影叙述;重交互VR电影所融入的互动元素比较多,突破了以往电影束缚,不管互动形式或者叙事模式,都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VR电影的特征主要包括沉浸性、交互性以及构想性。

1.2交互

所谓交互,就是多方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的行为过程。交互可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其中,人与人的交互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关于“交互”的研究起源于信息革命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主要表现为命令行交互,用户输入指令后点击回车键,计算机根据用户指令发出反馈信息。人机交互其实就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同时也是计算机与人的双向信息互换,其中包括显示设备与输出为用户提供信息。输入、输出设备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如翻译机实现人与机器的语言互通;而摆脱介质是人机交互的目标,但就现阶段的技术条件而言,这还仅仅是畅想[3]。

2交互和数字影像的融合

2.1交互式电影叙事模式

交互式电影的叙事结构主要分为复合型结构、树状结构、平行结构以及网状结构四种。(1)复合型结构。复合型结构综合应用多种叙事结构,比如,一部电影中对网状叙事和树状叙事进行巧妙融合,增加电影叙事模式的复杂化,这样观众很难预测剧情的发展,由此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复合型结构叙事在电影中既能够衍生独立分支线索叙事,也会出现不同叙事线索交织。(2)树状结构。树状结构中,电影叙事脉络表现为树状分叉的形式,电影展开于一个起点,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出现分支选择,各分支继续分支发散,且每个分支都有一个独立的电影形态。该类结构有着清晰的叙事脉络,故事线彼此独立,类似于传统线性叙事[4]。(3)平行结构。平行结构中,电影同时展开多条情节线索,没有主次之分,就像现场直播,观众自由切换各个线索。平行叙事就像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多种剧情在同一时刻上演。(4)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影片叙事错综复杂,情节与情节彼此交错,编织成一张故事网,根据电影剧情需要连接任意节点,故事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

2.2VR电影中的交互体验

当前,基于移动端或者PC端平台所放映的电影,主要通过点击屏幕或者鼠标实现交互。电影院交互电影则是将按钮设置在座椅旁边,交互节点以投票的方式决策剧情的发展路线。这些交互影片都属于手部动作交互,具有单调的交互方式。VR电影中的交互设备与技术能力为观众创造了更加新颖的观影环境,使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加独特[5]。首先是凝视焦点和视觉反馈。观众视角在VR空间中具有开放性,观众可以在观影中有身临其境之感,VR环境也可及时捕捉观众的视觉焦点,同时做出反馈。系统依照观众的关注点对其兴趣进行判断,如果观众对某元素的注视达到设定时间,互动条件就会触发。此为VR电影中实现视觉交互的模式。其次是手势动作和触觉反馈。虚拟环境交互体验中,手势的优势非常重要。VR电影中通过摄像系统或者传感设备捕捉观众动作,将其转换成数字指令输入系统,从而达到和虚拟物体交互的目的。比如,“拨”手指将虚拟窗帘掀开,“点按”手指按下键盘可打电话等。触觉反馈是VR电影临场感提升的关键因素,比如,观众“拉窗帘”能够感受布料阻力与质感,增加观众虚拟体验的真实性[6]。最后是语音指令和场景声效。观众在VR电影中以语言的方式表达意图,尽管当前技术还无法满足观众和虚拟环境的随意交流,然而,可以剧情的巧妙设计提高语音交互的趣味性,比如,在魔幻主题影片中,观众念出咒语触发新剧情,设计特定口令实现语音交互性的提升。

3VR电影中虚拟空间的交互设计——以《盲人》为例

《盲人》是针对实拍类VR电影的一次实践尝试。该影片以现实生活为故事背景,男主人公是窥探欲非常强的普通人,而女主人公则是性格内敛却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盲人。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眼睛不适的男主邂逅盲人女主,同时在对盲人生活好奇和对眼盲的恐惧双重情感刺激下,与女主人公发生情感纠葛,男主在女主的带领下慢慢认识和了解了盲人世界。

