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普通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普通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普通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研究

一、精英教育下的大学生群体情况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9年,每年只有不超过20%的应考者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这个阶段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属于精英化教育。这个时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大多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独立生活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成就动机。他们进入大学后,珍惜学习机会,热爱学习,目标明确,并且受外界干扰较少,整体学习风气良好。那个时候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着重于意识形态的引导,而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得少、管得松,学生基本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并且学有所成。

二、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情况

从2000年扩招到现在,中国高等学校的录取率已经超过70%,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许多学校以及家长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氛围下,许多大学生特别是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一进大学就放松了学习,并且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学习无动力的特点。再加之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的普及,网络和电脑游戏又特别吸引人,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养成了坏习惯。而大学的学习其实比高中更为艰深,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根本不能学有所成。

三、精英教育下的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当代的大学生群体

现在许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断下降,许多大学生只是“到大学一游”,在大学没有获得充分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无法工作,有的甚至连毕业的要求都达不到。很明显精英教育下那种“放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自主能力差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现状非常必要。但是,采用高中班主任人管人的管理模式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大学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众多,一般在200人左右,甚至更多。而且大学校园又是开放的,辅导员无法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盯人”管理。二是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自由、自主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加,采用高中式的管理会使之产生心理上的反感,反而会加剧管理者与学生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探索一种既能符合其心理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普通高等学校新生教育管理“三部曲”

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握好他们共同的特点。一线教育管理者在接到一批新生后,一定要从整体上分析把握这批学生的情况,结合本学校、本学院的教育制度、文化底蕴,制订相应的教育管理计划。笔者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了普通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的“三部曲”。

(一)教育管理衔接期

大学新生从心理上还习惯于高中严格的、全方位的管理模式,独立管理自身的能力较差。如果一进大学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许多学生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再加之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被灌输“大学就是玩”的观念,他们会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忽视学习。〕因此,对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一定要考虑教育管理的延续性。新生一进校就对其进行军训,培养其纪律性,实施严格管理,使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纠正“大学就是轻松愉快玩耍的地方”的错误观念,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这个时期是教育管理的衔接期,期间,教育管理者应该对学生从严管理。

(二)选择性管理期

在大学生逐渐熟悉适应了大学环境,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后,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会不断增强,希望有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个时期,管理者要逐渐对一些事务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另外,还要培训一批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做学生各个方面的带头人。在此期间,管理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纠正学生以前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以及错误的学习方法。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使得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促使其热爱学习、自觉学习。

(三)自主管理期

“教是为了不教,管理是为了实现自我管理”,在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错误观念有所改变,且能够自觉学习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教育管理者只从制度以及宏观角度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而具体事务性管理及个人管理则完全交给学生干部及学生本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其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总体来看,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新生管理,应该是一个从“严格全面管理”到“选择管理”,再到“全部放开”的三部曲。在这个过程中要辅以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这种管理模式既衔接了高中的教育管理,又能让学生慢慢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终极目标。

作者:王崇明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