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研究(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研究(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一、引言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自身工作岗位转换的快,亦或者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就业单位所能够接收的党组织关系有限,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出现“党组织关系落空现象”,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管理要求与规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入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情况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高等职业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研究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要求与规范:首先,要使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可以得到规范化的管理,高职院校不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不管不问,更不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提出的问题选择性忽视;其次,要使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可以得到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被约束过死的情况;最后,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共同努力,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问题。

三、目前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一,是流出地不想管问题。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党组织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对待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时错误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已经毕业了,就不属于高职院校的管辖范围,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形同虚设;第二,是流入地想管也管不了问题。具体的来说,大部分的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党组织条件,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党组织关系一时半会儿难以落到实处,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还存在着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过程过于僵化的情况。具体的来说,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认为既然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还没有转移,就必须严格的参加高职院校党组织的一切活动,不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

四、高校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工作,可以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既从源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问题的解决积极努力,又从高等职业院校的角度,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让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可以及时的参与党组织活动,发挥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的应有作用。

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

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新形势下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工作,具体的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措施的创新研究:第一,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机制。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体的来说,就是不仅仅要重视到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神圣性,又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实现两者的协调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二,呼吁校企合作,共同协作管理。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将高职院校和企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两者共同协商努力,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妥善管理;校企双方就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考核形成合力,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流动党员的考核质量。第三,创新组织模式,提升管理媒介。要求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组织强化过程中,持续的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创新,不断通过模式的优化设计,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流动党员QQ群、流动党员飞信群、网上流动党员党支部、微博微信等特色媒介平台,构建完善的网络组织体系,并以层级负责制为保障,实现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双向沟通,不断拓宽交流的渠道,提高工作的效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新特点,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实际需要,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效率的提升。

作者:程立柯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思考

2010年教育部在本科院校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推动了本科院校重心下移,1000所中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促进了中职院校质量上行,致使高职院校处于“上压、下挤”的境地,学生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也相应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诸如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亟需用积极教育观引领,构建学生教育管理立体教育网络体系。

1积极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一词195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积极心理学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研究人性中积极的一面,强调关注人的优秀潜质,发展人的潜力。在积极心理学倡导下,积极教育领域备受注视。20世纪末,西方社会兴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它发起于美国,逐渐扩展到欧洲的一些同家。21世纪初中国有学者开始对“积极教育”予以关注并进行研究。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

2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问题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生活现代化、思想多样化、教育大众化和择业自由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日益错综复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既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也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

2.1学生素质的总体下降增加工作新难度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少子化效应,高职院校生源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不断降低招生的标准。他们普遍呈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迷恋网络、聚众斗殴等现象。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他们的心中滋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2.2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工作面临新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市场化使学生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部分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就业市场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心态相对浮躁、功利性强、做事目光短浅、不够踏实、急于求成、自暴自弃。面对强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有些学生不知所措,甚至选择走上轻生这条不归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3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积极教育的理论与探索为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以及学生的积极成分,在积极教育视域下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基础与参考价值,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

3.1是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最前沿、最时尚、最动感的前卫意识形态的时代,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拥有共产主义的信仰、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祖国建设者的自豪感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3.2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作为汇聚和培养人才的高地,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大任务。而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正是完成上述职能的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分析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适合本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3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为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社会知识,而且要着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

4积极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有效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需要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效措施。

4.1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必须将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积极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往往不服教师的管教,或者对教师的说教不以为然,这类问题就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引导和考核。

4.2以学生为主体的辅助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现实中教师所做的一切,也只有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身行动,才能取得真正实效。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给他们主人翁的地位,从而培养他们在制度下为人处世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成长成才的动力。

4.3重视教育管理体系的实效性原则

积极教育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显示在文件上,更不能只被当作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被束之高阁。制定教育管理体系后,要应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验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努力建设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发展的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5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高职积极教育理论和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路或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学生工作要点,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常规、塑造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务实各项基础性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5.1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一般由2部分组成,一是辅导员、学生干事、班主任等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团总支、学生会和自愿者协会等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鼓励辅导员参与各种业务培训,提升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健全完善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和工作考评机制。认真落实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家访、谈心谈话制度,使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从工作环境及对象、工作方法及原则、能力培养与锻炼、实用工作技能等方面摸索出一套适应于学生干部工作的培养内容,丰富和充实他们的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办事能力,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5.2新生入学教育

