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时展,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需求等多方面都呈现出趋异化的特点,学生党建工作中也不断遭遇新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实效,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着眼于单纯的入党学习和组织管理,忽视了对党员的终身教育和管理,导致大量学生党员意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因此,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显得尤为紧迫和关键。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漏洞
组织发展,是党建的核心问题,但在组织发展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入党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内没有及时指派专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没有充分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对确定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缺少严肃、认真、到位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不能按期填写,考察内容的填写千篇一律,而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预备党员考察过程仅体现在填写考察意见,入党培养人、介绍人和党支部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实现日常教育和过程培养的有效融合。
2.大学生党组织生活缺乏活力和创新
多年来,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和创新性。主要活动内容还停留在读报纸、学习文件,听报告,看视频,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等,缺乏贴近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实际需要的活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的状态,使得党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3.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稍显不足
目前,大学生党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培养,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使培养发展与继续教育相脱节。在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但发展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对已发展的党员一是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二是没有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三是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转正之后就不干”[2]。部分大学生党员理论知识薄弱,思想观念随波逐流,党性修养不足,缺乏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学生党员毕业以后将是社会各个行业的主导力量,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党的执政基础。因此,积极发展高校中的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已经成为人才强国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更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举措。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意义就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1]。
三、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具体做法和有益经验
1.注重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
党支部是党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党支部书记是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位置关键,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首先做好支部书记的选聘工作,通过个人申请、述职演说、评委提问、学生投票等,选举配备党支部书记。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会,围绕怎样当好学生党支部书记;怎样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怎样做好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和支部建设工作等内容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交流研讨,使党支部书记认清工作导向,明确工作重点,掌握工作方法,切实在思想上有提高,在理论上有收获,从而形成一支优质化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2.创新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模式
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重点在于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长效的培养教育机制。学院目前拥有相对完整的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规程,对学生党员进行线上线下全覆盖、双向互动教育模式,线上拥有党建微博、党员教育网上教育专题、七一论坛等网络平台,线下拥有学生党支部、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院研究会等组织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管理。其中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采用“一会、一总站、五分站、十七小组”的管理模式,实行党区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宿舍作为党建工作重要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步。基于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它是与现行党支部建设管理并行的新型管理模式,不属于基层党组织,具有教育覆盖面较广、组织较有活力、管理方式较为灵活等优势,能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益补充,具有可推广价值。此项举措开辟了党建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了党员的整体思想素质和支部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大学生党员工作站与大学生党支部相互补充,建立起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3.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
在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完善平台建设,拓宽后续教育管理途径。高校党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学生党员作为这个群体的优秀代表对待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热点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掌握、引导、疏通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学院充分利用党区便于交流学习的优势,鼓励各个党区以生活会、讨论会的形式,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党史知识竞答”“理论学习半月谈”等理论学习活动,加强党区内成员的思想教育,并将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以工作月报表的形式定期向党区总站汇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探讨”“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观看影片《走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思辨会等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各个党区分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筹划自主申报开展了优秀党员经验交流会、党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党区活动,从细处着手,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切实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意识。
四、在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中须注意的问题
列宁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但要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使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确实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工程。总的来说,新时期高校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此在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当中,需要注意。第一,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重,一方面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先锋战士;另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党员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第二,互联网平台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影响,要紧跟时代脉搏,充分挖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载体,用当代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党员教育活动,扩大我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第三,从制度上完善和发展学生基层党组织结构,严格党员发展、培养考察制度,加强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党员的考评、监督制度。在现有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大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场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共产主义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立足于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现实需要,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单纯的入党学习、组织管理逐步发展为终身学习、自我管理,解决大学生党员意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等问题。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把握全面性和连续性两个特点,注重理论和实践教育同时进行,创新载体建设,从制度上完善和发展学生基层党组织结构,并确立党员考核评估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为新时期共产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作者:祝洪涛 赵炜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