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理论下住宅建筑设计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理论下住宅建筑设计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理论下住宅建筑设计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民幸福感也获得了显著增长。但受到近年来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公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建筑设计领域,一些具有绿色环保化特点的设计方式能够积极地响应建筑物设计和建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生态理论住宅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根据住宅类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过程,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对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希望通过这种具有探索性的尝试和应用,为生态建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效果提升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生态理论;建筑设计;应用方式

1生态住宅设计理论概述

从理论上来说,一直以来传统的环境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都和建筑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结合也更加被人们关注。这种顺应时展趋势的融合使得相关的理论发展和技术的升级革新进程加快,且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在这样的环保型社会和时代背景中,如何利用生态学理念,结合建筑设计的基本方式,寻求创新的生态建筑设计办法就显得极为关键。生态住宅的设计应以建筑技术为主体,辅以生态学的环保理念。将舒适、安全、环保的建筑设计方法和人类的居住生活建立连接。发展生态住宅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现代化建筑具有与自然环境融合和相互适应的能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角度分析,其绿色环保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环境系统设计,能源利用方式等方面。生态住宅综合多种环境相关因素,以宜居和环保的根本属性成为当前阶段的建筑设计新选择。

2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

2.1艺术欣赏性

不同于传统的人居建筑,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温暖舒适,更要从心理的层面实现精神寄托并获得心灵满足。现阶段的建筑设计,综合各种超前的艺术理念和新颖思路,利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层出不穷的设计方式发展和创新。并以相对独特的审美理念,让住宅类建筑衍生出了独特的艺术欣赏性。在满足人们居住需要的同时,更丰富了人们内心对建筑物艺术性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2.2节能环保性

当今时代,绿色环保是各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环保节能性已经成为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首要参考依据和衡量标准。这也充分迎合了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绿色环保化发展方向的实际需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使用大量的节能环保材料和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可实现能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回收、循环和再利用,减少住宅类建筑对于传统能源类型的需求和消耗量,并逐步以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由于住宅建筑对于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充分利用自然光取代消耗电能的照明设备等方式,很好地适应了人们对于住宅环保节能性的要求。

2.3健康舒适性

健康性与舒适性是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住宅类建筑来说,这也是衡量相应住宅品质的最基本条件和标准。在生态住宅设计的角度,更应该注重提高健康舒适性在建筑诸多特性中的比重。从提升居住舒适度的角度,帮助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合理的室内布局,充足自然的采光到清新流通的空气和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全面塑造健康人居环境。并帮助居住者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空间。

3生态理论下的住宅建筑设计与应用方式

3.1自然通风的设计与应用

清新的空气无疑能带给人们舒适的居住感受。住宅类建筑的通风设计及相应指标的测算和运用能够带给居住者关于居住舒适性的最直观体验。由于自然风是一类不可见也不可触摸的物质,但它的存在却能够促进室内的空气流动和循环。为此,根据气体流动路径的设计方案和角度的测定结果对建筑门窗的相对位置进行设计和调整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十分重要。为保证理想的通风效果,住宅的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实地的调研和考察。结合住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朝向等情况,对自然风的流动情况进行综合测算。在确保住宅建筑投入使用后能获得理想的室内自然风流动循环条件后,再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会对风的流动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为了保证居住者不同季节的居住舒适性,应综合考虑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的自然风需求及实际流动影响因素,采取最适宜和合理的方案确定住宅的设计方式,实现自然风的高效利用。

3.2自然光照的设计与应用

在城市中有限的建筑用地上,建筑开发商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要并结合自身经济效益等因素做综合考虑,往往会在垂直方向上提升建筑物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光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固有的建筑资源中,对于光线的利用方式始终遵循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基本原则。自然光照的条件不仅能带来温暖明亮的室内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建筑物自身的悬挑,墙面结构设计差异和建筑结构所呈现出的角度变化会导致阳光的照射受到阻碍。一些玻璃幕墙的采用也会成为阳光的反射器,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了室内的采光效果。建筑设计者在基于生态理论的住宅类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建筑结构造成的光照条件不理想区域可采取墙面着色补偿方案提升建筑的居住舒适性。另外,对于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存储电能,并对路灯等公共设备进行改造,配置统一的太阳能系统。

3.3绿化布局的设计与应用

绿色的植被能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温度和湿度的自然调控能力,也可以带给居住者来自视觉的舒适感受。可以说,居住环境的绿化是与生态住宅理念关联最为紧密的内容之一。绿色植被的种植铺设,自然水景景观的打造都可以作为绿化布局的具体实施方式。建筑设计者可结合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巧妙利用空间布局,采取自然树木、花卉与草坪相结合的绿化布局方案,围绕住宅建筑打造表面植物与地面植物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方案。在起到自然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可增加居住环境的整体美感,对于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于新时代生态理论视角下住宅建筑设计根本原则及方式的讨论,明确了住宅类建筑的设计应以生态宜居作为核心的理念和标准。并结合各类相对成熟的绿色环保化建筑设计方式,引领和促进生态住宅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满足居住者的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化建筑设计方案转型和升级,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民.节能措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8(31):109.

[2]任华娟.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居舍,2018(24):135.

[3]陈祥林.基于当前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3):76-77.

[4]江勇航.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建设,2018(04):96-97.

[5]王桂勇.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00.-127-

作者:崔武燕 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