为帮助新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切期望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动力,结合学校学情,制定系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安排表,对活动进行周密布置,明确每名辅导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所负责的项目,并提出具体要求。在院系班主任会议上,活动的详细计划,共同办好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蕴深远的新生系列教育活动[3]。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体育比赛、知识宣讲、文艺活动等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校规校史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等内涵建设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为未来3年的大学生活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可行目标。

5.3思想政治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学校发展,强化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4]。建立全覆盖的理论学习教育体系,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规划,统筹理论学习教育资源,强化对理论学习的指导支持,推进机制模式和方法创新,保证日常学习教育落实。建立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岗,确立学生党员宿舍,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考核、管理和培养[5],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微信、QQ、短信、飞信、微博、微党课等网上教育阵地的建设,完善网上教育平台,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

5.4学风校风建设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学校学风和校风的建设,在全校营造一种积极进取、乐于学习、思想活跃、言行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学校、院系、班级3级管理考核制度,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施辅导员“三深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教室、深入学生活动)工作制度,组织各班认真开展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以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为基点,开展文化育人。强化学生日常管理,端正学习态度,规范文明行为。加强基层班团组织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全面开展。加强科技类学生社团建设,举办富有特色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将职业基本素养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5安全教育工作

以“平安校园”建设为契机,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关爱与安全同行、预防与责任同在”的工作方针,完善信息报告机制、科学预防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引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为基础,突发事件处理为保证,科学研究为支持,集干预、咨询、教育和研究功能“四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展板、学院网站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普及校园安全常识。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安全信息报送网络,实施学生安全异常情况逐级报告制度,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

5.6奖助贷惩工作

为了鼓励本年度在学习、知识竞赛、学生工作等方面表现优秀,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同时制止不良风气,要完善奖助贷惩工作,保障广大学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建档工作,不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加强奖助学金的宣传工作,让所有学生都了解政策,严格按照学生的综合测评情况,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民主,切实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落实到真正应该受助的学生,同时做好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倡导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精神。

5.7毕业生教育

近年来随着全国应届毕业生总数的不断攀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顺利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认真开展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为毕业生做好政策咨询、能力培养、心理辅导、信息、招聘安排、手续办理和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反馈工作。组织开展“留真情与母校,做贡献于社会”毕业生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班会、座谈、毕业典礼等活动,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意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出校园。

6结语

每一个人都是解决自身问题最好的专家。广大学生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培养他们成长成才。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创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推动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

作者:曹英国 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生微信思想教育管理的运用

微信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主要群体为在校学生。学生通过该平台能够以视频、语音、图片及文字等多种形式开展沟通、交流,使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微信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调整动作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微信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微信对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微信对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交往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网络,从熟悉亲朋到陌生路人,从原来的一对一交流到现在的一对多交往,微信平台则完美地集合了多种交流渠道和方式,这也是微信用户激增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报告显示,高职学生除了使用微信发送语音、发送文本和多媒体等核心功能外,用于和查看朋友圈信息占94.20%,用于接收QQ离线消息占61.51%,用于查看附近的人和使用漂流瓶找朋友分别占49.65%和44.10%,上述功能都属于社会交往层面。微信提供的动态人际网络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学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提供了新渠道。但是,微信导致高职学生群体内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朋友圈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自主性,一旦用户进入了熟人名单就可以进一步增进了解,反之,落选的人际链条将会日渐松散,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二)微信对高职学生学习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从使用手机场合来分析,三分之二的学生有上课使用手机的经历,根据2013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公布的数据,我国每人每天平均手机上网时间为158分钟,而在校学生群体的校园生活节奏较为宽松,因此在校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应该在3小时以上,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在45分钟以上,由此可见,微信对学生群体的巨大吸引力。其中有21.98%的学生以为微信对学习有负面影响,而认为微信有利于学习的比例为13.66%,虽然微信的主要功能不是学习,给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强的负面影响,但是实际情况确实丰富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惠东方式中蕴藏着很多学习功能,因此可以认为,微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利弊参半,如果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放大微信对学习的正面作用,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三)微信对高职学生思想的影响

微信作为为用户推送信息的重要渠道,各类功能层出不穷。一项针对某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院和社团都没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占15.54%,学院和社团都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占32.18%,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引领已经逐渐形成。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该院校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缺位,大多数学生不会通过微信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只有极少数学生经常联系。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与社会第三方机构推出的公共平台存在激烈竞争,尤其是在主导思想层面上,微信作为专门的娱乐商业软件,极易受社会负面风气影响而沦为不良思想渗透的工具,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信息质量,为学生推送符合心理情趣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容,胜利争取高职院校思想主导权。