3.1叙事题材和交互需求

在VR表达上,影片《盲人》的叙事题材主要表现为叙事环境、情感诉求以及虚拟体验。(1)叙事环境。由于《盲人》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因此在营造虚拟空间上遵循现实原则,道具、场景、角色内心活动等都与现实相符合。戴上VR眼镜后,因现实和虚拟比较相似,所以观众不需要学习虚拟世界规则,从而使其获得心理沉浸感。(2)情感诉求。现实中,大众与盲人接触较少,对盲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人类对未知领域通常充满探索欲望与好奇心,由此就激发了观众看《盲人》的欲望。而VR全景空间能够为观众提供近距离观看条件,这样观众就能够在观看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存在,以满足自我好奇心。(3)虚拟体验。这是VR影像魅力彰显的重要部分。虚拟体验通过艺术化处理,使各个虚拟的信息进行现实化,由此观众就能够身临其境[7]。虚拟体验让观众在观看《盲人》时产生共情,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盲人世界,从而获得角色情感体验。在交互需求方面,本文与观众观影心理、作品叙事语境相结合,分析《盲人》的交互需求。(1)故事参与需求。《盲人》设计听音想象、跟随盲女等叙事情节,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2)空间体验需求。从根本上说,VR电影的沉浸性主要是通过外部视听元素和内核情感共同塑造。《盲人》就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将虚拟体验场景穿插在影像片段中,以拓展观众互动形式。

3.2叙事结构和交互节点设计

3.2.1叙事结构。VR影片的叙事比较重视空间要素,不仅要讲好故事,也会重视观众的空间观影体验。因此,在叙事结构方面主要选择交互性叙事结构。《盲人》采用的是树状叙事结构,将不同选项设置在关键点,观众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故事发展路线。3.2.2交互节点设计。VR电影虚拟空间交互性设计中,交互节点设计是关键。其中包括交互节点类型设置、数量设置以及交互时机确定等。首先是交互节点数量。VR电影中,交互节点设置过多或者过少,都对影像内容表达不利。VR电影交互节点的数量需要依照题材类型适度把控,比如,悬疑片应多设置交互点,而情感片应少设置交互点。《盲人》属于情感表达类叙事电影,因此交互点数量应尽可能地少设置。应该在恰当时间将交互点设置在恰当情节中。《盲人》共设置交互节点8个,在影片中贯穿各交互行为,从而在叙事空间呈现观众的存在感。其次是交互节点类型。影片《盲人》的交互节点分为决策型交互节点和体验型交互节点。前者是针对VR影片叙事空间进行交互设计,后者则是针对影片VR物理空间进行的交互设计。最后,要确定交互时机。影片《盲人》在设置各交互节点方面遵循“交互时机合理化”原则,基于影片叙事氛围的营造,交互时机的确定围绕“辅助创作者叙事表达、满足观众观影欲望”的目标展开。

4结语

VR电影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新艺术形态,其将更多新能量注入到电影艺术中,为观众提供了更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观众能够在VR电影中体验故事,也可拥有更多自主权。5G时代为VR技术提供了发展契机,而科技进步和创意优化会催生出更多优秀的VR电影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邓雯超.想象空间与空间想象:电影中虚拟空间的文化意义和美学内涵[J].电影评介,2021(1):72-75.

[2]沈玉娇,孙化显.论当代虚拟空间类型科幻电影的主体性建构[J].当代电影,2018(12):138-141.

[3]王思梦.真亦假时假亦真:浅谈电影叙事的三类数字虚拟空间[J].文艺评论,2017(4):114-118.

[4]罗西欧·卡拉斯科,李晨曦.重新定义网络空间中的性别身体:虚拟现实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37-44.

[5]蒋玖荣.电影《哈利·波特》虚拟空间创意的影像表现[J].电影文学,2020(16):123-124.

[6]伍端.空间的叙事认知:电影实时三维虚拟现实生成的运动视觉经验[J].建筑师,2018(6):43-49.

[7]刘言韬.虚拟空间:电视电影《大沙暴》中的特技制作[J].电影艺术,2021(6):53-55.

作者:牟婷婷 单位:青岛电影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