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师师德论文范文

教师师德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师师德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教师师德论文

高中师德培育教师师德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师德问题,在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下,探索高中教师师德培育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带头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严肃教师的考评制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刻苦钻研丰富学识;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关键词】四有教师;高中教师;师德;对策

一、“四有教师”标准的时代意蕴

于2014年9月9日发表了“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一名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是指这名老师在自己岗位上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该牢记的教育使命,在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修炼好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一名人民教师要是没有扎实的学术底子,他的教学能力就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在高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允许掺入半点虚假的成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在学生面前的可信度,也影响到是否可以顺利地进行课上课下的教学活动;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常心怀仁爱之心,把“仁爱”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行为尺度,在面对自己学生的时候,就更应该发扬仁爱精神,处处为学生考虑,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现代社会高中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从总体来讲,我国高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的师德存在很大问题。

1、对教师职业认可度不高

点击查看全文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浅议

[摘要]针对新时期高校部分教师师德师低下等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现状,从师德师风教育载体的开发、师德师风建设专项项目、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师德约束机制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充分利用新时期出现的各种媒体形式,提出适用于新时期高校背景的师德师风建设对策,以期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对策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师德出现问题[1]。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未来,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如果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和感染,后果可想而知。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信息传播速度迅猛化,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2-6]。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广大高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用于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建议,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一、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

现阶段,虽然国内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个别教师师德低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与声誉[7-8]。本文在分析国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教学缺乏责任感

现如今,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普遍扩招,毕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广大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导致一些教师不情愿地加入了教师队伍,对这部分教师而言,教师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会缺少热情,会认为无论付出多少,收入都是固定的,对待工作往往会表现得特别消极,能少干的少干,能不干的不干。此外,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除了职称晋升的压力,还要面对各种聘期、年度等考核,再加上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琐事繁多,使得部分教师感到压力大、身心俱疲,容易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待学生和对待教学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农村教师师德治理路径探索

摘要:农村教师师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破坏了农村教师形象、阻碍了农村教育发展,演变成一个社会公共问题。论文指出,缺乏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特点的体系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导致农村教师师德失范的根本原因。为此,论文认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师德养成———“三全”养德———应是破解农村教师师德失范困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德失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治理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和重要阵地,其发展程度事关农村振兴。农村教师(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界定,指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与农村/乡村中小学教师是同一概念,下同)是农村教育的力量所在和希望之源,其素质程度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而农村教师素质离不开教师道德即师德这个第一标准,师德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质的基本动力。师德是“公民的普遍性与教师职业性品德的统一”“教师做人的本色素质与充当教师的角色素质的统一”[1],是教师个人道德(即人格,具有生命性、个体性和内在性等特质)与职业道德(即师格,具有职业性、示范性和教育性等特质)的结合体,是教师素质的最核心成分。换而言之,师德“作为一种品性,在本质内涵上是主体德性与师性的契合”[2]。

一、农村教师师德失范的问题呈现

邓小平同志讲过:“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3]2014年教师节前夕,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作为教师追寻人生幸福的一种德性能力,不仅解答教师面对职业的问题,而且解答教师面对个体人生的问题”[2]。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村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心怀教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农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国家繁荣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不过,正如《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43号)也确认:“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亦明确:“有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同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教师〔2018〕16号)再次指出:“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除国家层面相关文件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问题进行界定外(这实际上是一种将师德问题完全归责于中小学教师的传统单极思维定式,是一种现代性元叙事影响下的理想主义师德观),自2000年以来亦有多位研究者探讨农村教师师德缺失问题,典型代表有刘丽华,张昌勋等人。刘丽华,叶丹认为,“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严重”“教书与育人相分离”“侵害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中的突出问题”[4];张昌勋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爱心淡薄,功利思想严重”“职业倦怠,敬业精神缺失”“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精神”[5]。毋庸置疑,农村教师师德失范必将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阻断、农村学生成人成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毫无疑问,“师德问题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精神困扰,而是成为一种具有个人价值倾向的社会公共问题”[6]。

二、农村教师师德失范的形成原因

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学界研究者对农村教师师德“滑坡”的成因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深刻见解,比如“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弊端”“教师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4],还如“社会消极因素对教师队伍带来冲击”“学校抓师德建设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忽视自身师德修养”[5],又如“师德的养成机制与实践过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力量的宰制(货币和权力),它既给师德主体带来规范认知障碍,又给师德实践带来行动责任困难”[6]“伴随全社会范围内伦理道德体系的转型,教师拥有了走下神坛的机会,但无私奉献仍然是师德标兵的首要标识,给师德建设带来特殊的困难”[7],再如“部分教师失德行为因网络的聚焦效应而形成师德集体滑坡的错觉,进而导致了舆论主体对于教师群体的师德评价整体下行”[8]。上述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把握住了农村教师师德失范的部分原因,看到了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师岗位待遇低、教师职业声望差、教师扮演角色多等问题对农村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看到了农村教师自身不足和社会师德氛围不好等问题对农村教师师德治理的阻碍,但没有注意到农村教师师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特点的体系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击查看全文

校企共建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析

摘要: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共建是地方高校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重要形式。但在校企共建专业合作育人实践中存在对企业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注较少、监管不到位等情况,进而影响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中企业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个人思想以及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局,而且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一、校企专业共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7年,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我国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不适应问题,积极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积极尝试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不断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高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成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智囊团”;另一方面,高校为了开展教育实践,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必然需要积极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一)专业共建是校企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主动选择

一方面,相对学校而言,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能更直接、更主动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和能力标准等。企业不仅需要了解社会可供选择的成型劳动者,更需要积极向前延伸参与到劳动者的前期培养中。因此,企业在专业共建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教学大纲研制、课程实施监督管理、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来实现等问题,都需要高校积极主动思考。高校必须积极主动了解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按照“成果导向”理念改革和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课程体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等活动。

点击查看全文

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探思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更要发挥榜样作用,注重职业道德的完善,坚持以德服人,立德树人。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社会不重视体育老师、学校敷衍应付、教师立德修身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社会上传播体育教师正面形象、学校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教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觉悟是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师德建设;体育教师;教书育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并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21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进一步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各级学校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除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师德建设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探究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数量不超过百篇,可见体育教师师德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为何重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森林,那么莘莘学子就是一颗颗小树苗,教师则是给予树苗充分养分的劳动者。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学生数量多,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体育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不同,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模仿需要师生间、生生间相互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感受。体育教育较之于其他学科更能培养乐观开朗的品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除了承载着社会对教育所赋予的价值期许外[1],体育教师还有其特殊性,既要育人又要育体,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竞技比赛,教会学生团结协作;通过相互学习,教导学生欣赏他人。体育教师可以带来公平公正、正直诚实、乐观活泼等积极的品德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的幸事。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和响应国家号召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质量与教师素质密不可分,国民身体素质与学校体育联系密切,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实施主体,体育教育质量不仅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关,还与师德师风密不可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顽强意志、公平竞争等品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就是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不仅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发掘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格强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抓住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2],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榜样作用与创新精神,从一而终地重视自身品德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修养,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努力研习业务,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重要部署保持一致,主动担当,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二、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