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党员的综合素质降低,模范作用不明显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发展党员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但是质量并未明显提高,而且有下降趋势。有些高校在发展党员时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轻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发展为党员的学生在文化课程的学习成绩方面往往名列前茅,但有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对党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想法,对党员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不甚了解。高校的这些做法使得一部分学生党员在组织、参与集体活动,活跃班级气氛方面的模范作用不明显,班级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缺乏深入研究,联系实际不够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初涉党的知识的学生来说,高校应在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上加强改革与创新,确保党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尚未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跟不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方式还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教育管理工作仍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单一说教模式进行单向灌输,缺乏互动,使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再者,对发挥现代化媒体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认识不足,忽视了当前学生普遍具有的“网络情结”,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三)高校师资队伍不足,教育管理缺乏专业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党员的发展数量以及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但很多高校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人员并未因此而增加。在学校层面主要由党委组织部的老师负责,在系院层面则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实际上,高校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由各系院的专职辅导员负责,而辅导员平时管理的学生人数多,整日忙于学生工作的各种具体事务,如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等,以及教学任务。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党员群体,目前从事高校学生党员工作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打折扣,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也受到影响。
二、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的路径
(一)强化队伍,创新方式,确保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要求,拓宽师资选聘渠道,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教育培训教师。设立“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模式,营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氛围。培养大学生党员,光注重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还不够,教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对提升党员素养也比较关键。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表现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各高校要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和大学生公寓这两个教育阵地,拓展教育管理路径,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实效。
(二)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管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既教育管理好大学生党员,又尊重、帮助大学生党员,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对党员开展系统的理论培训,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其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大学生党员实践经验少、社会阅历浅的特点,突出实践锻炼在教育管理中的比重,通过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到社会,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与组织生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也能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不断成长。
(三)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建立学生党员长效学习教育机制。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使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党性观念不断提高。各高校党组织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考核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等。坚持集中培训学习制度、报告会制度、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建立党员学习档案,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实施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民主评议和跟踪评价制度。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定期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对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深入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与措施。同时定期召开非党员学生座谈会,听取非党员学生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掌握信息、反馈信息,管理并约束大学生党员的行为,并将评价结果与其评奖评优挂钩。
作者:刘云 陈遇春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