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线上建筑设计教学挑战及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线上建筑设计教学挑战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线上建筑设计教学挑战及措施

摘要:文章分析线上建筑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结合长期线下教学经验,提出适用的构建层次化线上教学目标,设计个性化线上教学内容,提倡多样化线上线下学习方法等线上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开展改革后的线上教学模式,促进建筑设计教学的优化改革及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新设计思维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在适应疫情时代背景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线上教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引言

建筑设计专业课是建筑学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是贯穿基础教学和工作实践的纽带,是整个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首要任务[1]。在当今旅游业发展驱动下的旅馆建筑高速兴起时期,旅馆建筑设计作为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建筑类大学生建筑设计的课程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环境的理解能力以及空间逻辑的处理能力,通过学习拓展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意义的旅馆建筑只是解决住宿,寄宿,就餐等功能,延伸到现在的设计旅馆对于客人身体和心理的港湾建设。同时由于疫情原因驱动下开展的线上教学,打破传统建筑线下教学千篇一律的建筑模式在所难免,推动适应当地学情的教学方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推动教学改革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扩展发散思维的能力。全国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由于建筑设计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和实际调研等,而使线上教学存在一定困难与挑战。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丰富课程辅助资料、加强线上教学资料监督等举措,保障设计课线上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2]。有关建筑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被相继提出。近年来,陈小军结合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建议[3],王玲续针对学科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4]。徐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希望以此促进我国建筑设计教学的不断发展[5]。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一直都在改革和实践中,基地调研、成果汇报、小组讲评、角色互换等等,启发式、理性化等教学方法也不再是纸上谈兵。但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调研分析的方法、强化模型的过程推演等方面,现阶段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6]。

2线上建筑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

2.1设计课程线上教学开头难

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初期的规划和指导,不利于师生之间教学的沟通交流。课程初期经常出现线上教学网络故障和课堂效率低等问题。建筑设计教学课程实践性较强,线上教学不便于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上课时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重难点,有些知识线上课堂不能完全理解,线上教学很大程度减弱了实操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线上教师辅导方案有难度和效率低。建筑设计课的设计实践,不能面对面指导,师生互动不方便。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准备线上教学内容和线上指导方案,增加了教师单位课时的工作量。线上课堂不易进行课堂监督管理。居家学习多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理想、自控力下降导致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设计进度,课堂的远程学习氛围不易管控,教学效果难保证。每个同学的设计进度不一样,有部分同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节奏缓慢产生设计的滞后性,有些设计目标不具体,难找到设计主题和方向。同时有些同学不愿意在线上课堂参与积极讨论和提问,也不愿意与老师单独交流沟通,设计内容的偏差造成学生作业内容反复修改,导致这些同学前期较拖延后期时间不够,更谈不上设计细节了。最后成果图纸深度不够,最终导致正图作业问题较多[4]。

2.2实践教学内容线上难进行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两部分,其中实践训练是主体,其学习内容和方法尤其重要[5]。因为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线上教学困难重重。部分传统线下建筑教学的内容,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线上教学有效学习的关注,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发散的引导[5]。建筑设计通常较为抽象,学生不能理解建筑功能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设计任务而设计,不利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传统线下课堂在设计前期将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场地调研和经典案例的集中学习,但疫情期间学生无法进行小组集中学习调研,教学内容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学生不在学校,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模型课程的制作指导,学生也不能小组制作经典案例的功能空间模型和最终模型,不利于学生实际空间构造的训练。

2.3居家线下学习环境限制多

居家没有学习氛围,效率低下。学生在家绘图环境差,缺乏设计的专业绘图工具,没有合适的绘图空间和绘图光线。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不畅通以及经常停电,学生只能使用小屏幕手机参与线上课堂,模型材料和制作工具缺乏导致学生旅馆建筑设计方案推进缓慢。部分学生对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缺少清晰的认知。对于建筑课题设计的场地调研阶段受到一定的约束。因为不能实际基地调研,不能直观分析设计场地周边环境和限制条件,对于学生设计的过程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疫情期间学生不便于进行实际案例调研,多数旅馆疫情期间也停业或不支持参观。我校学生多数对于旅馆没有太多认识和体验,不能身临其境感受旅馆设计的重难点,容易使学生缺乏对于实体空间体验的认知。

3线上建筑设计教学的应对措施

针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应对,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力求提高线上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

3.1构建层次化线上教学目标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构建层次化线上教学目标,以实践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目的。线上建筑设计采取总-分-总的层次化教学模式。第一层:总体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是多个方面的,但主要的关键性的改革就是要从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无限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学习能力[6]。首先教师要培养线上教学的耐心,采用鼓励为主推动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制定各自设计进度的方案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线直播和网络辅导共同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重视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提高。通过开展多方式教学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层:分个体因材施教单独辅导。对于不同进度的同学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单独定制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利用多平台协助线上个体辅导教学,学生平时作业以拍照或者电子版与教师交流,老师通过QQ编辑或PS等软件进行一对一辅导修改方案,加以单个语音或视频答疑辅导。线上个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时间由传统的固定性改为随时性,不限时间和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老师进行即时的交流沟通,同时可以对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有足够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层:总体互动性评图驱动教学。课堂会进行线上集体评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设计方案。落实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学生课堂讲解自己的方案,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学习,老师补充必要的意见。互动性评图交流不仅能让讲解的同学能得到同学和老师多角度的设计建议,而且旁听的同学可以学习讲解的同学方案,得到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机会。总体评图讨论的课堂模式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采用集体课堂和线下单独辅导结合的总-分-总教学目标方式,让线上教学模式得到重建与优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可以利用各种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多样化交流的机会,包括学生与社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良好有效的交流提升了学生基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协调能力[7]。

