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分析(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高校学生入党前后教育管理衔接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西藏高校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学生入党前后教育管理衔接问题,明确了新发展党员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同等重要,也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新发展党员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创建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建立良好的学校、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体系等措施来解决西藏高校新发展党员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
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后备力量,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党性修养,直接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关系到西藏的长治久安。西藏高校以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完善党员培养模式和日常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学习理念,同时也积极发挥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形势复杂化,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和动机产生了多样化趋势,并且部分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存在对学生党建工作不够熟练等情况,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在西藏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等几所西藏高校的个别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分析了目前西藏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而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一)组织领导。
近年来,西藏各高校运用多种措施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以西藏大学理学院为例,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师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提高党员个人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学院党委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等活动,使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服务广大师生。学院党委开展师生座谈会、开设意见箱、领导接待日、党员爱心基金捐款等活动,深入师生员工,及时掌握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三是建设基层党组织。2003年学院党委刚成立时,设有六个支部,教工支部四个、学生支部两个;现在理学院党委下设有学生党总支一个,教工党支部六个、本科学生党支部五个、研究生党支部一个及挂靠学院党委的协会党组织四个,共计十六个基层党支部。学院在有限的经费中专门设立党建工作专项经费,购买党员学习资料、布置“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室、以及党员参观学习等活动经费,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支部积极主动开展自身建设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一是不断地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机制,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上墙,同时工作过程及时自我监督检查,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二是严格开展新发展党员工作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近些年来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较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和动机产生多样化趋势,这对新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克服困难,认真对待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给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1]同时党员的日常教育与理论学习实行常规化。如,建立“”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等,不断提高了师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生活,以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学术、社区服务、“结对认亲、进班入舍”帮扶工作以及参观学习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党员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地加强,也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上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西藏高校大部分学生党员在各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大局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觉悟较高,积极靠拢党组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以及校纪校规和法律法规,学好自身专业课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以及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二是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较强。很多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或放弃休息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协助学生会、团委以及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学校和学院的校风、学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西藏高校新发展党员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中起到了应有作用,但不能否认部分问题的存在。在新发展党员与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严格,党支部自身建设及建章立制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注重新发展党员的数量,而后天的教育管理相对放松,有些面上做了,但点上没有做好,使党员放松了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出现违纪行为。支部在新发展党员的入党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比如:学生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平时的其他思想表现等没有很好的了解,导致党员质量问题,主要因素:个别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新发展党员有关工作条例,同时对申请入党者的基本情况没有了解好,特别是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重要问题没有把关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需要加强,尤其是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变动较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日常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这主要是每年学生毕业时,学生党组织的党务工作人员又需要换届,容易导致管理上的偏差,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偏低,影响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2]基层党支部平时组织党员理论学习和其他各类活动次数较少、而且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制度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常规工作没有按时开展。部分支部工作有时停留在面上,没有抓到点上,缺乏个别教育或典型教育,主要原因是个别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上级安排才搞一些活动;同时有些支部的主要领导责任性不强、工作方法不当和投入不够。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以及教育管理等相应措施和总体方案;及时帮助和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困难问题,如基层工作指导、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有关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督促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个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结合学校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及时制定支部党建工作预案,如本年度新发展党员工作方案、“”制度、“两学一做”教育等学习和活动计划。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和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真正体现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目前好多基层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而且人员经常变动,特别是学生党支部。从学校或学院的层面引进党务工作专业人员和送出培养等措施提高队伍数量和质量;基层党组织要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集中培训或网络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等措施提高现有人员的党务工作能力;及时换届和选拔优秀党务工作人员。比如优秀党员教师或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基层支部书记工作,同时培养好下一届党务工作人员,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完善。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经调研和访谈,西藏高校学生党员总体上思想政治觉悟较高,党性修养良好,但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等问题。经调查表明,少数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有:有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缺乏了解,带着个人利益或看周围环境和听别人,随风逐流而盲目入党;个别基层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不严格,对学生党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好地学习和宣传。还有部分学生党员纪律意识淡薄,没有足够重视遵守党纪党风的有关要求,甚至有时出现违犯校纪校规,主要因素: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党纪党规没有放在心上,平时学习意识不强和自觉性差;有的服务意识淡薄,体现不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原因有个别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偏低,党员意识不强,缺乏奉献精神;有的缺乏理论知识,学习意识和上进心不强,主要原因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重视在校考试课程学习或就业有关考试准备,而缺乏党性修养、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偏低。[3]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要认识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思想政治觉悟同等重要,应积极引导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一是学生本人要加强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也要深入认识党的纲领和宗旨,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入党动机和理想信念,不断地体现自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思想行为。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业余党校学习、基层党支部活动,也关注广播媒体及时学习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等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三是加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党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把自己的言行举止放进党纪国法的条款中,不管任何场合,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并敢于同歪风邪气等不良行为作斗争。四是加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关心集体和服务群众,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生价值。五是基层党组织应该对广大学生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入党前就掌握党的历史知识和党的纲领宗旨。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特别在学生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等方面严格把关,要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同时基层党组织要注重老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以及“”制度等,来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
