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煤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优化实践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煤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优化实践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煤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优化实践探索

[摘要]对晋煤集团在建矿井东大煤矿的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优化,并从巷道布置、采掘装备、瓦斯抽放、工序转换、硐室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找出一条系统简单、功能不变、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的良好途径,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工程设计;优化;实践应用

0引言

在煤矿项目生产建设中,矿井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工作中的每次方案比较,每项技术决定,甚至每个参数、系数的选取,都将对项目建设和以后的生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新时代,煤矿建设及生产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最初重规模产量逐步向重质量效益转变,而优化工程设计是新理念最直接、最显著的体现。晋煤集团东大煤矿作为在建的特大型矿井,在矿井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中,集思广益,不断对设计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矿井概况

晋煤集团东大煤矿设计生产能力500万t/a,井田范围117km2,主采3#煤层,平均煤层厚度5.32m,埋深在510~1065m,探明地质储量8.43亿t,为优质无烟煤,煤层气储量115亿m3,为高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全井田带压开采。矿井为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共布置3个立井筒(主、副和回风),井深在580~610m,初期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后期为混合式通风方式。主井筒设置装载硐室、煤仓、清理撒煤等硐室,配备2套36t箕斗;副井筒设置排水降温管子道、安全出口、等候室、液压操作配电硐室,配套1套宽体罐和1套交通罐;井底设置消防硐室、降温硐室、变电所、水泵房、矸石仓等硐室。大巷为五岩一煤三进三回平行布置。矿井设计达产时共布置1个盘区,1个长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保证矿井产量需要;布置2个煤巷连掘面,2个岩巷机械化掘进面,1个岩巷普掘面,满足掘进需要。井巷总长度48400m,其中岩巷29570m,煤巷18830m。矿井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0月投产,设计建设工期为78个月。

2工程设计优化

2.1初步设计优化

初步设计作为矿井建设的总纲,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矿井建设各系统的技术及经济参数,东大矿井在建井初期,根据煤矿发展趋势对初步设计中巷道工程量、采掘装备、瓦斯抽放、重要硐室等进行了优化,在保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了投资。(1)降低巷道工程量。按照突出矿井规定,主要大巷需布置于岩层中,加之工作面需要提前布置底抽巷,增加了矿井岩巷工程量。随着千米钻机穿层长钻孔的广泛应用,采取一巷多用措施,缩减了多条工作面底抽巷;超前掘进3条开拓岩巷,利用开拓岩巷对盘区巷道进行消突,减少了盘区巷道岩巷工程量。经优化,总进尺由原先的61900m缩减到48400m,岩巷占比由70%降至55%~60%。(2)采掘装备国产化。随着国产采掘装备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经调查研究,东大煤矿将原先计划采购的多个进口装备改为国产装备,如进口连采机改为国产掘支一体机,可节省2套岩巷掘进设备。(3)瓦斯抽放灵活超前。通过综合比较千米钻机和普通钻机施工特点,选择合理层位,减少岩层钻进量,确定千米钻孔长度在400~600m,普通钻孔长度不超150m,尽可能地实现一孔多用。(4)硐室简单实用。主井井底清理平巷由溜槽运输改为胶轮车运输,副井井底30m水仓不保留清理斜巷,井底矸仓由立仓改为斜仓,各环节工程力求简单实用。

2.2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规划、部署、组织、计划的一种技术文件,提前做好了人、机、料以及环境的科学配置,是工程准备和施工的依据。东大煤矿经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期较原设计缩短了15个月。(1)临时改绞期间不停掘。在3个井筒施工时,都有独立的提升、通风等生产系统。当井筒落底且井下巷道贯通后,回风井筒的临时主扇需要投入运行(高突矿井井筒贯通后回风井严禁提升),主井井筒需要对临时绞车进行改造(工期45d),而副井井筒需要安装永久提升系统。为保证井巷工程正常掘进,采用副井井筒一期装备,对井底出矸、运料、人员运输等装置提前进行改造,同时在主井井筒临时改绞期间,交叉施工副井永久井架灌注桩,既满足了井巷施工要求,又保证了副井井筒永久提升系统的安装不受影响。(2)井下一期巷道贯通工程。3个井筒相距较远,直线距离均超过200m,其中主井和回风井筒井下贯通后巷道长度超过500m。由于主井井筒设计了3个水平(120m水平为井底,175m水平为装载硐室煤仓下口,225m水平为煤仓上口和井筒联络巷),回风井筒设计了2个水平(120m水平为井底,170m水平为上马头门),为避免上一水平后期贯通施工给主井井筒施工造成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主井220m水平与风井170m水平贯通、主井170m水平与风井170m水平贯通和主井120m水平与风井120m水平贯通同步进行。这样可提前实现3条巷道贯通,缩短建井工期6个月。(3)水仓和吸水井联合施工。水泵房内的吸水井构造复杂,以往是在水仓与水泵房贯通以后再施工吸水井,这样所需时间比较长。由于井底水仓的投运直接关系到三期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需要提前形成永久排水系统。首先将水泵房内的应急水仓斜坡施工至吸水小井联络巷处,然后利用就近系统提前施工吸水小井、通风孔和小井联络巷,待主辅水仓和吸水小井贯通后,水泵房安装工程也接近尾声,这样水泵房可提前1个月投运[1]。

2.3施工图设计优化

(1)钻场设计优化。原设计的抽放钻场大多数布置在中央回风大巷内距离3#煤层底板以下25~30m的岩层中,导致穿层抽放钻孔岩巷工程量巨大。经过优化,对回风大巷采取抬坡的方式进行掘进,当进行至目标位置时,回风大巷的顶板距煤层的距离缩小至7m,在该位置布置千米钻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岩孔施工量。(2)降温管路通道优化。在副井井筒布置的2趟降温管路,原设计经过降温管子道(副井马头门以上7m位置)后再接入井底车场降温硐室。优化后,将2趟降温管路直接改为从副井马头门进入井底等候室,不需要经过降温管子道,可减少120m岩巷工程量。(3)巷道设计优化。修改副井底调车硐室和主井煤仓上口检修通道设计,可减少400m岩巷工程量。同时对建井期间的井下临时水仓、变电所、调车硐室等巷道都设计为永久巷道,减少临时巷道工程量。(4)交岔点优化。矿井井底车场共设计16个交岔点,交岔点断面跨度大,在牛鼻子处巷道高度可达7~8m,极易造成瓦斯积聚。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将交叉点改为平顶布置,采用加长锚索(最长达12.3m)对顶部进行补强支护,降低了施工难度,消除了瓦斯隐患。(5)支护优化。由于矿井埋深大、地应力大,井下巷道均采用准22mm高强锚杆锚索进行支护,其中锚杆、锚索间排距分别为800mm×800mm、1600mm×2400mm。通过地应力测试和地质力学评估,对巷道支护设计进行优化,在对锚杆锚索施加更大预紧力的同时,将锚杆、锚索间排距调整为1200mm×1200mm、2400mm×2400mm,大幅度地降低了支护成本。

3结论

矿井设计工作贯穿煤矿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东大煤矿在矿井建设实践中,紧抓矿井建设主线和投资重点,对重点工程设计提前进行优化,效果十分显著。目前矿井还在建设中,随着巷道不断延深,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寻求最佳路径满足矿井安全、进度、质量、效益需要,是煤矿始终面临的课题,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赋予煤矿建设和生产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健.刘桥一矿主井提升系统改造优化设计[J].煤矿技术,2008(10):101-102.

作者:成小勇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专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