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设计浅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设计浅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设计浅论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前辈们开拓并发扬了诸多文化,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物质与精神,观念与艺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可以看到,在文学上从语言到图形,再从图形到文字,再从文字到诗歌写作,在艺术上从写实到写意,这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而创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文化对人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传统文化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对个人而言,这要结合到我的专业上,对建筑艺术设计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思维;时代;与时俱进

1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风格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性质和地域性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差异。比如皇家园林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绚丽,风格鲜明,如图1。(2)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盈、玲珑、活泼、纤细、通透、古朴典雅,呈现出优美典雅的风格,如图2。(3)岭南园林建筑以轻盈、透明、质朴、玲珑而华丽,呈现出写实而含蓄、玲珑而优美的风格,如图3。

2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形式

2.1框架式结构

(1)框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框架结构,即房屋的框架是由木柱和木梁组成的。屋顶和屋檐的重量通过梁框架传递到柱子上,墙只起隔墙的作用,而不是承受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倒”这句古谚指出了这种框架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特点。[1](2)这种结构能使住宅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生产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承重,门窗的设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这种框架木结构形成了以往宫殿、寺庙等高档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即屋檐下成捆的“斗拱”。它由桶形木块和弓形叉树组成,纵横交错,层层向外,形成上大下小的支架。这种构件既有支撑承重梁的作用,又有装饰的作用。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的简化,梁直接放在柱上,导致斗拱的结构功能几乎完全消失,成为几乎纯粹的装饰品。

2.2庭院式组群布局

(1)一般来说,大部分院落都是前后相连,通过前院到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序生长发展,内外不一”思想的产物。(2)这种院落群和布局,一般是沿着纵横轴线进行平衡对称的设计。最重要的建筑放在纵轴上,次要的房屋放在横轴两侧。北京故宫和北方庭院的布局就是这种布局原则的典型代表。这种布局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制度密切相关。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上下级、老少、男女、主仆之间的住房差别最为明显。(3)中国进入21世纪后,重新审视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艺术”,就是要通过历史重新审视艺术的独立性,重新审视艺术能否超越社会现实,重新审视艺术的社会功能,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面对新事物和更强大的西方列强,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开始了。尤其是住宅建筑模仿西方建筑而不是传统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西方列强在租界也喜欢采用自己的建筑特色。如山东青岛的德式建筑,主要有坡屋顶、红瓦和砖木结构。从高处,你可以看到许多红色的屋顶。不过多数民居受西方影响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繁荣的大城市,农村基本没有改变,如广东梅县围拢屋、福建土楼、赣南围子等传统民居仍保持其传统建筑风格,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而中国近代建筑中居民建筑、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居民建筑方面,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城镇以及中小城市地区仍采取传统的住宅建筑风格,新式住宅集中在大城市,以独户型、联户型和多户型为基本形式;在工业建筑方面,中国近代时期出现的各种工业建筑可谓是蓬勃发展,其中包括:木构架厂房、砖木混合结构厂房和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在公共建筑方面,中国近代的公共建筑包括:行政建筑、会堂建筑、金融建筑、交通建筑、火车站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商业服务业建筑等。传统的建筑技术是用土、木、砖、石等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主要结构形式,而受西方影响,砖木混合结构传入了中国,逐渐推广起来,其中包含了一些时代的特色建筑产物。如19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里弄住宅,主要特点是:布局紧凑,用地节约,空间利用充分;居住大院在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地相对普遍,由二三层高的外廊式楼房围合而成,多为砖木结构,一个大院可以居住十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建筑密度比较大。(4)与欧洲建筑相比,这种院落群布局在中国的艺术效果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来说,欧洲建筑是很清楚的。但是,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幅中国画的长卷,必须逐步展示出来,不能同时出现。走进一座中国古建筑,只能从一个院落走到另一个院落,只有走完所有的路才能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进入,从一扇门进入另一个庭院;从院落的这一端到那一端,院落和景色都在一步步变化,给人一种深刻的感觉。故宫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3]

