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色文化景观设计下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受益于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市场扩张和国家激励政策等因素,掌握地域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的小尺度庭园设计师、施工员等景观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增。紧跟行业转型,接轨人居环境改善,如何将真实设计项目与自发育人教育相结合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景观人才培养”的应对之策。文章以《庭院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利用“校园综合实训基地项目”,重点论述中国特色的设计类项目化教学改革相关措施。课程教学通过将红色文化元素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实现培养新时代景观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红色文化;项目化教学;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景观作为保持着年均6%左右的市场规模增长率重要行业(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统计),正成为环艺、风景园林和建筑行业重要分支。为了增强高职设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行业用工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也逐渐成为高职景观设计类教育改革的共识[1]。那么面对特殊的艺术生源、有限的课堂时间、庞大的教学体系,如何打造课程多元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设计实践技能,成为推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
一、红色文化元素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景观设计类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一)融合“红色文化”的景观设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性和战略性,切实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2022年2月出台的《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强调了高职专业课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诠释中国大美,筑造文化强国,中国景观人才更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信协同教育发展,“绿水青山”“碳中和”“防疫”景观、乡村振兴等红色文化鸿流,怎能不融合到景观设计类课程呢?作者通过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简称商务)17-19届环艺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39张,收回337张)显示,千禧年出生的学生(生源为美术特长生),普遍存在缺乏思想觉悟、不熟悉传统文化等情感态度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等专业知识问题。其中,在“知识短板方面”,5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国家时政和专业热点不熟悉,21%的学生对学校历史和特色不明确。由此可见,当前烟台地区(乃至山东地区)的环艺红色文化元素融合力度不够,打造高职设计课程“三全育人”体系迫在眉睫。
(二)项目化教学与庭院景观设计人才培养
PBL(Project-BasedLearning)项目式教学,是一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项目式教学倡导“自发式”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随后进行资料收集,团队讨论并修改。《庭院景观设计》是面向环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是本专业职业发展路径中目标岗位(景观设计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而根据结课学生的反馈,传统面授景观课程,存在“图纸任务重、交叉学科知识庞大、软件制图慢、重设计轻施工、抵触项目汇报”等问题。项目化教学与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相结合,解决了毕业生从事专业岗位适应差、专业对口率低等情况。从学生课后反馈、图纸绘制质量、课程最终成绩等指标看来,项目化教学适应环艺生源视觉型学习特点,设计实践、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二、红色景观课程模式构建思路
(一)红色景观项目的选择
课程开设前,教研室团队走访烟台乃至山东地区景观企业,据撰写的《烟台地区景观行业发展调研报告》(研究25家校方校企合作企业),目前山东地区景观行业空白领域多,调查企业91.8%为私营小公司,主营范围为庭院设计25.3%、施工28.8%、苗木17.2%。通过调研发现:烟台地区景观企业以小尺度庭园景观设计与施工为主,故用工需求集中在设计、施工、苗木及预算的多方位人才。再结合调查问卷反映“学生缺乏思想觉悟和传统文化知识”等问题,恰逢学校迎来教学设施全面提升计划“校园实训基地改造项目”,本课程选择结合“党性文化景观”“小尺度校园规划”“粮食文化景观”三大主题的校园实训基地改造项目,开展小尺度庭院景观设计教学,将“爱国爱校”“传统文化传承”“校园规划”等主题融入教学环节,将课程成果转化成学校建设成果,实现课程“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
