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论文(6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教育管理中学生周记的应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周记;作用;协调关系;写作能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常规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一般地讲,学生的周记是学生对自己在学校内外生活中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获的记录,内容不限,可以记录学生某一天的任何事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感受都可以写出。正因为如此,在周记中恰可比较“原生态”、完整、多方位地反映学生日常的所思、所做、所盼、所见、所遇,更好地使班主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和活动动态,从而使班主任能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更好地做好日常的各项工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周记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关系

学生在周记中往往能够展示校内外生活的另外一面,同时也更容易记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别人和生活的看法,实现心理减压,助力心理健康和班级和谐。首先,周记有助于调适师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对在周记中发现的小学生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一些看法,应该和任课教师共同认真对待,理性分析,反思教学中的所说所做,酌情调整一些言行,以期使师生更加融洽地相处,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次,周记有助于调整学生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对周记中发现的一些学生动态,一些不良的苗头,一些学生间的“恩恩怨怨”,都应该适度关注,酌情注重方式方法后介入,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引导学生团结友爱,平等相处,互助互帮,共同促进班级管理。最后,周记有助于调整家校之间的关系。对阅看学生周记时发现学生家庭中的一些事物、变故等,班主任都应该给予关注,适时和学生谈心谈话,给予其或解疑释惑,或鼓劲加油,或讲明事理,或指明方向。另外,对周记中反映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都应该留心收集,吸纳合理建议,通过各种渠道解释疑惑,共同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周记可助力思想品德建设

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活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否得到充分的培育。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周记这个渠道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周记用来回顾一周的得失,一周的收获,总结出经验教训,让老师对班上情况有一个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了解,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进而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调整教育策略,制订管理方案,实现班集体的目标。首先,通过周记可以发现一些日常班务管理中不易观察到的学生动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其次,可以掌握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对一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期帮助其保持心理健康,维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最后,可以适时通过周记的形式设置一些跟教育主题有关的主题作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在全班范围内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并为主题班会准备材料,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周记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善于积累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善于发现才能真正感受世界的美好,善于思考才能更好地选择。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从小就养成多积累、多发现、多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小学生随时记录,随时练笔,周记写得范围也可以很大,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题材也应该灵活多样,力求宽泛,真正做到新课改作文教学要求的“我手写我心”。周记因为频次高、要求低更容易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功底。为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周记的批阅和点评中加入对学生写作方法的训练和专业指导,可以通过在作文课中展示适合公开点评的周记,激励学生写周记,也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写作优秀示范和指导。同时,学生周记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不应该是“流水账”,不应该是编出来的“大圆满”,而是一种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小练笔。老师、家长和学生对周记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如对适合的周记进行分享交流、点评互学、修改完善等,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小小的一篇周记中收获更多。

作者:魏美娟 单位:金塔县芨芨小学

第二篇: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十分重要,有助于教育策略的进一步实施。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结合实际,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尤其要注意对心理学的应用。基于此,就学生教育管理中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加以分析,然后对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成因及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对学生教育管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

处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十分关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只有不断凸显其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才比较有利。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心理学应用研究,对实际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及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

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采取科学方法,将心理学的方法应用在学生教育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心理学的应用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加强和完善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水平。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实际教学形成很大的阻碍。老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精神面貌改善等。心理学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比较有利,能帮助教师系统化以及有条理地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水平。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是有预见性的,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的等有详细的了解,方便教师教育管理的工作开展。

(二)学生教育管理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在个性心理问题方面。处在青年时期的学生,学习上的失利,比较容易使其在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造成精神不振等问题,从而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学生自我心理方面的表现得比较突出。有的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缺乏,存在自傲浮躁及自卑懦弱等现象,这都是比较负面的心理问题。在人际心理及择业心理方面,由于缺乏指导,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违纪情况比较常见,在择业上有矛盾心理,教师要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心理学的应用改善学生现状,优化学生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成因以及应用策略

(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学生教育管理当中的问题比较多,这就要对实际问题成因进行详细分析,这样才能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实际的问题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没有及时优化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学生看成管理的对象,缺乏对学生的管理的科学性。在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另外,对有心理缺陷的学生过度关注,这也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负面影响。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心理学的应用就要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实施,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对有着心理缺陷的学生过度的关注,必然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诸多不利。再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在心理学的团体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教育管理,很难达到预期教育管理目标。由于心理教师和辅导员,没有对心理学的应用系统科学的学习,很容易造成教育管理的无效性。加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两极化,这都是造成教育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心理学应用过程中,对学生存在歧视心理,一些学生的素质较低,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自身问题比较多,而老师在教育管理中,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从而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另外,在学生的教育工作实施中,由于对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也产生了诸多不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老师只要能够了解学生,让学生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心理学的作用。