3.2设计个性化线上教学内容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线上难进行,需要优化再设计适应本校教学的线上教学内容,理论部分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计划需要根据线上教学随时调整。对于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立足于因材施教,打造丰富的个性化教学内容。首先: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先对设计的课题要求分析解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设计任务和设计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题和组织多种方式调研和相关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质能力。教师进行课内课外进行辅导与答疑时,针对课堂小结和单独辅导发现的常见问题,及时进行线上集中讲解,随时根据课堂进程调节部分上课内容。同时将疫情防控知识融入线上旅馆设计教学中,并加以心理辅导内容。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照顾与关怀,对于居家学习有叛逆心理和烦躁情绪的同学,在自由讨论的课堂上,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主学习的良好情绪。教学内容引入竞赛等作为课程内容的助推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线上网课资源的学习,比如慕课,公开课等。其次:课题设计采用手工模型制作辅助建筑设计。在模型制作中对设计进行优化修改,可以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不同体块造型结合基地周边限制环境条件的方案研究对比,挑选合适的1-2个旅馆方案体块进行深化设计。建议学生模型材料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找专业模型替代材料,比如采用土豆块,泥土,麻将,快递盒子等常见材料,用多种方式构建建筑体块分析,而且不同的材料模型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帮助他们构思多元化的设计理念,手工模型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丰富课程辅助资源还可以增加课程趣味性。再次:结合学生各自设计特点与进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引导。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鼓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进度寻求课外教师的辅导。采取课内课外多模式交流学习辅导,根据每个人的设计特点逐个教学知识点的讲解,以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修改建议,并针对出现的专业知识点通过线上课堂讲解。同时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想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将创意运用到设计中去。比如有位学生设计初期选择鲸落作为旅馆的设计概论,设计过程中,将鲸落的外观形态和旅馆的功能需求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期间想过放弃该概念。后经过老师不断地鼓励与引导,该学生最终将鲸落的概念成功运用到旅馆建筑设计中。

3.3提倡多样化线上线下学习方法

对于线上学习环境限制的情况,鼓励学生自主构建良好的绘图条件。比如改造居家学习环境、寻找合适的绘图桌面、设计合适的灯光,不仅提高线上学习适应性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尽量补足绘图工具,引导学生对于专业绘图软件的学习协助建筑方案的绘制。提倡学生设计从身边做起,通过改造自己的居家绘图环境,了解空间感等设计理论,能更好地将设计方法运用到旅馆的功能空间的设计中去。同时倡导师生共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改善教学条件引入手写板等工具,模拟线下教学板书,增加线上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设计课的教学。针对受到疫情影响,导致学生调研困难等问题,提倡多种调研方式。对于基地调研的约束性,引导学生多元化资源调研,不仅可以采取网络调研,还可以进行地图实景VR参观基地实景以及同调研过基地的高年级同学交流实地调研经验,能够达到对基地全方位的解读。同时面对案例调研的局限性,也可采取网络调研为主,辅以安全条件下的居家周围案例参观和相关旅馆游戏场景VR游览。鼓励学生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前往居住区周边酒店旅馆实地调研。对于网络调研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也可以进行VR实景酒店体验内部空间,模拟客人入住,感受旅馆的各功能房间的空间设计。酒店建造相关的模拟游戏,可以直观展示酒店设计的逻辑步骤和建造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于旅馆等建筑空间的好奇心。对于本次线上建筑设计教学,在多因素限制条件下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的线上教学课堂,旅馆建筑设计课题的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线上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采取不同的设计理念完成模型,草图,最终图纸等成果后,提升了对于空间组合的理解,以及各方面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对线上教学所呈现的成果加以分析,提出总结建议。本次改革着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形态、空间、构造等的认知和设计能力。由于线上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可为建筑专业线上教育改革提供参考[3]。

4结语

线上教学实践通过创新设计的线上教学模式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时间碎片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遗憾之处是学生居家自控力低,部分学生不能专心进行课题设计,部分同学图纸表达不佳和最终模型效果不佳,部分同学设计方案缺乏与老师交流。针对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后将会从线下线上联合教学模式中进行改革与优化,培养学生综合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承上启下的实践设计综合能力。同时充实线上教学的相关资料与教学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本课程所做的教学改革探讨为整个院系的教学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支撑,并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整合课堂内外、题目内外和线上线下的各种教学资源要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

参考文献

[1]唐丽,乔晓燕.对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改的思考———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2(02):76-77.

[2]史太波,童悦,阮宜杰,等.浅谈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实验课程线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6):10-12.

[3]陈小军.从设计方法教学到核心能力教学———OBE工程教育模式对八周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教改的启示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8(11):61-62.

[4]王玲续,于江,张新瑜.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11):149-151.

[5]徐锋,曹鹏,张萍,等.基于学生作业成果反馈的兰州交通大学建筑设计3课程教改探索[J].高教学刊,2020(04):131-134.

[6]曾磬,韩晓娟,熊惠华.基于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构想———以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06):132-133.

[7]崔珩,伍晨逸.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类专业课程适应性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269-270.

作者:陈豫川 单位:贵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