3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平面布局

(1)建筑布局是决定一栋建筑、一组建筑、一组建筑乃至一个村庄、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平面布局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雄伟、整齐、对称,另一种是曲折、灵活、多样。(2)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以明显的中轴线为特点,上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有陪衬建筑。这种布局是主次对称的。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有一个影子墙或拱门在前面,然后山门。山门内有前殿,后有正殿。中轴线两侧建筑排列整齐对称。例如,山门两侧有侧门,正殿两侧有侧堂,其他殿建筑两侧有游廊和侧堂。工匠们用云映月、绿叶红花的技法,衬托出主楼的雄伟。从一门一厅到两门三门九宫,这座巨大的皇城有着同样的统治。这种以陪衬为主的庄严庄重、整齐对称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学说对崇高庄严的要求,因而流传了几千年,并逐渐完善。(3)另一种则相反,不统一、不对称,因地制宜,适合布局。大部分的风景园林、民居和山村水乡都是这种形式。其布局方法是根据山川情况、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灵活安排。比如位于山脚下的民居,甚至寺庙、官衙,都是依山而建。这种情况最适合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这种布局原则几千年来一直沿用,因为它适应了广大地区和不同自然条件的多民族文化习俗的需要,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式园林是一种布局灵活、变化曲折的典范。根据自然情况和河网,山城、水乡、村落的布局出现了许多实用而优美的古镇规划和建筑风格。[2]

4中国传统文化对标志建筑设计的影响

4.1传统文化对长城的影响

(1)从古至今,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在建筑当中传达着重要的标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美术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欣赏和鉴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首先需要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而且还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底蕴,通过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设计特点。首先谈谈长城,又叫做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坚固而且连绵不绝,为了阻挡敌人进攻,长城易守难攻,而且长城不是一道单独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对于长城修筑的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继承了夏商两大王朝,除了君王是人间最高统治者以外,他们都是上天自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利益,变现形式有崇拜上帝、崇拜祖先、占卜等活动,就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王室权威,长城的修建是很大程度体现了西周的统治标志,发生在首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自于此。[4](2)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是此时修筑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秦始皇链接和修缮战国长城,从这时候开始,就有了万里长城。明朝也是一个修筑长城的时期,也是最后一个朝代。所以从历史文化上来看,长城的修筑是每个朝代都在做的,但长城都是为了作战需要,因为有了长城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4.2传统文化对鸟巢的影响

(1)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鸟巢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乃至当代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众多评论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最大、最深远,“天人合一”的“天”指的是自然,主张万物以其自然本性为基础,自然是最自然的东西。因此,人类在创造万物时,必须模仿自然,顺应自然。老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建筑的审美表现是启迪人的完美与美的境界,这就要求建筑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2)鸟巢是21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虽然其指导思想中有许多现代美学因素,但其实质仍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其实,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鸟巢建设的全过程。第一点是这个名字符合自然。“鸟巢”这个名字很生态,是来自自然界的。北京鸟巢的名字来源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它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给人一种很生态的感觉。建筑以自然事物命名,也体现了追求绿色、与自然统一的理念,让我们在自然环境中享受自然。第二点是选址与自然相结合。中国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首先是与周围建筑的和谐美。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宅基地组团,还是景观设计、城市规划,都追求整体的统一,由此产生了所谓星罗棋布、星罗棋布的蔚风。鸟巢位于北京中轴线以北,以首都北京为中心,与故宫同处于北京中轴线上,以达到与周边建筑的整体和谐。向自然学习、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要求建筑总体布局要顺应自然。无污染、蜿蜒的河流、开阔的鸟巢视野,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天然的绿色鸟巢,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绿色奥运。从根本上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铺垫,才导致了这样一座现代建筑的出现。[6]

5结语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熠熠生辉。国粹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熠熠生辉,而且为亚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散落在古典文学、规章制度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中,而且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要形式中,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沈渝德,秦晋川.室内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艳.室内绿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3]全惠民,唐静.室内水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里斯.室内水景园林设计[M].李路明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谭晓东.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室内设计师》编委会编.室内设计师4[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徐黎明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