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邢襄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邢襄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邢襄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邢襄文化的特质分析入手,阐述了邢台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经过归纳总结,从中找出特有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提取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乡村景观设计改造升级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现状和特色,运用艺术手法加以诠释演绎,把邢襄文化应用到乡村景观设计要素中去。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邢襄文化;格局基调;设计要素

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主要以大地自然景观为版图,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辅以人文景观、劳作过程和自然环境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与城市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不同,乡村景观所表达的是当地原生态的美和自然而然的文化。这些美与文化属于特定的文化符号,彰显着乡村的文化景观艺术和纯真质朴的特质。我国著名诗词家王安石在其诗词中写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通过对建筑格局、花木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湖阴先生院落的整洁闲雅和周边景色的山明水秀跃然纸上。2013年党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在改造升级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抓住乡村延续下来的区域文化和人文景观。在建设过程中,既不能将村落的人文景观建设过于现代化而缺乏乡土味,也不能照搬原来的传统村落做法而使乡村气息过于沉重,这就需要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乡村景观做出理性判断,美丽乡村景观的建设应该在继承传统乡村区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而营造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的乡村景观。

2邢襄文化特质分析

在一个地域中,其文化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文化特质、历史遗风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反映着区域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社会使命,众多特定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该区域文化特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区域文化的传承使景观文脉和内涵源远流长。独特的邢襄文化亦是邢台市乡村景观建设中重点汲取的文化内涵。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梁漱溟在关于民族文化的问题中指出,“中国的文化之根在农村”。可见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2.1五朝古都。

邢台具有辉煌的绚烂文明以及悠长的建城史。在其3500年里,经历过商朝国都、邢国国都、赵国国都、常山国国都和后赵国都等五朝的古都,前后历经约600余年,其文化具有悠久的影响力。邢台是河北省内在历史上做过国都最久的城市。这些古都文化作为代表符号是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2郭守敬文化。

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制完成了《授时历》,在当时是一部非常精良的历法。在当时仪器和设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经过严密的推演计算,计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公转的实际时间相比,仅仅差26秒钟,可见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在这方面,西方的《格里高利历》比《授时历》晚300多年。

2.3邢窑文化。

邢窑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是中国白瓷发祥地,在历史上素来具有“邢州白瓷甲天下”的美誉。邢州白瓷的诞生,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成为北方生产白瓷的中心。我国著名的茶圣陆羽,在其著作中记载有“邢瓷类银似雪”。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其《茶瓯》中说,“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魂起”。邢窑瓷,胎质细洁如糯,釉面雪白如玉,油润光亮。敲之音如琴,妙音悦耳。造型庄重丰腴,雍容华贵,形态极为美丽。

2.4太行山文化。

邢襄西麓,巍巍太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凝聚着中华人民无尽的智慧和文化。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以及后羿射日等,反映了人们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经过众多的历练和磨难,造就了人们刚毅强悍、大无畏的民族性格。在血雨腥风和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太行儿女意气风发、前赴后继。在红色文化的带领下,激励并指引着优秀的人民百折不挠、奋勇前进,成为人们斗志昂扬、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

2.5乡村独特民俗文化。

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环境、历史、习俗和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邢襄文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感的同时,准确定位乡村人文景观的文化特性。“一步一世界,大同大不同”。在邢襄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村庄的实际情况,有继承有发扬,有重点有取舍,寻找文化景观中的大不同,进而防止所有乡村景观千篇一律地运用邢襄文化的代表,避免形成同质化。

3乡村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3.1发掘乡村人文景观的总体格局基调。

把文化特色以文化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乡村名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倡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的去保护“古文化”。每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吸取以上文化元素的同时,注重保护当下的文化元素,在眼下乡村文化景观升级改造的同时,形成文化文脉的延续,展现乡村的文化传承。不同的村庄具有不同的文化和环境特质。在人文景观营造的过程中,有的重在表现原生态的地理地貌,有的重在表现当地的民风习俗,有的重在表现文化故事。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展现其主要特色。

3.2建筑景观。

乡村建筑是乡村的独特景观,承载了村落文化和时代烙印。乡村建筑景观的改造升级,要注重对乡村所承载的生态文化、村落文化的展现和传承。以邢台市英谈村为例,建筑材料均为红石材料,巧妙地运用了地方材料,千百年来一直这样延续下来。英谈村为山区古寨,石材的保暖以及防潮等方面有局限性。我们在注意保护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发掘传统建造技术的宝贵经验加以优化改良,引入新的技术。比如在建筑中运用木质材料,既可以起到保温防潮的效果,又能体现乡村自然的特色,构建特色景观。

3.3庭院景观。

乡村庭院是乡村建筑外围的休闲场所,是乡村生活休闲的重要载体。乡村庭院景观的升级,要把庭院从生产转向休闲生活的过渡风貌,营造乡村特色的休闲感受。水车、石磨和古井这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观小品,经过艺术再加工,比如表面喷涂和摆放形式等,以此来体现乡土气息。还有,乡风淳朴、陈旧的桌椅以及座榻等,除了是一片淳静的休闲天地之外,也是一种融于乡土环境的特色庭院景观。庭院中,错落有致地摆放一些白瓷,使之形成组合小品景观,既能丰富庭院的文化层次,还能激发其活力。

3.4道路景观。

道路在视觉上属于线状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综合景观体系,是建筑景观、庭院景观、道路景观以及田园景观得以联系的纽带。道路景观主要由道路两侧垂直面的景观、水平面的景观以及路口特色景观所构成。道路不但承载了交通功能,更能很好地以序列的方式展现当地的文化。设计过程中,把古迹、人物石雕以及民风民俗小品作为主要设计和保护对象,并结合周边的环境特色,以点带线,把重要的文化景观以序列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道路两旁放置郭守敬或当地有名人物的石雕人像,民风民俗小品等,来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3.5田园景观。

田园景观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在传统意义上是劳作场所,是主要的乡村自然景观文化的承载地。乡村中的动植物、大地和农具等,都是田园景观重要的构成元素。乡村田园景观的升级,要实现农业劳作和文化的完美衔接,构建欢乐无穷的农业体验场所。

4结语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应该把地域文化作为出发点,还原乡村本来的场所精神,留住时光,留住文化。通过景观升级改造,保护乡村中的历史文化,展示乡村美丽,使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本课题为2017年度邢台市社科发展研究调研课题,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xtskfz2017060

参考文献

[1]朱霞,谢小玲.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7):142~144.

[2]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

[3]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7.

作者:张文松 曹小兵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