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生态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城镇化大环境下,生态城市理论和实践研究再一次博得整个学界的关注,城市设计在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对景观建设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最优景观格局理论,在尊重城市原始景观格局的情况下,对大型斑块及廊道系统予以保留,主张增加绿色廊道以及小型自然斑块,促进斑块边缘物质交流,构建适合地区、符合生态性要求及可永续性发展的景观规划,以生态城市设计和绿色街区为主题,构建绿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词:城市设计;绿色街区;景观生态
本世纪初,生态城市概念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去,加深对生态城市及理论的研究。在当前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生态城市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全面化、制度化、多元化。07年中国迈进“生态城”圈子。掀起一波生态城的风潮,同时也出现了像根基不稳、资源分配不当、规划方式粗狂、竣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绿色城市的建设前提是在保护景观生态情况下实施,设计施工应以景观生态学为出发点,形成保护与发展共生的模式。结合景观生态学最优景观格局,集中———分散相结合,根据城市居民所需和城市发展现状,设计出又宜居又能符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设计方法。
1景观生态学最优景观格局理论
Forman和Godron提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空间格局最基本的模式,对各种类型的景观具有普遍适应性。其后Forman等又提出不可替代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景观规划中位于首位且不能被替代,即几个较大的自然植物斑块为水源涵养提供能源,同时廊道系统维护水源,满足其空间需求。不可替代格局通过不断发展转化为最优景观格局,即集中———分散模式。以生态空间理论作为依据,大部分学者观点认为这就是最优化的景观格局。其主要特点:土地集约来制约大型斑块整体性;增加自然斑块;斑块边缘布置居所。在确保原有植被斑块情况下,对天然植被斑块数目增多,整合景观格局,使聚落、农田和自然植被斑块呈现出“大汇合、小分流”的模式,确保生物及景观的多样性。
2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原则
结合景观生态学,对大型绿道、水系、公园和广场斑块以及斑块边缘加以保护;城市廊道由道路、河溪以及绿带等组成。其中道路为主脉络,连接其它斑块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起到斑块与斑块物质、物种交流以及维护生态稳定性。尊重原始廊道系统,尽量保留原始路网。道路廊道拓宽或种植绿化来保证生态多样性。城市水体系统以及绿带对生态系统甚至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起重大作用。城市建设中应保留该部分廊道,同时充分利用其生态价值及美学价值,构造景观结构的多样性。在原始景观格局增添绿色廊道以及小型原始斑块并适当开发。城市建设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毁坏。加大土地利用率,控制建设用地,对城市斑块及廊道系统营造出人工生态系统。
3景观生态导向下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低冲击原理,街道自然雨水管理与道路景观建设相结合,后来逐步扩大到生态、节能和海绵系统领域。绿色街道设计以人行道和道路中间地带的种植区作为重点设计内容。在街道植被种植类型方面主要是以行道树为主,种植方式上采用连续种植带,不需要种植的区域栽种其他植被护根,降低暴雨径流和不透水地面。照明方面,最大程度的运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灯具等,也可以尝试在路面、景观铺装上的运用太阳能,巧妙运用设计,将太阳能与路面和铺装结合起来。以生态设计为主的城市建筑规划,应具备生态节能、区域性和技术适用性原则。关注结构美学、区域文化、古典建筑技艺的继承,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其形式、风格、色彩等是否呼应城市整体生态设计。其中生态建筑形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生态节能。生态建筑外形设计更多应考虑区域性原理。江南水乡建筑、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西南吊脚楼等,都是与地方气候条件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而其建筑语汇也历经时代的发展变迁,在兼顾个性创新和地域文脉的同时,实现传统艺术思维与现代建筑技术的有机融合。绿色建设物中的环境设计主要内容是屋顶花园、空中花园、建设物立面绿化等。空中花园改善环境吸收热量,而且对视觉和心理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屋顶花园和建筑立面绿化提高屋面和建筑表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在现实设计过程,运用现有条件将植物和水景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互利共赢的状态,同时展现出“壶中天地、微型山水”的意境。屋顶花园主要包含建筑物结构层板、保温隔热层板、防水层板和绿化栽种区几部分组成,绿化栽种区是通过过滤、植被、过滤、排水、种植基质几大层构成。当前,屋顶绿化已经掌握了技术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政府政策支持、技术研究到实践应用、市场推广的屋顶绿化系统。
4小结
绿色繁衍出来的就是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理念。时代更替,社会发展,绿色也开始具备了更深远和更广的寓意,包含生态、康健、和谐、安全等意思。绿色城市景观规划作为系统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必须优先考虑城市、构筑物、景观于一体的设计,充分展示出城市设计的系统性、生态性、区域性和技术合适性,预防设计之间的分裂和断层。同时,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应把眼光放在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认知上,尽量摆脱粗犷的规划设计,焦点集中在城市设计的实际项目中。以自然生态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用长远的眼光处理问题,从点滴做起,为生态城市设计建设一套系统成体系的方法体系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晗.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的应用与研究[J].城乡建设,2016(10):68-69.
[3]孙晓峰.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对策及实现途径[J].建筑学报,2010,(11):86-89.
[4]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5]陈天,臧鑫宇,王峤.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5,(7):63-69;76.
作者:崔伶竹 单位:吉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