(二)学生教育管理中心理学应用策略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就要科学,笔者结合实际对心理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注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才能有效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师生关系是心理学应用成败的关键,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对教师掌握学生各方面信息都有着积极作用,能让教师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来实施教育管理。在心理学的应用中要保障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只有充分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才能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把握罗森塔尔效应。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以及表情等都会比较重视,只有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管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赞扬及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信心,从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注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比较重要,在教育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教育管理的效果。教师的行为及道德素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老师要做好榜样,带动学生发展。

4.增强心理课堂教学效果。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在具体的心理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及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要把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去,积极调整学生心态,将学生的心理辅导及现场教育和随机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不断完善心理辅导机制、构建优化心理辅导队伍。详细充分地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应机制进行操作实施。要充分重视心理辅导队伍的建立,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让心理辅导工作得以科学化展开。

三、结语

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科学应用心理学知识。只有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在学校环境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润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

[2]姜先亮.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2015(14).

[3]刘德芝,王红.课堂教学中教师低效行为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4]赵香元.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教学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4(3).

[5]王鉴,李泽林.教师研究课堂:意义、路径和模式[J].教育研究,2014(9).

[6]黄湘林.浅谈教师合作[J].当代教育论坛,2015(6).

作者:樊红娟 单位:南开大学

第三篇: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研究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思潮、价值取向和信息相互交替和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本身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成长和形成时期,作为青少年学生受教育主要实施阵地的高中,则更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地引导和正确地教育学生。班级是高中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元,班主任则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生、社会、家长的桥梁。因此,高中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可谓任重而道远,班主任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其身份和重要性显得愈发突出。

一、“画方圆,定规矩”,以班规公约来约束和要求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教育的主体,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也是应该正视的现实问题。而要让学生开始有主人翁意识,则要从班规公约开始。在一般情况下,从初中升入高中,会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班干部缺乏威信,学校、班级认同感还未形成,下课喜欢待在教室里,卫生大扫除不知如何展开,对同学不够关心等。要让学生改变不好的习惯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因而制定班规公约是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班主任可以先给学生出如下几个题目:学习之外我该关注什么?我能为班级做什么事?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什么是科学的学习(作息)方式?我所期待的班级氛围……然后抽出专门的时间开一个制定班规公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上述题目提问讨论、发表看法,等大家基本认同后,又逐条以民主集中的方式表决通过,形成一个大部分学生都认可的班规公约。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意愿反映出来的班规公约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同学间关系的融洽和新班风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也会逐步增强。

二、“勤表扬,善安岗”,以先进典型带动后进,使人人有事做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班主任与每位同学的谈话应是一门必修课,通过谈话可以摸清绝大部分学生的个性与习惯,捕捉到一些同学的长处与“闪光点”,我们会经常发现诸如:有的同学学习习惯好,有的学习方法巧,有的组织号召能力强,有的很有卫生清洁意识,有的善于与老师沟通等“闪光点”。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付诸行动。一方面,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先进,“扬善于公堂”,抓住一切可以表扬的机会去表扬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以及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三、“讲科学,表人性”,松紧有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正是基于此,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讲科学”,又要“表人性”,要松紧有度。“讲科学”是指学习与生活的方式、方法要科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将以往学生中科学、有效的经验及学习规律告诉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取舍;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让平时在学习、生活、休息、心理调节等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会课上现身说法。以此来使一些学生少走弯路,促进学习、生活的科学性。“表人性”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下,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措施,适度地“松一下”。

四、“谈协作,扬合力”,重班科协调形成强大合力

有序和无序是一个管理者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直接体现管理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力争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呈现比较稳定的有序状态,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加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记住,班级管理不光是班主任个人的事,也需要加强班科协调,重视其他科任老师作用的发挥。在平时,班主任应经常找科任老师交流,了解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通过与科任老师的交流,一方面能实现班科信息共享,掌握你无法了解的信息;另一方面找学生谈话沟通和开班会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也听得心悦诚服。如果能把各位科任老师的“资源优势”都发掘出来,为学生所用,为班级进步而用,那将使得班级管理越来越有序、越来越好。通过班科间的紧密协作与联系,班级教育教学的合力也将大为增强。

