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将自然形态元素融入建筑中说明了当代人向往自然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和谐,是人们尊重和敬仰自然的一种方式,也表现了人们向往回归自然,不仅如此,还表现了人们在反思当代的设计和技术。该篇文章以建筑设计作为讨论的立场,研究了将自然形态融入建筑设计、借用自然形态以及应用自然形态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的自然和城市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形态 建筑设计 应用 研究

建筑设计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怎样将自然形态和建筑结合起来,建筑师们在尝试对自然密码进行破解:如果将自然界看做一个天然性与逻辑性的有机整体,每一独立的局部都能够服务于整体,那样是否就能够采用效仿自然的方式来使自然和建筑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建筑设计师们将此观念看做是一种使建筑设计更加趋于自然形态化的途径,并以此为创作源泉,融入建筑实践中。然而大自然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建筑与自然形态的融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在遵循着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是我们无法看见的,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则,才能够借鉴这种规则来完成建筑设计,成功的使自然形态与建筑设计达到完美的融合。

1对自然性最大化模仿

将外部环境作为建筑存在的背景,这是建筑自然形态化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基于建筑形态自始是自然形态的出发点这一观念。想要实现建筑自然形态化,就必须使建筑设计向自然形态靠拢。

1.1地形模仿

若想要结合自然形态和建筑,将相互存在的元素互相靠拢是最重要的一点,将两者的体系变为相似的状态,并且还要使地形的自然最大化得到保持,这是对自然的尊重,还是一种协调自然和人为平衡度的方法,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上来使得建筑得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原地形进行合理的利用,首先是地势条件,在对地势条件进行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地形原貌,其次是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拷贝,如果所修建的建筑地点的外界自然条件比较好,同时其自然特色也比较明显,那么就不需要对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拷贝,以免其失去原有的天然性。因此,为了使建筑的自然氛围由内而外,就必须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尽可能的利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人力来使得其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其次是气候的问题,自然生物的生长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论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自然界都能完全接受,而人类却不能,风雨会阻止人们外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不是人们追求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则,亲近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既有的发展成果,然后再回归最原始的状态。在不违背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利用现在所拥有的能力去最大化的贴近自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在模仿和还原的时候抱着来者不拒的心态,必须要带有目的性的对自然形态进行选择。因此,人类没有必要再亲自承受大自然的风风雨雨,而是应该利用建筑来承受自然界的这一部分,我们存在于这个自然界,就要建造一些建筑物来为我们遮风挡雨,与此同时也能使我们更好地融入自然,间接地享受自然。根据建筑对自然环境的模仿和保留认识到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环境和建筑地形,同时使人类得到最大的享受。

1.2外部形体模仿

建筑物是长期处于外部环境当中的,因此应该被看做外界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天然的属性,这个条件拉近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距离,这使得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直接考虑使环境因素为建筑设计所用,因而向建筑自然化进一步迈进。实际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存在,并非是被我们发现了之后才有了关联,许多的现象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当人们看到丰硕的果实和树枝,就会把它带回家装点屋子,同时还在自家池塘中养上金鱼以添加生气等,这都属于自然和建筑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证明了建筑是归属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筑中常常摆放有野生动物的雕像,在喷泉周围设计一个池塘等,这些都模仿了自然形态中的东西,语义直观,自然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就是这样显而易见。

1.3自然空间模仿

自然界天然空间是很多的,其特征大多是混沌而不规则的,同时也是非常迷人的,这些空间都呈现出了一种有机的特征,就像是动物的血管和腔室,不需要加以人工改建,它们是纯天然存在的。针对自然空间的这种天然性,就可以作为一种建筑自然化的实现方式,将这些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换句话说就是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空间向自然空间靠拢,使人在欣赏中获得一种美丽朦胧的观感,使人们体会到自己与自然形态紧密相连,感受大自然的包容力。

1.4材质模仿

材质的模仿主要指的是对材料的内部特性和外部的形态进行模仿,应该尽可能的用到原生材料,例如竹子和树木等,这些是比较常用的并且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原生材料,人造材料不同于原生材料之处就在于它是为完成某件事而被建造出来的,它在建造出来前就已经决定好了它的价值和使命。然而原生材料并不是这样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完成某件事,换句话说就是它存在的原本意义也许不是我们现在的使用意义,这是原生材料的特性,因此在建筑自然形态化的时候,选取材料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来选取原生材料,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它的特性。

2描绘与诠释自然形态

2.1感悟自然的持续性与循环性

自然循环指的是通过通风、光照、植物以及水土等进行的一个能量的循环,比如雨水落在建筑物的顶棚,收集起来之后将这些雨水作为储备,用于浇灌花卉,那么这些雨水就得到了循环。又或者从城市的形态来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为了达到舒适的目的而建造出来的景观。建筑高楼错落有致,而我们对阳光的享受,同样也应该从自然循环的角度去构思,而不是单单为了达到视觉的满足。

2.2通过生命的形态来表述生命的痕迹

许多的建筑和生物都体现了岁月的痕迹,譬如充满裂痕的大地,受到风雨侵蚀的岩石,盘根错节的树根,这些都是痕迹。呈现出生命形式的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不同的形式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通过规律的引导,升华和繁衍出一个与原本不尽相同却来自于原本的新建筑形体,对形体的模仿并不单单是要停留在某种具体的形态上。譬如楼梯扶手,它能够充分呈现出自然生命存在的痕迹,比如年轮、波兰、裂痕等元素,就都使得建筑得到了生命。

2.3通过仿生结构来呈现

自然具有多样化特征,这是人所共知的,且各不相同,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其独特的形态,同时也是材料制约和受力模式的存在,经过对空间形式和建筑形态进行雕琢,使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有结构。常见的结构对空间形式和建筑形态进行了创意组合或形变,譬如墙壁和框架等,使得在保证原有受力原理的前提下,得到一个新的建筑形式,获得更为新颖的空间特效。

3结语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我们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通过建筑自然形态化向大自然回归,这是人类亲近和靠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建筑虽然不是天然而成,而是一种人为的产物,但是经过设计师的苦心孤诣,将自然理念融入设计中,建筑就可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内到外散发出与自然一体的韵味。

参考文献

[1]梁伟.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规划•设计,2014(10):99-100.

作者:付婕 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