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低碳理念的建设与施行,是立足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上来实现的。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其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物,对地区内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造成较高的危害。基于此,文章对低碳建筑设计概念及重要性进行概述,指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外形设计、环保设计、空间设计、智能设计多个方面,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下,其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也日益增加,例如工程机械设备以及水泥混凝土材料使用,都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阻碍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低碳概念的提出,则是针对现阶段行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量问题来进行分析,然后依据从行业特性来制定出较为完整的解决策略,以降低碳排量。对于我国建筑事业来讲,依托于低碳理念来对建筑本身进行结构化设计,可有效降低能源的损耗,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间接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节能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1低碳建筑设计概念及重要性

1.1低碳建筑设计概念

低碳建筑理念作为一个以节约为主的设定机制,其是符合大自然的这种发展规律,通过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保证整个建筑结构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时期,效益产出比与能源消耗比可达到一个均衡点。在低碳建筑设计过程中,其本身是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将自然消耗资源与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整个建筑既可维系行业本身的使用价值又可最大限度地与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点。低碳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点是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的消耗,保证各类资源呈现出可持续性以及可再生性的特点,例如风能、光能与水能等,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有效降低整个建筑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及其他资源合理利用,又可有效保证建筑区域内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一个良好地促进作用。低碳建筑设计在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下,以低碳理念为主的建筑工艺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需求,通过舒适度方面的契合保证建筑技术的实施是建立在人们规范式需求基础之上来实现的。例如建筑材料在选择中,是以原生态、无污染的材料为主,且材料在消耗过程中不会产生对周边环境以及居住环境有害的各类物质,进而为人们居住场所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2新时期下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的稳定发展下去,其本身是以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基础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当经济发展速率高于环境保护速率时,将产生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甚至部分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病毒将对整个生态领域造成较大的危害。以空气污染为例,国家前几十年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环境基本处于蓝天白云的自然和谐现象,然而在近年来发展中,雾霾产生的概率逐渐加大,空气中所存在的有害物质将对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在现阶段建筑行业中采用低碳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现象发生,从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来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下列几点。第一,与人们生活需求相契合,在建筑结构的低碳设计下,可有效保证整个建筑行业与人们主观需求效果,特别是在近年来自然观念,和谐观念的渗透下依托于低碳建筑设计与地域环境形成精准契合,保证在整个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或破坏程度较小的前提下,发挥出建筑应用的住宅功能、商业功能等,进而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质量。第二,可满足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低碳理念的提出与设定,是针对建筑行业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所运行的污染机制来进行规划的,其也可以看成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导向机制。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可令整个建筑产业形成一个持续性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为整个建筑机制提供基准化的信息服务。

2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现状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是以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来进行设定的,通过将建筑行业在生态环境危害中所起到的影响机制制定出一系列的计划,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可满足生态环保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已经起到了职能监督的作用,对建筑进行监督设计以及监督施工情况来进行指标测定,确保各类建筑工作的开展可满足新时期下低碳概念的规范化延伸。然而,与国外较为完善的低碳建筑体系相比,我国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呈现出的差异性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从我国针对低碳建筑设计的监督来讲,其在规范制度层面体现出一定的欠缺性,主要是由于整个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是以大量时间消耗为主体来不断实践与摸索,甚至部分碳排量的测定是需要通过建筑物的实际运营以及建设来进行统计的,这就造成碳排量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基准统计值,进而无法为低碳建筑设计提供较为精准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低碳理念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不相符,大部分开发商以低碳建筑为噱头进行资源的拓展与基本建设,然而在实际工程开设中,并未能体现出低碳设计理念以及其起到的价值效应。当此类利益所产生的不良经济链可满足开发商的发展需求时,则大部分开发商将大肆宣扬低碳理念,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并未能体现出任何的低碳设计,这就造成整体建筑无法满足实际开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碳理念的实现。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3.1外形设计

外形作为建筑物的主要设计环境,例如,墙体材料的选取、建筑结构的设计等,同时其也作为建筑材料消耗最多的环节。在对外形设计注入低碳理念时,为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损耗,应充分考虑到与建筑外形呈现出线性关系的各类因素,将墙体材料、外形结构、材料颜色等进行分析,测定出各类因素所能起到的能源节约效果。例如,在对墙体进行设计时,通过屋面材料的设计,依据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对墙体的薄厚度进行界定,在北方建筑中,保证原有建筑保温板应用的前提下,应将墙体进行适当增厚处理,保证冬天环境下建筑物的保温效果,以降低北方冬季采暖设备的能源消耗。同时,为保证建筑物的保温、保湿效果,应将窗墙比的系数适当降低,且窗框在选择时,应尽量以铝制窗框为主,其既起到保温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又可降低光污染的危害,进而达到绿色节能的环保目的。

3.2环保设计

环保设计是贯穿于整个建筑体系中来实现的,在现场作业时,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噪音污染、光污染、粉尘污染等,都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且整个消耗体系是以能源消耗为产生点的,甚至部分有毒物质将对材人身造成严重的危害。在环保设计时,必须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消耗机制,对建筑材料、建筑工艺以及建筑环节产出与消耗之间的比例系数进行分析,选择低能耗、高环保的材料作为主体设计中心,且应保证环保材料的选取,不会改变原有建筑属性,而是通过材料的等位替代,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环保率达到最大化,以提高整体建筑效率。

3.3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主要是指房屋结构在当前建筑环境中所具备的利用率,房屋结构利用率的合理性,可最大限度地确保整个建筑产出比是满足预期建筑需求的。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要求在施工作业中,针对单个房屋结构在整个建筑物中所起到的价值进行测定,在保证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降低因空间资源消耗比。此外,还可针对空间结构特性添加可再生资源,保证在有限的空间利用下,缩短整个建筑周期。3.4智能设计低碳建筑的智能设计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智慧建筑体系的建构,可将建筑物前提设计、中期施工、后期运维中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令建筑物不再仅以可居住性为准则,而是逐渐转变为适居住性,在各类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有效保证建筑物中的各类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建筑物体系中进行智能系统的实现,可最大限度提高机械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应用效率的提高则可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量,令建筑体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发展。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对现代化技术与建筑体系的结合路径进行分析,正确界定出高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然后通过相关参数的设定,缩减理论参数与实际施工之间存在的误差,进而实现传统建筑与智能建筑的自然过渡,加快低碳建筑的实现效率。

3.5节能设计

低碳建筑设计中节能理念的体现,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能源转换,降低其它能源的损耗,以达到节能目的。例如,对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提高房屋内部的采光率,日照时长的增加可降低日光灯的使用。此外,考虑到装修过程中的热分散现象,可在建筑物顶部添设太阳能设备,在晴天进行光能采集并储能,然后在晚上用于建筑物内部电灯设备的能量供应。在对建筑格局内的绿地进行规划时,应正确分析出草木植被与生态环境、建筑格局呈现出的联动影响,制定出合理的搭配格局,以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以提高整体建筑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概念下建筑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环保原则、节能原则,保证建筑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值降到最低,以此来真正实现建筑层面上的节能减排,这对于新时期下的工程建设体系来讲,是贴合国家宏观调控战略的。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可起到监管、协调的作用,辅助各类政策机制的落实,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文应.探究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45.

[2]周文洁.刍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20(1):60-61.

[3]任达富.浅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散装水泥,2019(2):21-23.

[4]熊雪凡.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63.

[5]王严,辛孔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作者:陈学凯 陈晨 郭亚杰 单位:南京长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