总之,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对学生充满爱心,在工作中既要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又要借助各种有利因素和科任老师的作用,更要自己勤到班、勤备课、勤管理,要有细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换来班级学风的浓厚、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育前景任重而道远。愿每一个教育者都要心甘情愿地承担起这份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陈振五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

第四篇:问题生教育管理思考

一、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跟踪管理

如何教育管理好“问题生”?首先,要确定“问题生”问题的性质,明确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现象、环境必然?是偶然因素还是品质原因、性格必然?根据性质不同,归类建立“问题生”教育管理档案,实行流动开放式档案管理,便于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全面掌握情况,便于随时随地、定向跟踪教育管理,将教育管理“问题生”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便于把同性质“问题生”集中教育管理,性质不同采取的教育管理策略也不同。比如上网问题,中国13亿多人口,近8亿网民,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喜欢上网很正常,绝不能因为学生喜欢上网就认定他是“问题生”,我们要从网络道德、追求与价值、青少年学生当下目标任务、未来发展等方面给学生以正向的教育引导;比如,吸烟、酗酒、小偷小摸、贪玩不学习等不良习惯问题,要从危害性、知识与命运、理想信念等角度加以教育管理;比如,性格缺陷问题,不可将这类学生列入“问题生”行列,否则会更加影响他们的情绪,对这类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等等。这样会使教育管理“问题生”的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公正处理

教育管理好“问题生”首先要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首先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公正处理的原则,不要歧视“问题生”,要把“问题生”和非“问题生”视为在人格、思想和感情上完全平等的个体,让“问题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公平对待,对自己的人格同样尊重,处理起问题来公正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口服心服,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教育管理学生才会游刃有余、成效显著。

三、尊重事实,抓住重点,切中要害

批评教育要在充分掌握、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切中要害,对“症”下“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性要强,力求措辞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接受。只有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更大。

四、真诚面对,用爱感化,赢得信赖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我们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真诚面对“问题生”,要让“问题生”明白:教师的教育管理对他不是有成见,更不是惩罚;而是,师生共同努力帮其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并为此而付出努力。同时,教师要换位思考,理解、体贴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是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为他们的前途命运着想,和他们共同前行。其次,要用爱感化“问题生”。师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用爱去感化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向教师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五、教育技巧,教育手段,深度融合

教育管理学生的技巧和手段是多样的。比如,欣赏、肯定“问题生”,挖掘、指出“问题生”身上的潜能,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信心;比如,采取“刚柔相济”“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待“问题生”做到严格要求、严厉批评与关心爱护、耐心开导相结合;比如,寻找“问题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帮其树立、增强自信心;比如,适当给“问题生”一些宽容,力求点到为止,给他们留有回旋的余地和自省的空间;比如,不在课堂、会场等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与他们的同学、亲朋好友相聚,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等。如何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以挖掘教育管理的最大潜能,应根据问题的性质、轻重、大小,深度融合各种教育技巧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管理的预期目标。除此之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有学生“问题”反复的思想准备。十几岁学生思想不稳定、不成熟,对其教育转化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问题”反复时,教师不要急躁,不要一味指责,不要旧事重提,要理解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这样才不会让教育管理前功尽弃,才会使教育管理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高素霞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中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管理思考

摘要:青少年教育一直是国家扶持的重点,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推动,更多的青少年能获得教育,同时也为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础。由于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心智不稳定,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很有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学困生就是常见的教学问题,如何加强学困生管理,优化教育质量,成为所有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困生;教育管理;对策

数学是教学科目中的难点,其逻辑性强、难点多的特点,且内容较为枯燥,这让一些学生有畏难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成绩较差,这类学生就是学困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有特点,应当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成绩与学习能力。

一、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数学是难点,学生的心智还不稳定

学习数学对不少学生来说是难题,在此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失败与挫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消极、灰心和自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负面评价,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这部分学生会感觉有心无力,甚至害怕学习,没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再学习数学,由于退缩和畏惧,甚至厌恶数学,认为每一次学习都让自己痛苦不堪,恶性循环,失败成为定势。当学生认为失败是必然的,那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则根本无法努力和继续下去。

