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是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当前情况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并且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长足进步,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非民族类高校学习。目前,内地综合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2%,而在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体制还尚未健全,导致各类问题不断出现,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内地综合类高校亟待考虑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站在高校一线学生工作人员的角度上,阐述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普遍紧张的师生关系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缺失。当前,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发生,将不良影响投射进高校中,部分影响了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同学间的以及师生间的和睦关系。在进校初期有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工作教师就个人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交流交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大量少数民族学生事务性工作内容的影响,多数师生关系转冷,造成只有极少的少数民族学生愿意与辅导员交流真实思想的局面。第二,各级领导的过度“关心”引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反弹。近年来内地高校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重视,在面对具有“个体性强、隐秘性高、影响力大”等特点的少数民族学生问题时,校院各级领导教师高度紧张,经常性的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尝试在交流交谈中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多领导教师的高频关注下,在面对经常性的情况统计表格与定向调查问卷中,少数民族学生容易产生较重的被关注“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可能将进一步破坏辅导员与少数民族学生间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当前高校多数领导教师与辅导员均缺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技巧。在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内容时,众多一线学生工作人员都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知识的严重匮乏。内地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带有较强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希望能在学校中得到认可与尊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学生工人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多是“激情”交流,即忽视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前期”准备,这种建立在无准备、无技巧基础上的思想交流工作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而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

2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困难的对策

第一,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长效的信任机制。未来的少数民学生工作中应更加重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校、院两级中设立一个或数个少数民族学生的“信任点”,将少量的专职或兼职少数民族辅导教师打造成全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信任点”或“信任人”。依托具有少数民族背景的辅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打破院系间隔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实际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向“信任点”常走动、常汇报、常谈心。“信任点”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确实的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并及时向相关单位负责人通报相关情况。第二,对辅导员及相关领导、教师进行专门的少数民族问题培训。提高学生工作人员处理民族事务工作的能力,注重积累处理各类问题的方式方法,避免出现汉族老师由于缺乏对民族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的误会或激烈矛盾。院系之间交流成功工作经验,重点交流学习学生信息员的选拔、少数民族生谈话技巧等重要方面。第三,重视使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广大学生的生活圈中。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并拥有丰富的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经验的学生干部,借助日常学生活动发掘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好、特长,丰富其课外生活。将少数民族学生置于优秀学生干部的帮助与关注下,能显著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率。第四,在校园内向少数民族学生设置专门的勤工俭学岗位。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问题,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一直存在零散兼职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与其经常担忧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外兼职期间出现突发问题,不如研究在校园内部专门向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监管”下的特殊勤工岗位。设置特殊勤工俭学岗位不仅能缓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困难,更是将少数民族学生放置在学校统一的学生管理视线下,将有效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率。

3结语

从现有情况来看,内地综合类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将长期存在着:“敏感性高,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困难度大”等特点,需要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来共同探索和研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内容的研究也体现出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具体实施中,各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的情况,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一个内松外紧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少数民人才。坚持这种做法,也将为稳定民族团结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刘衡 马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