二、微信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舆情传播速度加快且不可控

舆情是个人和社会群体在一定时间段内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展现的意愿、态度、情绪等交至的总和。舆情的研判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并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高职思想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数百名学生时,妥善处理和控制紧急情况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通过微信信息同时也在使用微信接收信息,这种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和获取方式,与传统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相比,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更直观、更形象。而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微信好友推送的信息,他们认为来自非官方的信息源立场更鲜明、更可靠,尤其对学校和社会上重大事件,微信的病毒式传播极易利用舆论的导向影响事态的发展。因此,在微信背景下,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正确判断和控制舆情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舆情收集渠道逐渐弱化

微信平台之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广泛,是因为该交流平台为个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渠道,这对高职院校全面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带来了困难。高职学生使用微信大多数热衷于关注学校热点问题、评论社会事件,而且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鲜明地在微信群组中和朋友圈中,与熟悉的人展开讨论。可以说微信平台属于矩阵信息获取平台,不仅可以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联系其他平台,如:QQ离线消息、邮箱助手、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等。微信平台“一对多”的显著特点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立体式交流体验,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多数学生在新媒体工具的选择上首先会选择微信。微信中朋友圈是一个既可以表达自己又可以关注热点的窗口,而这一功能又具有一定的信息隐秘性,确保了用户交流信息的安全,这也是微信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基于上述情况和微信的火热使传统渠道的访问量逐渐降低,削弱了信息的获取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微信用户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朋友圈,以此全面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三)学生与思想教育管理者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宅”,而且很多学生宁可在网络世界中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谈天说地也不愿意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或者给朋友、亲人打个电话,从另一层面说明当代学生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世界越匮乏。网络上对微信时代总结为《微信定律》:再关心孩子的父母也无法了解自己孩子微信的聊天内容。这就导致原先通过班干部可以了解的信息的枢纽已经逐渐断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加困难,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了。

三、微信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职业素养和高专业水平的综合型人才重任。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前社会上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意识存在重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对学生使用微信的教育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较为关注和感兴趣,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容易产生片面思维甚至是错误观点,在心理和情绪上容易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这一特征,其次是了解微信平台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有利性和局限性,趋利避害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二)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引领

第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针对当前的新形势,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大纲,在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西乡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础上,结合微信对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挖掘思想教育题材、深化思想理论年日韩,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同时可以配合思想教育理论开展讲座和专题报告分析微信带来的机遇,全面消除微信给学生价值观念产生的不良思想影响。第二、使用微信开展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活动。同样的工具到不同人的手中可以变为精美的艺术品或者杀人武器,因此事物的好坏在于设计师的理念,微信可以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不良信息,同样也可以被思想教育工作者使用进行主流家住观传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使用微信开展价值观构建,努力争取新的思想教育阵地。微信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异常深刻,高职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展实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例如:开通微信公共账号、推送信息等,在微信平台上向学生不断推送正面、健康的主流价值,用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而且还可以进行无间隙的交流和讨论,对同一件事情各抒己见,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微信环境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支撑体系

第一、构建微信组织平台支撑体系。在使用微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组织构架,以学校团委为中心向下辐射,这种层级式逐渐乡下延伸的微信使用组织构建能够确保信息从上而下直达和由下而上反馈,形成信息双向交流通道,不仅可以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确保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老师和学院领导可以通过向下的线条为学生推送优质的学习信息,包含正能量的图文资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通过向上的反馈线条能构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当前的活跃程度,根据反馈的数据构建学生思想变化的“动态表”。第二、构建微信功能平台支撑体系。当前微信公众账号存在功能混乱现象,因此在使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加强学院平台的整合,以学生的实际应用为基础,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三个不同平台:学习平台、主流价值观引领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可以使广大学生养成使用微信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零碎化学习的习惯,减少学生使用微信进行不良交友的时间,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有力补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班级团组织可以通过微信群通知学生日常工作安排,围绕每天的学习热点和生活热点开设微信专题,确保微信推送信息的生活化和规律化。

四、结束语

微信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各种时尚功能已经成为学生群体的重要元素,从最初的社会交往到日常学习、生活,从原来的行为习惯到价值观塑造,这一系列的影响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想象,并有继续加深的趋向,必须深刻分析微信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在现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利用和挖掘微信平台的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微信具备的时代正能量,提高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将是高职院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最优选择。

作者:陈静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第四篇: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思路