(二)红色景观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采用“红色景观教育”和“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模式,以校园综合实训基地规划项目为载体,使学生设计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行业规范、功能合理的小尺度庭院景观,培养“懂原理、会设计、能施工”的职业能力和“讲规范、重科学、保质量”的职业素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模拟庭院景观设计师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分析、构思、设计、施工设计项目的理论知识体系,具备考取“景观设计师”资格证的资格;课程对标“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学生能够按照技能竞赛标准和行业施工管理标准,规范操作“砌筑与铺装、木作、水景营造、植物造景”等元素的景观施工;授课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生态景观思想、团队合作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励志争当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景观人才。
(三)红色景观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分别从现场勘测与甲方洽谈、前期调研与分析、方案构思与草图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5大内容模块展开,涵盖实际项目设计与施工阶段整个流程。整个红色景观教学内容以“爱国爱校+传统文化+生态校园”的思想主题开展校园实训基地真实项目设计,具体单元任务各自穿插“工匠精神”“抗疫景观”“碳中和”“红色党史景观”“海绵城市”“乡村振兴”等时政红色景观知识点进行拔高,实现课程主价值观多元化。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途径
(一)具体教学流程
课程实施过程模拟目标岗位情景,学生课前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发布项目任务书,学生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等方式完成前场勘测、资料收集,课中进行现状分析、草图设计、设计扩初、图纸汇报等流程,期间教师定向辅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真正模拟中小企景观企业“工作室模式”[3]。学生真实体验景观设计师岗位之外,每项单元任务都需要学生完成现场调研、搜集学校历史、了解时势方针等工作,将思想文化教育实现“传统被动接收”到“主动积极学习”转型。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主要使用“项目化教学”为主的任务驱动法(课前下发学习任务清单,课中强调任务完成,课后突出任务修改和升级)、情景教学法(模拟设计师设计工作室情景进行设计、根据施行业规范进行施工图绘制、仿真招投标现场组织项目汇报)、翻转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定向指导)、案例教学(运用大量设计案例进行借鉴与学习)、示范教学(教师针对设计重难点进行现场操作)、虚拟仿真(使用沙盘模型和3D模型进行项目展示)的方法;模拟真实设计师岗位情景,学生主要使用团队协作(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针对各设计小组教师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一对一辅导反馈)、资料收集、现场调研、模拟答辩(邀请企业设计师和教师组成专家团队,仿真招投标现场组织项目汇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三)具体教学实施的策略
1.课前策略:加强学生自学与调研,增强学生参与性课前教学部分通过线上平台的资料发布与师生互动等功能,配合线下实地调研,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提前进行任务学习,实现课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面授课堂效率。(1)发布任务:教师利用“校级优慕课平台+智慧职教+课程QQ群”发布每单元的任务清单(提供趣味预习材料)。(2)预习与自学:学生登陆平台并下载,进行知识预习与自学,熟知重点和难点。(3)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团队针对清单“设计要求”,进行项目实地调研,完成SWOT分析(设计地块存在优势、劣势、困难、挑战);随后搜集相关案例,寻找红色景观创新点,为课堂设计实训进行资料收集。(4)分享与讨论:教师开设讨论专栏,鼓励学生就实地和资料调研分享,并线上组织讨论。2.课中策略:重点解决实际设计难题,协同高效完成任务课中部分教学过程模拟景观项目设计过程,五大模块实施“循环式教学”,不断加强课程回顾和重难点突破。(1)知识回顾与发布任务:教师线下面授,首先回顾上单元知识、反馈作业情况,并逐步导入本任务:教师介绍项目概况,分析校园综合实训基地的总体区位和现状,总结学生调研结果。(2)设计理念分析: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校园景观规划重点”,并提出符合“红色”“党政”的设计构思建议;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校园景观规划红色精神主题,渗透“职教高地”“技能型人才”等精神,进行思想教育与设计任务相融合。(3)课堂实训:各小组先进行团队讨论,并登录平台下载基址平面图、基址SketchUp模型等设计素材;随后展开构思并实训,教师期间提供一对一指导,并针对难点示范操作;小组完成修改后,线上提交作品进行组间互评;教师打分与评价;得分最高的设计小组上台进行汇报,其他设计小组和教师模拟专家,进行提问,模拟真实项目招投标。(4)教师反馈总结与回顾:教师点评各小组表现,使用“向日葵远程系统”控制学生端电脑,修改学生作品;教师总结课堂总难点及设计不足,并明确课后作业要求。3.课后策略:线下提供反馈与学习,完善课后双向反馈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控制课程教学进度,课程主要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复习,并使用“学生+教师”教学数据系统实现课程的双向反馈。(1)复习与反馈:教师课后及时上传重难点和拓展讲解视频,并利用“向日葵”保持对各设计小组课后定向反馈和指导。学生可在线上参加任务游戏闯关、课后小测试等活动,提高日常表现成绩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2)学生学业评价与教师教学诊断:课程组织企业专家、校内教师团队、德育导师进行打分,学生也可完成课程评价、个人自评和小组评分,实现课堂与学生双向反馈与提高。
