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习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持续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旅游为主题的农村景观设计也渐渐成为了热门的解决方案。本文从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定义出发,通过项目案例简要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目标及原则,希望能够为构建美丽新农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新农村;现代农村;旅游景观设计
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概述
城市范围外,与人类聚居及相关行为有关的景观空间统称为农村景观,用以供游客观光游玩的景观则为农村旅游景观。农村旅游景观分为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两大类。本文立足地方实际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综合考虑地方核心资源因素,努力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增强乡村现代旅游景观体验。在规划设计上作出将景观设计与体验设计结合起来作为新农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的主要对策,在此认知上,应在保护和优化农村资源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本地的地域文化历史和发展现状出发,积极探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2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案例———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
港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西,东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南距崇明对外主要口岸———南门港3km,西与庙镇一依带水,北与东平社区接壤。北双村位于港西镇南边村域范围近似不规则长方形,东靠三湾公路,南临洋山河,西连小竖河,北侧与盘西村呈现不规则进退相连。局部穿过港庙公路,村域交通十分便利。
2.1乡村建设现状分析
2.1.1村域历史。北双村原称港西五大队,1984年改名为北双村。湾北村原称六大队,1984年改为湾北村。2002年4月北双村与湾北村合并为现北双村。总人口3017人,其中本村户数1196户,本地人口2734人,农保人口2354人,镇保人口241人,城镇人口139人,外来人口283人。耕地240.33hm2,粮田136.73hm2,常年菜田48.93hm2,林地53.33hm2,鱼塘0.67hm2,畜禽场0.2hm2。北双村先后获得过先进村、整洁村、生态文明村、上海市卫生村、崇明县科技示范村、崇明县美好家园示范区,早在1990年北双村全国农村长期固定观察点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单位等荣誉(资料来源:查阅港西镇镇志、北双村档案室统计数据)。2.1.2道路交通。村落道路已实现大面积硬化,但局部道路较窄部分道路,需拓宽处理。2.1.3建筑风貌。建筑分布成条状、密度不高,单体形式多样、新旧陈杂,多为二层建筑,部分一、三层。2.1.4水系。村内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保洁良好,无垃圾、漂浮物,连通情况一般。2.1.5生态林带。现有生态林带为低端配植,品质有待提升。2.1.6农田。村庄周边相对集中分布:(1)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较高;(2)蔬果大棚,场地三湾公路两侧分布大面积蔬果大棚。(3)现状果林,现状果林多为梨园、葡萄园等,已初具规模,采摘、观景层次较初级。本区块的资源特色:三湾公路两侧拥有丰富的景观特色资源———生态农庄。根据对北双村现状情况的分析,以北双村核心资源(农:农庄,水:河道水系,田园:所有农田,林:生态林、果林)和现有特色合作社为基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资源特色,发挥崇明岛“原汁原味”本土特色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优势,全力发展生态、绿色、人文、智慧和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整合江水田园林的核心资源,打造“生态共享的农业公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发展方向,分别为:(1)共享农庄交相呼应;(2)创建生态农业旅游新模式;(3)水田交融、中国式自然、原生态田园;(4)四季有景、四季有花、花海绚丽生态村;(5)引入智慧城市家具、构建宜居有竞争力优势的示范生态村。
2.2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通过对提升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景观项目的设计和思考,总结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策略,具体如下。2.2.1注重传承地域传统。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经过长期发展慢慢沉淀下来的特有风俗礼仪、道德及习惯的总和,它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历史性。人们在进行旅游景观规划与开发时,一定要突出展示景观的地域特色,才能设计出与本地地域文化和民族风险相协调的景观结构类型。以至今已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桐庐县的乡村建设为例,桐庐县坚持城乡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原则,目前该县已有14个村庄已列入或正在申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了解,桐庐县早在2011年就明确提出了“全域景区化”的乡村建设新理念,将每个示范村都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进而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除注重保护传统外,桐庐县还通过适度开发让传统村落形成了新的经济活力。如合村乡充分利用自身优质的生态资源,引进外资打造了一处绝佳的漂流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同样的还有戴家山的民宿设计,慢生活品牌效应甚至吸引了大量外国友人。2.2.2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多感官体验。从我国目前的农村旅游景观设计来看,大多都比较重视游客视觉上的冲击感。然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对景观设计及旅游体验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因此在设计旅游景观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元素为游客营造出层次更为丰富的多感官体验。如设计师可灵活运用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应用不同材料和植物,调动游客的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让游客有着更加优质的体验印象。2.2.3重视体验编排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确定设计主题后,围绕这一主题的思想和情节使用某种景观符号代替,然后再通过围绕主题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编排方式称之为体验编排。在新农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中应用体验编排可提升旅游景观的层次感和感染力,同时还可加深游客的游玩体验与印象。在体验编排中,为了满足游客的感官体验并传达出能够支持主题的情节思想,设计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不少农村景观中常见的复古造型的器具雕塑、随意摆放的务农器具、古朴藤椅等景观元素,这些景观都是静止的,但却能够使游客产生无限的联想。这些景观元素所构成的景观节点都是由情节特色的,设计师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景观空间设计连接起这些景观节点后即可形成合理的前后逻辑关系。2.2.4合理选择景观材料与设计技术。旅游景观设计的材料种类极多,有木材、塑铝板、有机复合涂料、混凝土、纳米材料等现代材料,当然也有可就地取材的砖、瓦、石、木、土等传统材料。在选择材料时,首先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构景、就地选材的原则,一方面可大大节省景观设计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保留并展现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现代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与审美习惯,因此在设计时应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有机融合起来,既要保留传统韵味,也要展示出新时代的光彩。此外,在用材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特性是否与景观所在地的环境相宜。以北双村为例,村内水系较多,连通不足,在解决措施上采用连通水系,增加湿地,净化水体(如图3)。总之,在选取景观材料时,不仅要遵循因地取材的基本原则,还要勇于创新和探索,积极尝试新材料的应用,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与使用习惯。2.2.5结合数字智慧构成智慧绿色信息大体系。在数字时代,通过网络宣传传播是快捷迅速的。可以通过制作乡村二维码,让游客通过下载乡村APP。了解乡村上的景点内容和相关活动。并在APP中加入管理措施,鼓励游客拍摄在岛上的不文明现象上传至相应的APP板块,让游客间相互监督。从而减轻乡村的管理成本,有效丰富加强管理措施。让游客和居民认可“爱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理念,同时又能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智能。
2.3乡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的目标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乡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也要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具体而言,乡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2.3.1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着重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并通过干净整洁、自然协调的环境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素质,推动一种和谐健康农村氛围的形成。2.3.2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管是城市景观设计还是农村景观设计,其根本目的均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在进行新农村现代旅游景观规划时,不仅要重视人们的视觉美感,还要对农村景观环境加以优化配置,以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2.3.3进一步发展农村旅游业。深入农村可以发现,农村有大量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景观,如老建筑、名人故居、梯田、果园、油菜花等,这些极具农村特色的景观可吸引久居城市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因此,在设计现代旅游景观时,应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景观促进农村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结语
乡村现代旅游景观设计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学者文献以及笔者在实际项目设计中的案例,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新农村景观规划与开发的思路与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并引发更多的思考与重视,以促进我国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存琛,陆明华,何智明.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6(20)
[2]黄晓璐.乡村旅游景观整治规划设计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5)
[3]杨强,盛锴.村居意象系统与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及利用[J].城市问题,2011(5)
[4]于潇倩.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1(6)
[5]陈友华.农村旅游景观设计浅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作者:张国华 单位: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