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探究

摘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衡量标准之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则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关键,更是我国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探析了该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日益完善。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外友好关系,我国正继续加大引进国外人才的力度,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完善教育管理措施。因此,深入了解、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切实解决留学生在华的各方面问题,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序化、规模化、制度化,逐渐形成细化、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华师)是我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华师也正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华师实施“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战略的重要举措。从1950年该校接收第一批留学生至今,学生国际化排名不断提高,2017年以留学生比例2.53%居全国高校学生国际化排名第77位。为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该校专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及网站平台,设立全国网络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国际注册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等机构。另一方面,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该类专业排名第三,但该专业来华留学生数量并不多,管理与培养留学生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由此,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不断规模化、制度化的同时,分析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助于完善管理细节,使管理合理化、健全化、国际化。

二、存在问题

(一)生源比例方面

华师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较稳定(见图1)。截至2016年,该校留学生人数达到4000余人,但留学生的生源国和专业选择上不平衡,具体如: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位居前列,且留学生选择的专业集中于教育学、政治学、汉语、经济学、文学、心理学等学科。其中,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少。一方面,尽管该校目前总体的留学生生源以非学历生为主,但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主要以学历生为主。学历生汉语水平相对较高,为学习、生活、文化、思想交流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留学生适应文化与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对汉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外优秀人才的引入,阻碍了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生源中短期生居多,长期生相对较少。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课程、学生工作的统一管理,而且会阻碍打造“华师”品牌,不利于华师在留学生生源地的口碑宣传,为该校引进优秀人才带来阻力。此外,该专业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的发展程度有限,这一点也会阻碍该专业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二)培养模式方面

由于各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水平不同,来华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各异,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为确定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增加了一定难度[2]。尽管华师招收来华留学生已有五十余年历史,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该校仍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样存在诸多不足。第一,传统的授课方式与评价方式对来华留学生并不完全适用。各国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其所适用的文化教育制度也存在差异。许多西方国家的授课及评价方式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活动。因此,许多来华留学生不能适应中国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不利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第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全英文授课课程尚未开设,课程衔接部分也尚未完善。目前,该专业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高,基本不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教育技术学专业未来几年将会加大对非学历生的招收力度,有限的汉语水平将会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阻力,因此,全英文授课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部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类课程与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衔接方面,呈现衔接不紧密甚至脱节的状况,导致学生出现部分课程专业知识缺失的现象,给学习带来一定阻力。第三,管理与教学分隔所导致的脱节现象。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管理方面由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因此,培养过程中,不免出现教学单位只负责教学,管理单位只负责管理的现象[3]。各部门未能及时协调工作,给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不利于留学生的培养。

(三)文化交融方面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同专业的本国学生不同。因此,该校将留学生与本国学生分开管理。为加强留学生之间的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华师每年度举办留学生朗诵比赛、消防演习、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但此类活动的主体均为来华留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减少了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的交流,不利于来华留学生融入本土文化。而且,该校在举办节假日主题活动方面还是空白,不利于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管理工作方面

教育信息化是创建现代化教学的必由之路。华师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并设有专门的网站,使用语言为中英文。学生可通过网站查询相关消息、所修课程时间安排等,基本顺应留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相应地,教育技术专业所在院系也设有英文版本的网站,以供留学生查询个人资料、所修课程等信息。但该英文网站存在一定不足,如英文网站信息更新比较慢、网站功能不齐全、英文版公告信息不健全、留学生信息数据库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调整接收政策,改善生源质量

来华留学生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尽管高校接收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却始终存在着高校在校留学生比例不高、学历与非学历生比例失衡、生源国别分布不均衡、来华所选专业比例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30来年,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单一由政府提供奖学金逐步转向以自费来华留学生为主;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体由政府转变为高校,招生权逐步由政府下放给高校;由重视总体规模的扩张,逐步走向兼顾规模、培养质量、学历层次。[4]就华师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招收而言,一方面,应在保证规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学历留学生的比例,尤其是研究生层面。应继续扩大原有学历生的招收数量,加大对非学历生的招收,并对非学历生的水平提出合理的要求,以保证今后留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该专业应增加外语授课的学历课程,吸引更多优秀国外人才,鼓励本国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优化该专业生源结构。

(二)完善课程结构,提高培养人才质量

第一,华师需要对全校来华留学生及相关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师生心目中所认可的恰当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并结合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改善具体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做到既能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水平,帮助各位导师指导学生朝着最佳方向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华师需要大力引进能以全英文授课的各专业优质教师[5],尤其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这一措施不仅可以为扩大非学历生的招收规模奠定基础,增加学校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国外人才,而且可以改善该专业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国际化水平。第三,学校各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需要及时沟通、协调工作。成立专门的教学研讨组和教务管理团队,定期就教学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协力解决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关爱每一位来华留学生。

(三)丰富文化活动,营造国际化学校气氛

丰富文化活动,应以促进留学生了解本国文化,增进其与本国学生的交流为主要目的华师每年举办“桂子山美食节”,各国留学生展示各国的特色美食和特色文化,给予该校本国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平台,同时给予来华留学生展示生源国文化的机会。在我国重大节假日,可组织来华留学生参与相关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与此同时,应鼓励本国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中外学生间的交流,营造国际化的学校氛围。

(四)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

学校应在现有基础上,做好网络维护、功能开发、数据管理工作[7]。例如,在相关网站上添加一站式报道功能,让学生在来校报到时能够在院系网站上完成所有的信息填写工作,到校直接入住宿舍;添加在线汉语授课功能,让学生通过学校内网随时随地学习汉语,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招收非学历生提供必要条件;添加网站咨询服务,由学校聘请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在网站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实时辅导,如此既能保护学生隐私,也能做到切实帮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不适。同时,这些功能的添加和完善也有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留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在教育行业中的相关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桂强.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招生简章[EB/OL].cice.ccnu.edu.cn,2017-01-13.

[2]来华留学网,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R].北京:赛尔互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7.

[3]翟冠平.通化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5-6.

[4]刘扬,王怡伟.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73-80.

[5]刘晗,林颖,包华.搭建中外交流平台助力学校国际化进程[J].化工高等教育,2017(5):31-36.

[6]吴丹.文化差异下的高校留学生管理策略分析[J].高教学刊,2017(20):162-164.

[7]赵厦.基于教育国际化的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6):29-31.

作者:胡征兵 贾琴琴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