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原则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原则

摘要:我国东北寒地地区具有良好的地势、肥沃的土壤,且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来看对于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相对较少,其中对于寒地乡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研究相对欠缺。本文着重分析了寒地乡村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及应用原则。希望对寒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寒地;乡村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原则

我国的寒地地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部分地区。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土壤肥沃,但是由于全年温差较大、气候严峻[1],独特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的品种相对较少,限制了寒地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的形式。我国寒地地区现有乡村景观大多数都是自然生态景观。气候的地域性,决定了景观要素的特殊性,由于温度条件过低,气候寒冷,寒地地区的植物多以落叶阔叶树或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为主,落叶景观植物在寒冷条件下树叶凋落,只留下枝干的色彩和姿态[2]。植物是寒地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的色彩、形态、生态等因素的分析使寒地乡村景观植物的配置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

1寒地地区植物概述

寒地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地地区的植被也有所不同,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乔木枝干挺拔、群植效果气势非凡,景观中大都留有一定的冬雪空地以衬托这些植物的形态。大多数空地都采用宿根花卉代替草坪,丰富了北方的四季色彩,只有少数耐寒性植物可以在严酷的条件下存活,由此出现冬季绿化植被覆盖较多,自然景观单一苍茫的现象。所以,北方寒地地区景观表现是壮阔的、通透的、纯净的,并且四季鲜明。

1.1乔木

1.1.1常绿乔木常绿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年四季茎上都有绿叶,在秋冬季节会有少量树叶凋落的现象,但是会随季节更替不断长出新的绿叶。常绿乔木的株型一般都较大而且四季常青,多用于景观绿化,尤其在寒冷干燥的寒地地区,冬季漫长,常绿乔木既能美化环境,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寒地地区的常绿乔木主要是以松柏为主,如樟子松就是典型的耐寒常绿乔木。

1.1.2落叶乔木树木高大的落叶乔木作为寒地地区景观绿化的主要植物之一,它的特点是夏季枝繁叶茂,到了冬季叶子便会干枯脱落,仅有少量树种带着枯叶过冬。落叶乔木多用于行道绿化设计,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季相特点,在景观设计造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见的寒地落叶乔木种类有法桐、银杏和毛白杨等。

1.2灌木

灌木较于乔木来说相对低矮,它没有明显得主干,但其生长能力强、耐旱。寒地地区常见的灌木多以多年生的“半灌木”为主,在冬季地面草质部分脱落,地下根部进入休眠阶段。

2寒地乡村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在充分考虑适应寒地气候植物群落的前提下,对于寒地乡村景观植物进一步分析研究,使植物更好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形成丰富多样的乡村景观。改变人们对冬季寒冷的感觉,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寒地乡村景观效果[3]。

2.1色彩配置

植物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根据植物的叶、花、枝干、果实的生长周期发生不同变化。而在寒地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满是积雪的灰白色调与干枯的黄褐色树干搭配,植物色彩单调乏味。因此,在寒地乡村地区景观设计中,多选用大量常绿树种以缓解冬季长期的阴冷感,运用常绿植物的绿色与观干植物(如白桦等)的巧妙搭配,形成“春有鲜花青草,夏有葱郁浓荫、秋有金风红叶、冬有苍松劲柏”的四季景象。

2.2形态配置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建筑、景观小品以及少量人造景观的形态,对视觉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感,线条棱角都十分分明。而植物的形态带有柔化空间的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更多自然的形态。植物的形态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植物外形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常见的叶形有针形、条形、卵圆形、披针形、掌状、羽状等等。许多植物具有形状奇特、引人注目的叶片,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例如红枫、紫叶李、东北红豆杉、火炬树、大叶黄杨等。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比如形态差别很大的树木,种植在一起就很不协调,景观的背景最好是密植的大树,与前景有较大的形态差异,以此衬托出特殊形态的植物。原则上,形状极端的植物应作孤植而不是群植。植物的搭配要着重考虑植物的形态,以及各种植物搭配在一起的整体形势,要有起有伏,有节奏韵律,还要确保景观设计规划布局的统一性。

3寒地乡村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应用原则

寒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整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重新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植物品种,保留大部分原有树木,以保护生态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遵循寒地乡村景观设计植物规划原则进行设计优化[4],以达到更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3.1适寒性原则

我国寒地乡村气候大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在景观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所在区位自然条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植物品种,并进行搭配,此区域的景观设计规划手法也要适应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东北地区独有的寒地黑土地、山地地形、充分水源等,对于植物的生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仔细推敲考量的就是植物品种的适寒性,即在寒地严峻的环境下也可以正常生长,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至于冻死或冻伤。在寒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中,景观植物、建筑小品、搭配景观等,都要适应寒地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以及适应寒地冬季的自然条件。

3.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寒地乡村景观植物配置中的重要原则,在设计乡村景观时应当时刻注意不能够破坏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源,例如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水分。因此,植物的选择也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进行农业景观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寒地土壤结构趋于合理[5]。在寒地乡村景观植物的应用中,要形成有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栖息、繁衍的景观生态。植物的作用就是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微气候调节、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改良土壤等。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需求。寒地乡村景观的设计丰富了当地植物的品种,进一步改善了特定环境的复杂气候条件,净化乡村空气,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有利于乡村植被的分布均衡。因此,寒地乡村景观植物配置必须尊重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保护和改造,通过合理的设计规划手段,使得人为改造规划建设与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充分结合,在自然中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的乡村景观。

3.3经济性原则

寒地乡村景观设计在考虑其景观价值保证观赏性的同时,应尽量降低景观设计成本,使其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在进行寒地乡村景观设计时的过程中要注意兼具景观的观赏性和经济性[6]。因地制宜地将各种具有生态美、群体美、色彩美的植物进行艺术性搭配,形成极具观赏性的景观,植物的株型、质地、色彩等要素也要被充分考虑其中。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时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具有景观美感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选用养护管理粗放、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利用低成本、高回报的植物种类营建出极具美感的寒地乡村景观。

3.4地域性原则

寒地乡村植物既是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乡村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地域差异较大,其景观植物配置应用应该发展自己的独特性[7]。寒地乡村景观植物要把握地域特征、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整个乡村景观体系的多元化,同时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北方,尤其在我国东北寒地地区,受不同地域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寒地乡村植物与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植物配置主要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此外,多种造景手法的体现,也是寒地乡村景观植物地域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植物根植于地方文化,以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因此,在进行寒地乡村景观植物配置时,应当注重保留寒地乡村原有的文化内涵。寒地乡村景观植物通过自身的特性保护传统寒地乡村景观积淀下来的历史文脉与风俗文化,创造更佳的寒地乡村景观环境。

4结语

我国东北寒地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气候条件相对严峻,自然条件对于乡村景观植物的限制也相对较多,尤其对于植物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给寒地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好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且东北地区特有的“黑土地”对景观植物的成长和存活也提供了相应的自然基础,寒地乡村植物的培植应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气候、地域等特色,促进寒地乡村景观植物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寒地乡村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中,应充分考虑其配置与应用原则,遵循寒地乡村景观植物的特性。使寒地乡村生态更加多样化,提高景观设计水平,使寒地乡村景观植物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张伟明,王利亚.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可持续设计管理探究[J].工业设计,2018(01):39-40.

[2]孙明阳,赵彦博.寒地城市植物景观视觉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4):21-22.

[3]郑张盈,贺博文,张琪.浅析寒地城市特色小镇植物景观的营造

作者:丁云峰 王玥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