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更要发挥榜样作用,注重职业道德的完善,坚持以德服人,立德树人。当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社会不重视体育老师、学校敷衍应付、教师立德修身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社会上传播体育教师正面形象、学校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教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觉悟是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师德建设;体育教师;教书育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并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21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进一步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各级学校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除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师德建设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但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探究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数量不超过百篇,可见体育教师师德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为何重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森林,那么莘莘学子就是一颗颗小树苗,教师则是给予树苗充分养分的劳动者。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学生数量多,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体育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不同,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模仿需要师生间、生生间相互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感受。体育教育较之于其他学科更能培养乐观开朗的品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除了承载着社会对教育所赋予的价值期许外[1],体育教师还有其特殊性,既要育人又要育体,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竞技比赛,教会学生团结协作;通过相互学习,教导学生欣赏他人。体育教师可以带来公平公正、正直诚实、乐观活泼等积极的品德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的幸事。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和响应国家号召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质量与教师素质密不可分,国民身体素质与学校体育联系密切,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实施主体,体育教育质量不仅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关,还与师德师风密不可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顽强意志、公平竞争等品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就是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不仅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有利于发掘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格强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抓住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2],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榜样作用与创新精神,从一而终地重视自身品德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修养,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努力研习业务,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重要部署保持一致,主动担当,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二、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体育教师处于教师群体的边缘地带,师德建设不被重视

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和研究者,更是学生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的重要领路人。但在现实社会舆论中,“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等带有轻蔑色彩的表述不绝于耳,社会对体育教师带有天然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一封青岛某中学一家长不满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投诉信在社会引发热议,就是这一偏见的集中体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这是由社会思想观念和现行的教师评价乃至学生评价体系所带来的问题[3]。在传统观念中,体育不是主科,对于学生升学没有多大贡献,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体育耽误学习。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师中地位低下不被重视,不仅表现在评级、外出学习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也表现在师德建设中。一方面使教师消极怠工,许多体育教师对待课堂过于放松,采取“散养”模式,自己偷闲,学生也没有得到一节课堂应有的锻炼,而是跑到小卖部去“潇洒”,这样看似得到了学生的拥戴,实则是剥夺了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机会。不重视体育教师师德培养将影响我国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是教师被动“生病”,一些中学在应付完体育中考后,体育课便被完全抛弃,全部换成英语、数学等考试课。学生压力越来越大,眼镜小胖墩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则是有心无力,课程表上的体育课被压缩,课外的体育活动被取消,再优秀的教师没有课堂也发挥不了他的育体育人作用,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自然也无从谈起。

(二)学校师德建设形式化,不关注师德建设本身

虽然师德建设工作一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但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一直停留在表层,这与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态度密切相关。在许多中小学中,存在师德建设工作态度敷衍,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领导层只关注“上级检查”,不关注师德建设本身,忽略了体育教师的主体需求,削弱了体育教师的激情和教学热情。师德建设理应是围绕教师这个主体而开展的,温文尔雅的教师自然不会教出粗鄙的学生,热情活泼的教师自然不会带出悲观抑郁的学生,认真钻研的教师也不会带出吊儿郎当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理想信念以及师德高尚的教师,为学生带来的是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向上的指引。体育教师师德优良,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关键作用,这是由体育课程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所决定的。因此,学校更应当重视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学校是“认真”应对上级检查,对师德建设的主体漠不关心,不在乎师德建设的本身内涵。这样的形式化操作最终导致师德的真实缺失。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校风对教师而言是消极的,所反映出的师风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危险的,教师被冠以“德不配位”之名,长此以往形成不良循环,自然难以建设出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

(三)体育教师自身立德修身意识薄弱,消极对待师德建设

高尚的师德情感和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教师有提高自身品德的强烈意识,有追求高尚情怀和品德的愿望。体育教师立德修身意识薄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学校体育教师来源复杂多元,包括退役专业运动员、专业体育院校学生、师范院校学生、技能突出的教练、退伍军人等[2],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教学意识淡薄、教师职业道德缺乏、教学方式随意、对待学生简单粗暴,更有甚者出现体育动作的错误示范,部分体育教师个人品德不良、生活作风不佳,在学生面前存在不文明行为,在做人方面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榜样示范,等等问题。有上述问题的教师不能自我约束和以德服人,就难以让学生信服。二是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是徒手操、跑步、蛙跳等枯燥活动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无趣和产生畏难情绪。体育教师则是消极对待,不仅没有悉心引导学生锻炼,还会严苛对待,甚至在学生面前出口成“脏”,让学生对体育教师心怀恐惧,对体育课充满失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做到以德服人,并且不能很好地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等独特作用。三是体育教师工作负荷过重。他们不仅要完成学校体育运动课程的教学,还要承担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和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此外,还会参与学校文艺活动组织、校运会策划、社区体育联合等工作。因要做的事太多,无暇顾及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激发其参与师德建设的动力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不应成为口号,除去文化课的学习,音体美等课程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地位。积极传播体育教师的正面形象,纠正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的偏见。河北省唐山市的体育教师贾国喜离开职业足球运动,一心执教,在中国足球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四十年来贾老师在足球教学中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时光,只是为了培养更多会踢球的孩子[4]。在中国不仅有一位贾国喜,还有成百上千个像他一样的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体育教师,发挥着榜样引领的作用。积极的教师形象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行为习惯,积极传播体育教师正面形象可有效发挥同行的榜样作用并引导社会舆论,以形成对体育教师的正向社会评价。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有效激发体育教师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针对体育教师负荷过重的情况,引进专业医护人员与体育教师共同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可以减轻体育教师工作负担,让他们有余力修养师德。将师德建设潜移默化在日常交流中,帮助教师学德、立德、用德、教德。由上至下影响学生,用好社交平台,用好社会舆论阵地,用自己的行动积极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二)增大体育课所占比例,落实学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指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学校应该将增大体育课所占比例,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他们品德修养的完善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将师德建设纳入常态化工作管理,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举,积极确切地落实师德工作规范,才能有效激发体育教师的内生动力,从而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地进行师德建设,激发体育教师主动研习,热心教学。完善体育教师师德评价体系,需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体育教师,发挥体育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动性,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体育教师明白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行为表现、道德素质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深刻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而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对社会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三)教师参与师德系列讲座,自觉提高思想觉悟

师德建设永远不应该‘打烊’,助推师德建设精品项目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师德系列讲座,可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自我觉悟、道德水平和教师的主体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在教学之中以身作则,使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德育责任感,认真对待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热爱并且尊重学生。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方面加强学习,这是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学无止境,体育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不断研习新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活动充满趣味,刻画属于新时代的经典体育课。

四、结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肩负起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跳出体育看体育,完善体育之责任,承担体育之使命,让国民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体育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帅,徐巧.体育教师教学诊断指标的研究[J].参花(下),2021(5):52-53.

[2]杨文轩,张细谦,邓星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董雪.青岛一中学让体育教师当班主任,遭家长投诉!教育部回应,还有一重要提醒[EB/OL].

[4]杨帆.退休后,贾老师的足球课风雨无阻[EB/OL].

作者:陈蕾 杨昕睿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