(三)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方面。
目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花、网络社会化,社会形势复杂等随时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上党员违法违纪行为也不少,特别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乱用职权,贪污腐败,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抹黑了党员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二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网络社会化等趋势下有些负面言论和观点随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党性修养。三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积极配合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目前有些单位和个人对青年一代培养和关心不够,总是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的是,与自身无关。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容易走向迷途。培养下一代是全社会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同携起手来一定能够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社会风气。一是始终坚持反腐倡廉这一主线,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和整治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断地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管理,网络是把“双刃刀”,各级政府要严格管理。有关部门及时监督和指导,加强正能量舆论引导,让网络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坚决打击、赌博、诈骗等不良社会现象。努力建设和谐、发展文明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共享安居乐业。四是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供各类社会活动场所。如大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各类社团活动和爱国主义参观学习基地。
三、结语
本文以西藏高校学生入党前后教育管理衔接问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党建工作有关要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吴文静.建设系统性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议[J].科技展望,2015,16
[2]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3]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173~176.
作者:多吉次仁
第二篇: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构建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中面对的最为直观的问题即为教育管理问题,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建立是实现院校有效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互动机制的构建需要高校、社会和政府三方面共同合力,建立良好的互动状态,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管理质量,形成互动机制的良好构建。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互动机制;大学生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近年来高校的普遍扩张,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能够输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建立良好稳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互动机制则成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稳定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主要是指在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以各主体都能获得相应利益为原则,将追求高等教育质量最优化作为共同目标,建立互动平台以形成积极活跃的互动氛围,提高政府、社会与高校之间的相互契合。大学生的管理互动机制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最大化提升,也能够加强高校与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契合。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构成表现在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
1.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影响。当前我国的各大高校与政府之间主要是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政府依据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作出要求,并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并适当的调整相关的政策与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急需要高校输送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上,强调不断的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人员培养,并不断的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结构和教学质量。在大环境变化的同时,政府利用其宏观调控手段不断的优化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实际发展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在资金支持、设施采购和师资配备上利用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策支持做出直接干预和管理,体现了高校和政府高度的互动关系,但也导致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
2.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高校在教育质量建设和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其他团体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为高校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需求和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借助社会资源以及企业等社会团体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如共同开展科研合作等互动,高校也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输送大量的人才,将科研和教学转化为实际的社会生产力。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有着显著的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但实际的互动过程却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提高过程中,企业和社会发展往往更加要求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大学生的管理和实践往往会安排在基层岗位,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具体策略
1.强化互动机制的构建理念。有效构建大学生的管理互动机制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提高,能够有力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互动机制构建的理念是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建设的基础,因此从思想意识和主观行动上都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对接。高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科学研发、社会实践、文化技能等多个方面间建立全面的构建理论和思维状态,各高校应该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形式教学上进行结合,将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高效融合,从而实现专业性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2.构建积极的互动机制相关政策和制度平台。政策、制度保障是互动机制开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只有建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相呼应的政策和制度,才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过程的融合和发展,积极出台相关的创新和实践教学模式奖励办法,为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源支持和政策支持。积极构建教学、科研、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化的优势学科教育和学生能力管理,以完备的政策制度作为后盾支撑,为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通过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促进校内外管理互动的环境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政策制定、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整个管理互动机制过程中,作为主体角色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3.构建管理互动机制的多重载体和模式。无论是普通大学生的培养或是杰出人才的培养过程,都需要科学的实践载体作为依托,而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模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或是和管理互动机制能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具备明显的实践特征,只有构建完善的载体和有效的模式才能够使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各个因素和主体间实现有效的对接和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课堂和实践的多重载体建设,建立实验中心、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创业基地等一系列多形式的载体。完善的实践载体为依托,将实践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的创新培养,促进学生、学校和社会、政府的相互互动。
三、结语
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构建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和重点课题,同时也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基本要求,管理互动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共同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够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逄丽红,于春洋,杨志昌.论构建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0-31.
