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区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区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区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设计浅析

摘要:介绍了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海绵城市设施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出海绵城市和住宅小区景观相结合设计,将海绵城市毫无违和感的融入景观之中是景观设计的一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景观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海绵设施;雨水调蓄

0引言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政府推动下,稳步向前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自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山西省先后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技术标准》和《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太原市海绵城市技术导则》《太原市城乡规划局海绵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2019年12月4日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常务委员会发布《太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并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2]。其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状。2)海绵城市是通过建设海绵设施对道路、广场、水系、绿地统筹规划,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从而使雨水在降落到地表时,雨水得到有效的吸收,同时通过侧石开孔、植草沟等传输设施将雨水汇集到附近的储存式海绵设施之中,同时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3)海绵城市设计主要的是城市海绵体的构建,从传输、渗透、储蓄、回收利用缺一不可。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恢复城市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到下雨时能吸收储存雨水,雨后将雨水回收利用。

2海绵城市设施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进行海绵城市的相关设计并得到实施,海绵城市理念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当提及海绵城市时,首先想到和了解到的就是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渗透设施及地下蓄水池一类的存储设施。这些设施的设置在住宅小区的景观提升深化设计时带来一定的难点与挑战[3]。

2.1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指利用地表空间存储雨水和供雨水自然下渗的空间,从而减少雨水外排量,是构建城市海绵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沉式绿地一般由低于周边地表的凹式绿地组成,常规做法如图1所示。其中种植土层厚度仅做到250mm的话,对于景观种植来讲是不够做种植营造的,只能种植草坪;做到600mm也仅能满足灌木的生长需求,不能种植乔木。然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更注重使用性和景观的美学感受。小区环境设计时过多下沉式绿地即草坪的设置,使得景观软景植物缺失,影响景观的视觉感受。因此,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在住宅小区深化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

2.2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的建立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大面积硬化所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透水铺装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虽然透水铺装理论上具有保持地面透水性、保湿型、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透水铺装要保证良好的透水率,空隙率就要高,则承载能力就会差,因此,透水铺装同时也存在透水率逐年减弱和结构强度受限的情况。住宅小区景观深化设计时,硬质铺装的设计也是住宅小区深化设计时重点设计考虑的地方。

2.3植草沟

植草沟通过种植有植被的沟渠,来达到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的作用,同时具有雨水净化功能,主要用于将地表雨水、各地表海绵储蓄设计之间的雨水传输。植草沟属于传输型海绵设施,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将道路地表雨水传至附近的海绵设施之中。因此植草沟常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之中,虽在住宅小区中并不常用,但在受限的场地结合下沉式绿地渗透塘等一起设计,也是住宅小区景观深化设计中的一种拓展方向。

2.4雨水调蓄池

雨水调蓄池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雨水收集并利用。主要是把径流雨水通过简易处理之后暂时储存在蓄水池内,由内部设施进行净化处理之后,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回收利用。雨水调蓄池是海绵城市设施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也是旱涝时提供水源和吸收雨水的最主要部分。通常雨水调蓄池一般做于地下。因为其隐蔽性和模块化设计,雨水调蓄池可以满足末端设置的要求。但是住宅小区场地较大时,紧靠雨水调蓄池来解决雨水收集与回收利用是不合理的。地下雨水调蓄池和地表存储型海绵设施结合设计,是我们住宅小区景观深化设计中的又一种拓展方向。

3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

海绵城市的技术是一种典型工科思维,追求快速、高效、节省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城市海绵体的构建过程中,海绵城市设计是统筹规划,具有科学性和指标控制的作用。区域内的景观设计必须满足海绵城市相关设计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指标要求。然而景观设计注重的是居住区景观的艺术性和亲身感受,更注重与景观的美观与实用性,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提前介入与海绵城市设计相结合是提升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最有效的途径。

3.1坚持海绵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

海绵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是对项目的全过程规划。全过程都应准确的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景观设计也不能例外。在住宅小区项目的详细规划阶段,海绵城市的内容就包含其中。一步步的指导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应该将海绵城市设计的相关指标分解融入小区的景观设计之中,以保证海绵城市在住宅小区的项目中精准有效的落实。

3.2增加雨水花园设计占比

雨水花园设计是广义性下沉式绿地的一种类型,同时具有存储和渗透两种功能,是下沉式绿地延伸的一种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雨水花园是利用绿地的高差关系,选取地势低洼的地段形成的凹式绿地。在住宅小区设计中增加雨水花园的设计占比,合理布局,与周边高低错落的环境景观相结合形成更有特色的景观效果。同时,雨水花园中存储的雨水在自然下渗的过程中,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大幅度提升收集雨水的水质,为雨水回用处理降低难度。雨水花园的设计在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的同时,相较于简易的下沉式绿地能更好的与周围景观结合,提升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品质。

3.3考虑植物的生长要求

在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内部植物的选型及相对应的覆土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层厚度与土壤的渗透系数,是提高植物成活率与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途径。不同植物类型有不同最小土层厚度的要求,如:草本花卉、草坪、地被土层厚度需要300mm,小灌木土层厚度需要450mm等。只有土层厚度满足了植物才能更好的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渗透系数同样对于植物的生长起重要作用。土壤的保水性差能使海绵设施有很好的渗透性但是表层植物缺水的情况便容易出现,土壤的保水性好便达不到海绵设施的下渗要求,因此合理选择土壤的渗透系数至关重要。考虑植物的生长要求,选用本土树种,既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又能体现小区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采用本地树种进行造景的同时,还可以将耐水淹、耐旱的宿根花卉布置在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中,以此来控制植物的后期维护成本,避免重复种植、浪费资源。

3.4透水铺装

虽然透水铺装同时也存在透水率逐年减弱和结构强度受限的情况,但是透水铺装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因此,我们设计时对透水铺装的使用更应该精准设置,在低承载力要求的位置布置透水铺装,在高承载力要求的位置设置技术比较成熟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嵌草砖等。在后期维护方面,可以通过对铺装面层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来解决透水率逐年减弱的问题。

3.5雨水调蓄池

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是城市海绵体的构建最主要的环节。地下雨水调蓄池与地表存储型海绵设施结合设计更能有效地调节收集雨水。地下雨水调蓄池设置于小区雨水管网的末端,对这个小区的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地下雨水调蓄池一般与雨水回用设备相结合配置,对溢流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但是地下雨水调蓄池的储存空间有限,过大的调蓄池对下部基础的承载力、地下空间的大小都有很高的要求,且工程成本较高。但是如果将雨水调蓄池与景观水景中的水池结合设计,在满足雨水调蓄功能的同时,工程成本与难度都会降低,且雨水调蓄能力更容易增加。

4结语

海绵城市的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工科思维,追求快速、高效、节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更注重的是体验者的亲身感受,是居住区景观的艺术化的一种过程。两者都是对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是紧密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过程。通过坚持海绵城市设计的统筹规划,增加雨水花园设计占比,考虑植物的生长要求,对透水铺装和雨水调蓄池的精确设计,使海绵城市设计更好的融合在小区景观环境之中。因此,海绵城市与居住区景观相结合设计,对海绵城市相关设计技术和设施充分理解,是将海绵城市的设施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的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少静.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14):20.

[2]郎靖怡,梁晓红,陈映珠,等.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社区空中农园设计策略[J].山西建筑,2021,47(11):152-153.

[3]陈锐.景观园林工程中渗透海绵城市理念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2):119.

作者:毕晓晴 单位:华林中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