(四)“双主体”教学反馈数据系统建设
课程形成以“学生+教师”双向教学反馈模式,发挥课程“以评促学、以评助教”的教学反馈与提高体系[4]。1.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系统红色景观为特色的课程不仅重视授课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在德育方面加强了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学生+小组+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德育导师”多元评价主体,形成“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评价系统,即时、科学、全面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控制教学进度和内容。2.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学诊断系统除了学生学业评价系统,课程还利用平台调查问卷、校方评教办法、合作企业定期反馈等手段,实现教师的教学诊断系统的推广。针对日常课堂讲授情况、课前课后教学活动、大赛准备、证书通过率、校企合作、科研等不同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让课程成为教师提高的第一平台。
四、课程改革成效与价值分析
(一)师生表达“爱国爱校情感”,课程期待感提高
课程选择“学校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主动探索中华文化与学校历史,谋划自己心中的“理想文化校园”。教师穿插专业知识,并安排设计作品展,供本校师生欣赏。调查问卷显示,92.81%学生期待本课程的学习,45.67%学生愿意主动去调研学校,99.9%学生表示通过本课程获得学习成就感,明确职业规划。
(二)教学整体进度加快,课程效率高效灵活
针对存在“内容体系庞大,课时任务量”的问题,教学采用的“任务驱动”模式,彻底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加强学生自学和课后拓展的部分,重难点在课上突破,课堂实践权重加大,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学生绘图速度和拓展深度都明显增强。
(三)“互联网+教育”手段助力,师生亦师亦友
课程使用“校级优慕课+课程QQ群+向日葵远程控制”平台,师生交流比重明显增多,课上亦师课下则亦友,2021学年本课程获得100%的校方学生课程满意度。
(四)情景式教学配合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程教学采用实际模拟设计师团队实地调研、头脑风暴、项目汇报与答辩、沙盘制作、Sketchup现场模拟等手段和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发展。除此之外,课程使用校园虚拟三维地图和实景沙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切体验到项目空间的特征,锻炼自我的空间设计能力。
五、反思与改进措施
(一)红色景观课程存在的不足
针对21-22学年《庭院景观设计》学生学业诊断结果、总体评教、平台使用率等结果的分析,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环艺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目标和设计任务完成程度差异性较大;红色景观设计项目选择只涉及校园景观设计,学生期待其他类型红色景观的学习。
(二)应对措施
1.针对混合生源复杂的学情特点,实施红色景观分层式教学通过分析20级授课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现,在“国家高职扩招”政策的背景下,环艺生源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20级授课学生(共174人),艺术生源68.92%、高中文科生源18.11%、高中理科生源12.97%。多样生源造成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需求不尽相同。未来,课程将通过鼓励差异能力水平学生混合组队、提供差异难度的设计作业、构建完善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专栏,鼓励不同学情的学生多样化发展。2.加强红色景观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打造“重点掌握+自主拓展”的学生主体课堂针对授课学生多样化的红色景观学习需求,未来课程将通过MOOC平台实现更加多样的资源建设。教师针对国家时政、行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等形势政策变化,重点筛选、实时更新景观大师作品案例、红色景观设计项目文本等资料,并通过辩论赛、翻转课堂、讨论专栏等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日常教学的主体性。
六、总结
高职景观设计类课程因特殊的学生学情和实践模式,如何实现高效多元育人价值显得至关重要!《庭院景观设计》课程探索“红色景观”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借助线上线下双重教育,实现课程“岗证赛通”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此外,课程教学效率和学生满意度也明显增高,可见本课程的“德育+项目化教学”模式给予设计类课程活力。未来育人基调下的“活页式教材”“1+X直通课程”等新型模式的开发,值得教师们不断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铁,王继煌.新时期园林绿化产业岗位特征剖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6).
[2]梁海英,叶海跃,孟小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在线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6).
[3]王向荣.不断变化与拓展的风景园林教育[J].风景园林,2021,28(10).
[4]张显锋.“双主体”视角下高职教学评价KPI指标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8(06):65-66.
作者:王晨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