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剧,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凝聚和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重任,这需要作为高校教育主导的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操守。教学团队结合多年的师德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索”,为全国同类专业教师师德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上千年的实践中,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滋养,同时有助于医药学家陶冶情操,恪守职业操守,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诸多的医药学家亦医亦师,不仅具有优良的医德,还树立了美好的师德,经过上千年无数医药学家的守望传承,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厚重的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师德文化。目前,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教师多非教育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并且师德的标准和范围比较广义,一些教师一时无法找准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尤其是吻合其专业特色的师德修养,因此,结合近几年师德修养和践行的探索经验,团队提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探索”,为中医药专业教师师德的自我修养探索提供借鉴[1]。

1基于专业特色加强中医药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

1.1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师德元素加强传统师

德修养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师德的标准,传说尧、舜在位的时候,曾任命契作“司徒”,即现在的教师,以“敬敷五教”标准,教化民众,以改当时“百姓不亲,五品不逊”的社会风气,从此代表着教师的产生,并标志着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开端[2]。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出现,把我国传统教育推向了历史新高度。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以克己复礼为仁为师德标准,改变学生气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使得弟子终至成器,成就了众多的圣贤之士,其师德魅力彰显于“弟子弥众,至自远方”。后其弟子孟子又进一步丰富了“五教”的标准,使之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中,影响了我国上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3]。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发出了“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叹,后世尊孔为“万世师表”。自孔孟之后,中国教育对师德的要求标准愈加严格和具体。唐代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明了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南宋朱熹手订《白鹿洞教条》,规范了教师从事教育的道德标准,被认为是古代关于师德规范最完整、最清晰的论述,因此,《白鹿洞教条》被历代教育家推崇备至。如明代大学者、教育家王阳明就曾说过:“夫为学之方,白鹿之规尽矣”。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涉猎,厘清我国历代师德的演变,汲取精华,不仅能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同时一些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中医药理论的提升,因为中医药理论的产生运用了这些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学说。

1.2学习历代中医药学家为医为师之德汲取

榜样力量历代中医药学家自古就十分重视为医之德,由于传统中医药传承的特色为师徒相授为主,首先中医药学家收徒的品德要求很高,并且授教的过程中,其为医之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弟子品德的修养,也体现了其为师之德[4]。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在痛砭时弊的同时,提出了医德的要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弟子杜度、卫汛获其师之传,亦成名医。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所载“大医精诚”,论述医德最为著名,主要包含2个方面,第一是精,强调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其对医德的论述,是后世中医药学家为师、为医的立德之本。后世的历代中医药学家在其著作的序中,都记述了其为医之德的原则,也基本多为“精”和“诚”的原则[5]。近代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记载了近代名老中医在学医、从医和执教之路上的心得体会,纷纷表明最刻骨铭心的是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的医德和师德影响其终生。名老中医皆以老师为楷模,以其医德和师德为教诲,树立自身临证和治学的道德标准,老师榜样的力量和谆谆教诲影响其一生,使之走上了大医之路[6]。通过对历代中医药学家为医、为师之德的学习,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修为。学习中医学家以仁爱为怀,济世救人的医德,同时学习他们尊重科学,精勤不倦,勇于实践的精神。从而结合专业的特色,构建自身师德的原则和标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践行自身师德的魅力,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更多著名的中医药学大家。

1.3紧跟时展需要校团师构建新时期师德

修养目标体系新时期,中医药的专业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形式、新技术和新方法正在改变其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同时中医药的教育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7]。新的教育变革给中医药教育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因此,学校教师自身注重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培训项目,包括组织相关课题的申报,参加师德的培训会议,支持发表有关师德师风文章、著作等,制订监督机制,建立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施行依法治校,明确相关规定,发挥法制对教师师德的约束作用[8]。学校在深刻领会国家相关师德政策的前提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并引领专业教师师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道德修养要求越来越高,而师德是引领中医药人才道德修养的根本保障。因此,教师个体在精于专业的同时,要抵挡住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入侵,对于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识大局,顾大体,重责任,明担当,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团队作为教学一线的组织,更易把握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师德建设,并对团队内教师个体师德的层次和水平,尤其是个体教师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有比较充分的掌握,因此,教学团队结合专业的特色和教师个体的师德水平差异,开展团队内部的各种师德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师师德水平共同进步和提高的目的。教学团队一直高度重视新时期中医药专业教师师德的建设,坚持以党的大政方针为方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新时期师德修养目标,努力把每一位教师打造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构建符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师德修养目标体系[9]。

2小结

师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在师德建设和践行的道路上,教学团队一直在不断探索,积极学习,勇于创新,顺应时展需要。在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百折不挠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中医药专业特色为基点,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为滋养土壤,以中医药学家的为医、为师之德为榜样,并融合符合当今社会的公民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先进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等元素,不断地完善中医药院校专业教师的师德修养。在前期对于本专业师德师风建设中,团队总结了历年学科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传承与创新建设学科的师德师风建设,随着对师德师风建设和认识的不断加深,进一步提出了结合专业特色加强中医药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和践行,该理论结合了新时期教师师德“四有”培养目标,使得中医药专业的教师师德培养和自我修养更加完善。但是对于师德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在此,愿与各位同行教师共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作者:李红伟 曹彦刚 田连起 张宏伟 郭辉 王瑞生 李凯 朱建光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