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1“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海绵城市应根据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文等相关条件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湖南地区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多丘陵山地,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四个角度综合考虑。1.1水安全。居住区的“水安全”是指在暴雨时期小区内部不积水及首层雨水不倒灌,错开暴雨高峰期,缓解居住区周边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保证场地内的防涝安全。水安全是湖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更是打造“蓝绿共赢”模式最关键环节。1.2水资源。“水资源”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中水再利用,相较于北方城市的雨水短缺情况,湖南地区雨量充沛,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可作景观水体补水、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湖南地区居住区的水资源真实利用率相对较小,也常常被人忽视。1.3水环境。“水环境”是旨在提升水质净化率及污染控制率,在居住区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雨水的面源污染控制率,通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回用设施等净化作用达到规划中的目标值,而当海绵设施的“蓝”与景观元素的“绿”相结合,即成就了“蓝绿”的友好兼容,也就是水环境的提升。1.4水生态水生态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滞留雨水来提高室外土壤的保水量,达到调节居住区内部小气候的作用,与景观设计中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目标相契合。

2“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2.1前期阶段。首先需明确项目所在地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包含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指标。其中强制性指标一般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计)、雨水资源利用率、防洪标准、管网标准、水质目标等组成,而引导性指标一般由透水铺装率、下凹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其次是对建筑、总图、规划、给排水、地勘、绿色建筑等相关专业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所需内容,如建筑屋顶排水方向、居住区内各控制点竖向标高、绿地及铺装的范围、综合管网分布、地下土层情况(非地库之上)、绿建指标等。最后还需在前期完成与景观专业的衔接,包括景观设计风格及植物空间等。2.2设计方法。(1)下垫面情况分析。对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应根据各类型下垫面的不同材质及做法,结合雨量径流系数得出场地的综合径流系数。期间应充分分析景观专业对透水与非透水地面材质的区域划分,同时,需满足绿色建筑专业对于透水铺装率的要求。(2)径流分析及汇水分区划分。结合建筑单体屋面排水、总图的竖向以及雨水管网分布等,对场地内雨水径流方向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划分汇水分区。期间需与景观专业同时进行设计,整体进行竖向把控,让雨水能够就近排入LID设施,而不影响场地的美观。(3)LID设施布置及其消能措施。海绵城市规划主要为3个层次,分别是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其中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是指城市大区域的雨水管网及城市水系的规划,由给排水专业完成,而微排水系统主要为源头控制,即在居住区内部设置LID设施对初期雨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控制和管理。景观专业全程参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调控过程,发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首先道牙开口设置的具体位置及形式应满足排水计算的前提,再结合景观造型需求进行调整,实现场地设计整体性;其次,为了让雨水能够顺利排入生物滞留设施,需结合景观竖向设计引导雨水的径流走向;再之,雨水冲刷处的消能设施同样需景观专业进行协同设计,在道牙开口处及传输型植草沟内的消能卵石、生物滞留设施周边散置的卵石,从视觉上需和景观风格相统一;最后是LID设施中的植物品种将直接影响LID设施的美观性,同时可减少露土导致的二次水质污染。由于生物滞留设施内进行了换填处理,所以在非降雨期属于较为干燥状态,而降雨较大时,调蓄深度将达到150~200mm,植物根系将短时间处于雨水浸泡中,所以生物滞留设施中应选择短期耐涝并长期耐旱的植物,通常情况下,以草本植物及低矮灌木为主;植草沟需要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且密度较大,能有助于增强水流阻力,延长雨水径流在植草沟中的滞留时间,因此根深且根系细小、茎叶茂盛、净化能力强且植株矮小的植物为植草沟内的植物首选,LID设施植物推荐详见表1。(4)雨水管网的布置及其美化。雨水管网的布置同样需结合景观专业,雨水井可尽量布置在绿地当中,或进行双层井盖设计;部分区域可考虑将雨水口与生物滞留设施中的溢流口相结合,达到减少灰色设施的目的。

3构建“蓝绿共赢”模式的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不要把LID设施简单地看成“积水坑”。湖南地区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的关注点更多的应是降低地表径流、缓解暴雨峰值、降低面源污染及减少内涝的发生,各地海绵城市设计导则应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一味地追求计算数据会造成景观品质降低和观感的缺失,同时引发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误解。其次,海绵城市在居住区室外环境应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形式展现,需要同时满足美观、生态的需求,而目前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在审查阶段大多与建筑主体同时进行,此时景观设计通常尚未介入,容易导致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脱节。最后,目前海绵城市的施工主要由景观施工队或给排水施工队完成,缺少海绵城市的专业施工和养护队伍。我们需要向现场施工人员普及海绵城市的原理,同时要求他们能够同时掌握景观与给排水专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读懂图纸,并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

4结束语

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海绵城市设计失去了景观设计会变得生硬而疏远,景观设计忽视海绵城市设计会引发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严重问题。“蓝绿共赢”的海绵城市设计其核心思想是在满足雨水安全及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给人们一个视觉美观且平易近人的低碳宜居型生活环境。海绵城市建设的背后是人们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一种美好愿望,这不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试点城市的任务,而是一种生态建设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燕芳,刘东兰,高碧兰,等.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城市绿地规划研究[J].环境管理,2018(6):217-220.

[2]杨佩佩.解决城市痛点,回归人水和谐[J].杭州,2019(8):31-35.

[3]白伟岚,王媛媛.风景园林行业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担当[J].园林论坛,2015(4):3-6.

[4]李芬.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J].生态绿化,2019(19):114-115.

[5]彭小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8):103-104.

作者:夏宇 艾芳妮 单位: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