[2]莫辰瑗,孙文娟.如何构建大学生管理的互动机制[J].科研.2016(7):29.
作者:杨琴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摘要: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差、成人意识、责任感不强及辅导员、学生权利责任边界不清等问题。契约理念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本质追求。
关键词:契约理念;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
契约即合同,是规定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契约一般分为显性契约(文件契约)与隐形契约(心理契约)。契约理念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一、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自我意识缺乏,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大学教育管理的一切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主人翁”意识不强,主体地位不突出。学生缺乏主动成长成才意识,自我意识不强,学校教育管理难以取得实效。其次,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差、自制力弱。大学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后,面临学习生活环境的较大变化,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转变。不少大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客观存在“等人管”“靠人管”“要我学”等情况,部分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再次,学生成人意识、责任感不强。大学生在中学期间被迫学习、被安排时间和被选择专业志愿的情况颇多,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存在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为自己负责、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迷失目标。最后,辅导员、学生权利责任边界不清。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需要处理大量矛盾。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责任和权利划定不清的困惑,容易造成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二、契约理念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契约理念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在高校常教育管理中科学界定学生和学校的权利、义务,并逐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契约化管理体系,对于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
(二)契约理念加强大学生主体、责任、守信意识
契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通过签订契约强化其主体地位,在履行契约的过程体现契约精神,加强其守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构建基于契约理念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制度
(一)以文件契约作为显性契约
1.学习契约辅导员与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科目较多同学,连同本宿舍同学、学生家长共同签订学习互帮契约,内容包括: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辅导员定期谈心谈话监督鼓励措施、同宿舍学习较好同学监督、互帮互助义务、同学未来学习计划及个人承诺、家长定期联络关心机制等内容。2.生活契约辅导员作为监督人,以班级各宿舍为单位,宿舍成员相互协商,订制友好相处、共同成长契约。内容包括:学校宿舍管理条例摘录、宿舍成员卫生值日制度及惩罚制度、宿舍成员作息安排制度、宿舍成员设立共同目标、学习互帮互助条约等。3.品行契约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不同班级特点,学生班集体签订品行契约,包括学校关于诚信考试管理规定、学校关于创建文明食堂管理规定、国家学校关于做文明大学生行为规范摘录、班级同学不文明行为举报和曝光机制。辅导员和班委作为主要监督人,受理同学不文明行为举报。
(二)以心理契约作为隐性契约
心理契约是文件契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实现管理双方的良性互动,激发被管理者的潜在动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文件契约制定前双向充分沟通辅导员老师通过主题班会、个人谈心等,充分引导学生认识文件契约的重要作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制订文件契约能反映绝大部分学生意愿,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2.文件契约履行过程中加强激励学生在遵守诺言、履行学习契约、生活契约与品行契约等显性契约过程中,借助心理激励和心理暗示激励学生,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和有效性的同步共建。3.文件契约实施后注意总结和考评辅导员老师应充分掌握不同年级、班级学生心理预期变化规律,不同年级、班级文件契约实施一定阶段后,适时调整文件契约内容,使其切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同时,辅导员老师应根据心理契约的变化,对文件契约实施效果建立动态考评体系。四、结语高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构建基于契约理念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管理制度,努力创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本质追求[2]。
参考文献:
[1]刘龙洲.论大学生权益意识与契约管理模式的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4(3).
[2]王庆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契约嵌入[J].教育评论,2014(7).