一、高职院校加强成人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一直未能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少高技能的技能工人,而造成技能工人短缺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分配失衡。2013年,总理在考察时曾提起“教育公平”的话题。2015年3月“两会”期间,总理更是做了关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报告。由于中国社会人口基数大、农村贫困子女上学难、就业压力大等各种教育体制不健全的原因,造成当今中国教育领域出现辍学率高、高等教育普及难度大等问题。大量知识水平较低的青年学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就业,但是他们并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需要,造成了大量的青年人从事社会底层工作,不能担负起家庭支出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中国社会教育的极度不公平的现象由此产生。[1]为了促使更多的青年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促进教育公平,各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高职院校近年来的成人教育招生十分火热。通过参加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课程,广大基层工作者可以提高自身工作技能,由简单的低技能工种转型成为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成人教育管理,才可能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受教育机会,才可能为我国打造制造业强国提供更多有用人才,因此,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加强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1986年以来,在30年的发展路途中,成人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撑起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2013年,我国已经拥有将近300所成人高等学校,这些高职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其中成人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伴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递增,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都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仅仅依靠高校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更应当加强对社会成员全体的能力提升教育,即面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知识、技能的再提升教育。[2]因此,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行到重要阶段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发展都不可懈怠,相对应的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的管理队伍建设更应该紧跟时展潮流,与时俱进。

二、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管理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国家实施扩招政策和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致使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急于求成,在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1.管理模式陈旧僵化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成人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各大院校对学生的考核都实施学分制度,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一学期内有一定数量的课时要求和考试通过率要求,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管理队伍也不例外。在这种硬性管理模式的要求下,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十分陈旧落后。成人教育自身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和业余性的特点,管理人员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组织考试、组织阅卷、统计结果等程序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能适应当代信息时代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只有采取个别辅导、网上授课等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管理人员资源短缺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社会重视。[3]由于招生和生源质量的影响,导致成人教育在我国处于极为尴尬的社会地位,尽管近年来国家政策进行鼓励和重视,但是其科研力度、教学设施、社会认可度都不高。这就造成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就职,也不愿意进入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中,导致管理人员的资源十分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使得我国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造成了管理人员的需求量加大,同时,普通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数量的扩充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数量,使得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资源短缺。

3.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疏于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导致各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不少国内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大都来源于普通高校管理岗位的退休教师,这些管理人员整体上年龄偏大、高职称和高学历较少、不是全职管理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现代管理学知识,不能在管理队伍建设上有所创新,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4]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教师素养。由于学历低、年龄偏大的原因,一些管理人员并没有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更不具备这些教师最基本的素养,致使管理队伍对成人教育的规律不易把握,在科研成果的探究上更是少之又少,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十分不利。

4.管理队伍教育理念落后

随着国家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也逐步趋向普遍化和大众化,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和不重视,致使高职院校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发展,造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层次整体不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导致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不够全面,观念较为落后。另外,由于对管理前沿知识的缺失,对现代管理学知识缺乏系统化的认识,在实际的管理实施中不能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应用自如,最终导致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常新问题认识研究不够深入。

三、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2010年,教育部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深入调研后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成人教育方面要求各高校要正确处理成人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我国在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初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成人教育不能像普通高校的发展那样一帆风顺。因此,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专业能力强、适应现代化时展要求的年轻管理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体力劳动转移到操作技能和脑力劳动上来,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要求也渐渐提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需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成人教育管理队伍要解放思想,转变管理理念,从以往的能力教育理念逐渐转变为开放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从生源管理到课程设置等各个教育管理环节都积极更新管理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的管理观念,把新理念贯穿于教育管理过程的始终。其次,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要敢于和勇于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成人教育的管理中,如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优势,以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管理等。[5]在管理思想上有所突破,借鉴美、德等国的终身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摒弃成人教育的片面看法,重视成人教育对于社会成员素质提升和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管理队伍建设与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的密切关系,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引进人才,完善管理队伍

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对成人教育质量的要求,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成人教育队伍中人才素质的新的要求。首先,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来引进各类管理人才,扩大和完善教学和管理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其次,要通过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来完善管理队伍。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担负起高难度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管理学的知识、各种管理技能和计算机网络培训能力,还应具有组织科研探究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并懂得管理学社会前沿的知识。

3.严格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管理队伍,成人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成人教育群体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制度建设的严格性,严格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成人教育队伍建设的关键途径。应严格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考核,以文件规定的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具体化的管理要求。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职称晋升考核,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其次,通过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实施力度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重视管理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使管理人员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最后,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合理的编制前提下,真正落实权责、赏罚分明。最终做到教育公平、教学公平和管理公平,以此提高管理队伍的效率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质量水平和发展前景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成人教育的管理纳入到高校管理体系中,重视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使成人教育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晓明1 王玉洁2 单位:1.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中国厦门航空公司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