2.在教学中,学生未被引导参与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接受,而老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要纠正过来还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老师把自己预设成教学主体,首先教师把自己预设成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为客体,就会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缺乏,无法主动有效参与到教学中,学习效果难有提高。

3.学生学习压力大

新课改后,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成为重点,加上现代家庭对孩子期望较高,在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下,幼小的心灵还难以承受着突如其来的压力,每个学生自身智力与素质不同,对于学习压力的承担也有不同,一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容易被影响,形成负面压力,从而影响学习。

二、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教学管理

1.用端正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提高教学水平,保持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情感上,对学生要有耐心、会关心,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特别是对学困生,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找到学困生的问题后,从简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重难点,一起分析教学漏洞,让学生感觉自己并没有被抛弃,老师甚至更重视自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巩固与复习,奠定基础,并督促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是教学主体,老师应注重引导和激发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老师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自己主动学习,才能有进步和提高。其次,老师还要科学引导,面对基础较差的学困生,老师需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兴趣是基础,教学方式是重点,循序渐进很重要,按时辅导不可少。

3.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榜样、扶助与竞争作用

学生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应积极发挥群体的作用,通过班级、小组的力量,一起合作,相互促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年纪相仿的学生,他们之间比起与老师来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没有畏惧也没有不安,都能最真实地表达自己,其思维方式又极为相似,通过小组帮扶和班级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通常更能让其接受,效果也较好。除了合作,适当的竞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提示和认识自己,找出问题和缺点,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这样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有效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是我国教学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得到的启蒙教学也是从这时开始,是培养他们基础能力、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老师来说,转变学困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工作,对于学困生来说,认识自己的学习缺点,学会如何学习,提高成绩,是对未来的负责。作为教师,必须恪守职责,改变学困生,帮助他们重新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宗红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6):13.

[2]金莉.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因素及转化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7):150.

作者:李健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路华小学

第六篇: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够保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理念不仅在企业中得以广泛运用,而且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同样适用。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中已经充分遵守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真正发挥这一理念的优势。本文对当前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建议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高校普遍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管理中充分遵守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本理念有事的发挥,因此,对当前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进行探析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当前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管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中,实践研究要比理论研究更加落后,而且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高等教育管理实践还无法满足当前以人为本的要求[1]。

2.1高校落后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较为严重,普遍存在着责权利高度集中的现象,在干部制度中过于重视资历及学历,这些都不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在高校的管理中集权形式过重使得管理层把管理理解为监控,对高校师生的管理趋于命令,这是严重的官本位意识的体现,与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要求相悖。

2.2盲目急用,没有意识到本校自身的特点

一直以来,高校作为理性组织而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意识中,管理者往往忽视了对师生的情感需求以及个性发展的需求,在管理中过多地注重学校规范的行使,以强调学校的权威性;在管理手段中,往往以命令的形式进行,严重制约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一般要求教师遵守学校的标准来进行,无法发挥教师的个性教学;在管理内容中,复杂而繁琐,教育管理理论众多,广大高校如果不能认清自身特点有所取舍,就无法创造出科学的管理环境,那么以人为本理念的发挥也只能是空话。

3.对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建议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除了学生,还包括高校教师,在制定教学理念时,要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课程及专业选择中,高校管理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己的选择,在组织教学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满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中,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管理者要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他们能够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认识到自身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3.2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师和学生工作的认定,在管理中具有监督与调节作用。通过教师的角度可以发现,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注重对教学技能的评判,而基本没有把教师的个性发展、人格特征等纳入评价体系。其实,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2]。因此,有必要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对教师人格的评价以及适当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具热情;从学生角度可以发现,以往评价中只是单纯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评价,而学生的自身素质等特征都无法体现,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制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时,应该增加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使评价标准更具弹性化。

3.3营造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文化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学校文化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而且其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加凸显。在此,学校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及制度三方面的因素,是学校自身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精神,是其办学理念的良好反应,也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方面。因此,高校应该意识到教育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改变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校的凝聚力增强。

4.结语

以人为本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必须遵守的理念,体现了时展对高校的要求。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评价以及教育文化中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提升高校的竞争力,为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若冰.探析“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大观周刊,2013,(8):135-135.

[2]金沙.我国大学人本管理探析及模式建构[D].大连理工大学,2010.

作者:程洁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