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传承及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传承及滨水景观设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传承及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指出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河流,河流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城市的发展规模,因此很多城市都有一条母亲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复兴也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由于城市滨水空间一般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滨水空间的文化传承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为打破滨水景观设计趋同化现象,以松西河的景观提升为例,对滨水空间的文化传承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通过文化植入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关键词:文化传承;景观设计;滨水景观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表现出文化趋同现象。城市滨水景观越来越缺少当地的文化特色,形成有“绿化”没“文化”、千城一面的绿化工程。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对于传承城市的历史、展现城市的底蕴、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从多方面对滨水景观中的文化传承予以思考,并运用于松西河景观设计的实践之中[1,2]。

2项目背景

项目基地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中心城区一线滨江滩地,设计面积约200hm2。松西河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展示廊道,升级滩地滨江景观,可以形成一河穿城、水清岸绿的城市空间景观,并对现状老城区的环境品质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在景观设计中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与运用。松滋特色文化丰富多样,本项目文化传承分为时代文化、文化肌理、文化叙事、文化风景记忆、历史文脉传承。按照不同的文化类型,将其以不同的形式植入到景观设计中,赋予景观以独特的松滋文化内涵。

3问题与挑战

3.1忽视文化传承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但是却经常看到千篇一律的滨水景观带建设。究其原因,其实是普通人忽视了文化传承意识与责任。要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个人做起,让文化意识深入人心。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身边人、影响下一代[3]。

3.2文化难以用景观表现

在项目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松滋虽然也有很多当地文化,但是分布零散、文化内涵缺乏深度。如松滋的水文化———松滋河,为荆江河段分泄江流的主要河道之一,亦为“荆南四口”之首。主城内的松西河是城市的母亲河和主要的自然生态廊道,对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但是再想深度挖掘一些文化内涵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却非常困难。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文化点,并把它用景观的手法表现出来。

3.3特色文化知名度不高

松滋是历史悠久的酿酒胜地,有“酒城”的别称,著名的白云边酒厂就坐落于此。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美酒绝句,白云边酒由此得名。但是人们在想到酒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茅台、五粮液,很少会第一时间想到白云边。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特色文化知名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4文化需求急迫

在以往的项目中,很多业主会忽视景观文化的设计。但是松滋业主和文化人却非常珍视,希望松西河的景观设计能全面展示他们的文化,并使之传承下去。可惜项目所在地本身拥有的文化分量不够,与业主迫切的文化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不少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设计策略

4.1时代文化引领

当今所处的时代是长江经济带开启生态大保护发展的新时代。长江经济带整体的发展以生态大保护为前提,绿色发展成为总体发展基调。现阶段中央指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持特色风貌,防止“千城一面”。设计应紧紧跟随时代文化的指引,建设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滨水景观[4]。

4.2文化肌理体现

据说白云边酒厂以前是一个小酒坊,原建于松西河畔,因为李白的一句“将船买酒白云边”而得名。“白云边”是松滋的文化名片。景观总体规划的设计形式,来源于松滋市白云边酒韵肌理。一屡屡飘飘欲仙的美酒线条流淌形成场地内的道路交通系统,并串联各个景观节点,仿佛一杯陈酿的美酒散发出源远流长的酒香[5],其概念图如图1所示。

5.3文化节点叙事

传承松滋酒文化,将松滋酒文化设计成叙事景观,强调景观节点的关联性和叙事性。将叙事文化节点归纳为一条夜泊、买酒、喝酒、醉酒、作诗的故事线,并赋予它们诗意的命名:李白夜泊、赊月买酒、曲水流觞、澄杯醉浪和酒催诗兴。(1)李白夜泊节点溯源曾经李白将船买酒的登岸点,利用雕像石刻等方式再现李白泛舟而上、泊船买酒、对酒赋诗、开怀畅饮的传说,向游客展示白云边酒文化的由来。(2)赊月买酒节点结合基地外白云边窖池遗址,描绘李白赊月色买酒喝的意境与诗意。(3)曲水流觞节点因防洪需求,滩地上宜不要有新建的人工水系。所以,以草带模拟水系的形式,营造一个可以饮酒游戏的活动场地,再现酒仙李白诗意而浪漫的生活场景。(4)澄杯醉浪节点采用酒韵肌理波浪形栽种红叶地肤景观,犹如一缕缕飘逸的酒香弥漫在河滩上,营造一种浓烈而甘醇的回味。(5)酒催诗兴节点布置诗词景观廊,展现诗仙李白纵酒赋诗的生动情景和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通过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巩固酒乡松滋独特的酒韵文化[6]。

4.4文化与风景记忆

文化可以从它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发去出发掘。当地特殊的气候地形、植物山水、水文地质条件从根本上孕育着本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形成了人们对身边事物、风景的记忆与习惯。松西河良好的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逐渐形成了岸边的码头、船厂,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松西河滨水景观设计结合原有码头、船厂的位置规划记忆渡头、码头文化广场、船厂遗址节点,保留人们对历史事物的回忆。记忆渡头保留现有码头改造成游船停靠点,规划水上游览路线,增加不同观景体验。码头文化广场利用反应旧时劳动场面的雕塑纪念传统码头文化,留住乡愁。船厂遗址在原遗址处布置造船故事的文化景观节点,或遗址出土的轮船零部件向游客展示旧时造船场景。对于河岸边儿时玩耍的杨树林、柳树林,景观设计按照其原有的位置进行规划,成片种植杨树、柳树林,形成拂水依风、曲曲垂杨的景观节点,唤起场所记忆,从而引发乡愁。结合白云边文化历史,成片种植粟谷、高粱等酿酒农作物,以大地田园风景的方式传播酒文化[7~9]。

4.5历史文脉传承

地方的历史文脉主要由该地的历史传说、名人古迹、老地名构成。松西河历史文脉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对当地老地名的延续使用和景观节点化提升来完成的[10]。如青峰山、谢家渡节点是利用景石石刻介绍当地地名历史故事;新江口(划子咀)节点,则以“划子”为原型立雕塑,歌颂最美摆渡人;青果行、洋码头节点以历史画作作为雕塑原型再现繁华渡口文化,使游览者观之有触、言之有物、闻之有悟;拦龙寺节点保留改造拦龙寺,保留汉传佛教场所,传承古色古香的修行之所;鑵匠炉、古矶头、字纸炉、牟家岗节点作为地域文化标志性印记,采用石刻老地名的方式延续记忆。另外对于当地历代名人也规划了名人苑,进行集中追忆展示。遴选松滋当地历史名人,配合当地水文化、酒文化诗词,以石像雕塑与诗词雕刻的形式展示。

5结语

自古以来都是以水定城,滨水景观带不仅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展示界面,而且是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发展面貌的重要城市空间。利用滨水景观文化提升,改善滨水空间人文环境品质,促进城市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利用滨水景观文化提升,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延续历史记忆与乡愁。让水与绿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未来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杰.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王敏,侯晓晖.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价值冲突与权衡:德国伊萨尔河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城市建筑,2018(33):26~30.

[3]徐博文.“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吉林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9.

[4]朱思暮.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5]程启.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长沙湘江风光带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3):172~173.

[6]王超.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孟津瀍河景观设计[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赵泽元.基于地域文化的嘉峪关市龙王滩遗址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8]李苗苗.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小城镇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9]焦琪.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9.

[10]屈海燕,宋迪,宋志生.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湟水河乐都主城段滨水景观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41~546.

作者:程蓉 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