作者:钱德年 刘昕雨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其中以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为主的“微时代”造就了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其社交范围以及社交内容影响着一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现对“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高校;教育管理
聊天软件的开发,使得整个时代进入到了“微时代”,其中微博动态、微信聊天、腾讯QQ等一些聊天工具较为流行,而“微时代”则由通讯信息化和通讯工具技术为基础,组成的新型的“微时代”,这种新型的组成元素也成为了时代的标志性象征。“微时代”已经覆盖全球,也标志着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且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例如:生活聊天方式,可以通过电子书的分享,心灵鸡汤的转发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工作方式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共享进行沟通事务;“微时代”不仅对生活有影响,更涉及到了高校下的教学,大学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和电子化信息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与之前封闭环境授课相比,其获取速度较快,内容较为多元化。由此看来,“微时代”的来临使得各高校环境完全处于开放中,且带来的管理也变得十分复杂。
一、“微时代”的来临对高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传统教育与信息共享的差异性
“微时代”的开放性使得传统教育环境成为网络和学生无监管、阻碍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无法通过有效的监管和筛选,对管理学生方面有一定困难,其中包含涉及黄、赌、诈骗等违法信息,使得教育环境不能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控制,且处于被动管理,直接影响到了传统教育的主导性。通过聊天工具大学生在无有效监管的环境下,容易接触到不切合实际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不健康思想,而就大数据时代而言,信息化已经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更便捷,各国将这种信息化平台作为攻击大学生思想强有力的工具,主要是对我国“微领域”的入侵,并将西方国家腐朽的思想、不正确的价值观、迂腐的观念和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共享于信息化平台上,大学生阅览后对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由于“微时代”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不真实的个人信息和虚拟化的信息,这使得传播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无约束,从而导致教育者对大量流入的信息无法有效的控制,阻碍了高校就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也使今后开展的教育模式更加难上加难。
(二)“微时代”对教育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侧重于资历较深的教师,大部分的师资力量都是经过严格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实习、实际操作才能持证上岗,一般教育方式是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集体授课,所以,在同等学习和教学年限的条件下,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相比使用新时代产物的数量和频率将少的多,然而就目前的教学形式而言,无法与现在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时代并驾齐驱,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抵触新型的信息化共享方式。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师会遇到新型教育模式的冲击,一般主要表现于信息的公开化,例如:教师对在校大学生教授的知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方信息平台获取,还有一些大学生熟知网络用语和新闻热点,教师得到的信息却较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共享平台的知识传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形式、内容较为多样化,涵盖的领域也较为广泛,是个新型的知识库,而且随着人们的认知、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这样的知识库也会丰富起来。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那么,很难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迎合时代脚步,转换传统教学模式
一般事务总是有两面性,而“微时代”虽然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是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可以借助“微时代”下的各种网络平台,传播途径等工具,应用于现在的教学管理中,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可实施性。为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教育工作者应开发信息时代所带给管理工作的无限潜力,如果教育工作者用新型聊天工具与在校学生进行沟通,那么就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对教育管理的管控。在未进入“微时代”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只是单一的一对多集体授课形式,但是在新时代下大学生已经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改为更能接受的多元化信息化网络教育。综上所述,这种思维的转换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提升知识层次,提高教育工作者网络认知
教育工作者怎样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对教育管理的认知,已经成为在“微时代”大环境下的关键环节。那么首先,给予教育者、管理者一定的网络平台,通过多方面途径了解相关信息,也能提升使用者对网络平台的运用。近年大学生一般通过聊天工具进行线上沟通,而微信聊天工具的运用已经引领主潮流,所以教育管理者需要熟知微信的使用方法和所有功能。其次,针对网络传播信息内容的不可控,需要教育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积极向上、具有中华美德的信息,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控制和传播,大大的减少违法信息的传播数量,有效控制不健康思想的传播,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促进教学者对信息教育管理理念的认知
为了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年龄限制、学习习惯等特点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首先,尽可能规避传统教育,多采用网络化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一般学校可通过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更新共享信息。而且教育者与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其次,需要教育者对授课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相关内容进行改编,再借助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分享;最后,教育者通过网络转换语言体系,可以增进与大学生的距离;而师生关系的转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之前的师生关系转换为朋友关系。
三、结束语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繁杂的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变得可以按照时间来计算变化周期,变得可以将繁重的工作简单化,但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仍然有很多碰撞需要慢慢磨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针对学生的管理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分析“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姜文博 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