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质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软质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软质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上拥挤的人群、两侧的广告牌、电线杆、各类设施都会让人觉得烦躁不堪。在城市环境中,通过绿化和水体的合理运用,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相结合,既软化了建筑物生硬冰冷的线条,又有了形态、色彩、肌理上的变化。营造绿树成荫的城市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水体和绿化在环境中的建设,不仅是保护环境、调节生态方面的要求,更是满足人们视觉、听觉、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人们能接近自然,这才是现代化的宜居城市。

一、水与人

水是构成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生命之源。如《管子•水地篇》所说,“水者,万物之本原也”。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离不开水,精神生活也需要水。无论哪一种景观设计,水都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成功的水体运用,不仅在视觉上、听觉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更使人们的心理上感到愉悦。不同的理水方式创造出来的水景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静态的水面,一眼望去令人感觉安静和平和。比如苏州园林拙政园中部的水池面积较广,坐落着大小不一的小岛,又为几座低栏曲桥所界分,柳堤画桥,芳渚清流,让人流连忘返。水流急、动感强的瀑布,则是大自然的体现,浩浩荡荡的河水从山崖跌宕而下,气势雄壮。飞泻而下的流水,发出轰隆巨响,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人工喷泉,是水体设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使用机械引水而人工造的水景,在18世纪初才传入中国,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形式。比如意大利全盛时期建造的埃斯特别墅,别墅主设计师利戈里奥的“管风琴喷泉”由于加入了设计精巧的人工装置,伴随着“管风琴喷泉”层叠水流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四段音乐。还有“猫头鹰与小鸟喷泉”,完全是一种情景展现,突如其来的猫头鹰将正在纵情欢唱的小鸟吓得噤若寒蝉,非常富有趣味性。音乐和喷泉让人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得到满足,完全融入到环境中去。由于现代技术的运用,如今的喷泉已经可以将灯光、色彩、音乐与水体完美结合,完全由电脑控制,更加丰富了喷泉的形式,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水景效果。从改善环境条件来看,水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伊斯兰园林,由于地处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需要引水以灌溉花木,滋润空气,然而水量又不充沛,只能是涓涓细流,这些条件促使伊斯兰园林形成了自己那亲切、精致、自然的风格。独特的建筑中庭形式,四面围着柱廊和敞开的庭堂,十字形的水渠把庭院分为四部分,中央为一个大喷泉,喷泉的水经它们向四面流去,四条水渠分别代表水、乳、酒、蜜四条河流,即《古兰经》里面提到的自天堂流出的水。庭院被它们分割成四块花池,低于水渠,并接受它们的浇灌,从而改善了生活、居住的环境,这也成为伊斯兰园林的典型布局。

二、绿化与人

植物能有效地调节环境气候,是生态平衡的支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空气变得新鲜,还可以净化污水,消除和减弱噪声。同时植物的绿色可以使人们疲劳的神经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后,得到放松,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穿过植物的光线会变得柔和,并能遮挡一部分紫外线。通过种植大量的植物,可以创造出清新而充满活力的环境。随着四季的变化,植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在内的综合感受。姹紫嫣红的春天,万物复苏;满目苍翠的夏天,让人感觉生机勃勃;收获的金秋、冰封的寒冬。通过对不同季相植物的配置,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气势与神韵。欧阳修在《谢判官幽谷种花》诗中就写道:“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花不开。”他主张栽种四时花,花色和花时都要不同,这样四季就各有不同的赏花之乐。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是作为绿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人对自然宇宙的看法也影响着绿化的设计。文化艺术、建筑、绘画、音乐等都是相通的,中国的古典园林便讲究“宛如天成”,以表现自然的山水景色为主旨。比如树冠的形态,枝条的疏密等等,都崇尚自然美。而在古典主义主导法国文化艺术的时候,园林景观设计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17世纪30年代,法国的宫廷造园家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由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他就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均匀的法则”,根据法国平坦的地势,利用建筑、道路,开辟出大片的草坪、河渠,加上修剪的十分整齐的花坛、创造了雄浑而又华丽的园林风格,追求的是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被后人称为勒•诺特尔式园林。

三、软质环境在居住空间中的功用

以住宅小区为例,现在商品住房的竞争,已不再是住房条件本身的竞争,人们更注重的是小区周围环境的建设是否合理,因此加强软质环境的建设也就在所必然。因此,软质环境设计已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装饰”而存在,而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为解决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运而生。各种设计都在号称“以人为本”,真正的运用又有多少?城市中的各类广场不少,真正能让人驻足的又有多少,原因就是没能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植物数量、尺度不合宜,不能提供足够的纳凉空间;室外家具、卫生设施等不够齐全;大片的草坪只可远观,都使得人们的停留时间大大减少。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的场所。老人们健身、聊天需要个自然、幽静的空间;儿童嬉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邻居需要一个互相聊天的场所;行人需要一个亲切、友好的休息环境。因此居住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不同的空间需求,利用软质环境设计的种种优势,合理地绿化、美化环境,解决好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小区中的公共绿地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居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小区内生态平衡、小气候的调节。有优美的环境,才会有美好的生活;有美好的生活,才会有更加美丽的人生。高大茂密的乔木围合出的安静区域,可为人们提供遮阳、纳凉、隔音的空间。与灌木、藤木、各类花草相搭配,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的设置,既美化了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可休息、交流的空间。由于人具有亲水性,因此,在小区建设中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水体设计。如几何形或自然形的小水池、自由式的小溪流、小型的喷泉或瀑布、承露盘等,水体设计还可以和桥、板、石块、雕塑、绿化以及各类休息设施结合,可见加强绿化、水体等软质环境的设计,不仅能活跃气氛,满足人们视觉的要求,更能充分地满足人们听觉和心理的需求。在公共绿地中,使用最多的人除了老人就是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又多聚集一起游戏,在居住小区里设置出固定的区域与游乐设施,器械、绿地、沙坑、迷宫、水池、绿篱、建筑小品等,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一空间的设计还应顾及安全性与舒适性,空间的色彩关系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比如草坪是儿童活动的最佳场所,儿童在草坪上追逐嬉戏,既安全又卫生。儿童又比较喜欢戏水,居住区内布置浅水的戏水池或是与喷泉、雕塑相结合的动水,可以供孩子们嬉戏。但是需要根据居住环境,对水体进行合理的设计,可根据可涉入水景与不可涉入水景做安全设计。软质环境设计的介入,使游戏场成为一个更能开发儿童智力、锻炼儿童身体、培养儿童性格的亲切开放的空间环境。软质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人们对空间上的一种新概念,环境中软质环境概念的介入,不仅能改善环境、活跃气氛,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和心理的需求,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亲切、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会不断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环境的劣势,接受环境,保护环境并致力于环境的改善与建设它成为我们这一代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李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