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未来景观设计发展方向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生存空间,对自然环境改造极限的到来,人类在更多地进行人工环境的调整,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向自然回归,以保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平衡,景观与设计应举足轻重,使现代园林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极大的深化与扩展,现代景观设计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传统园林,传统园林难以满足今天社会,而必须继承、开拓,创新。
1继承中西特色,发展传统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具有独特美学思想,优秀造园传统,在文化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成风格多样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造园的基本原则,在狭小、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经过造园家的艺术处理,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为人作,宛如天开”。中国古典园林以真山真水为基础,以植物做点缀,在布局上因山就势,灵活布置,一切都顺应自然。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应该是“道家情思”和“自然为万物之本”的思想。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讲求“出世”“无为”,这些思想都推动了园林的发展,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发展。大多数文人怀才不遇、逃避现实、隐逸于山水之乐,更在自己的寓所周围营造园林,一方面供自己娱乐之用,另一方面借山水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怀。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又一特征,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成就,意境是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溶合———情景交融,是美的创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书画、园林等艺术共同的创作原则,是创现意境的重要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用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灵活的空间,引起人们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构成意境。特别是通过墙和围廊的似隔非隔,达到空间的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2)追求“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某种真景,反映真景,同时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为园林增色,反映虚境,共同创造富于诗情画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往往和文人联系在一起,文人追求清新、雅致的精神境界,他们在赋诗作画中更多地反映这种思想,正是由于他们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他们的园林中才能创造出“诗画”般的情趣,同时也为自己的园林赋诗作画题字,增添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趣”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情”“境”的同时,也追求空间的“趣”。趣是较高层次的空间意境,园林的趣是指园林空间中融入了文人的活动,是文人感情的升华。“趣”之本意也非景物的奇形怪状,而是借景物的形式表达某种心境。中国古典园林在封闭、局促的空间内再现自然山水,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咫尺山林,由于空间狭小、不可能完全模仿自然山水,只能通过种种空间处理手法,“小中见大”,在市井之中创造山林之趣。
2现代景观发展的三个趋势
(1)向自然的回归。希望在城市中重现大自然的美景。虽然城市空间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创造“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自然景色,取得和自然协调的生理,心理的平衡。(2)向历史的回归。历史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人类能够从历史文化中直观自己的天性。历史文化具有继承性,人类也更喜欢历史文化、历史遗迹,这也是人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①人们本能地对属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怀有感情,心理上会接受;②人们具有怀旧的情绪,觉得过去值得人去回忆,是一种逆反、拓补的心态;③这也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接受历史展望未来,人们靠历史的对比来看到未来的希望。因此,人们更加怀念历史文化,喜欢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环境,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a.应保持这种文化延续性,使建筑景观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形态;b.从历史片段、历史符号的联想,到历史文化遗迹的凝缩,在建筑景观中能够再现的历史文化。(3)向高技术、高情感的发展。建筑环境更是技术展示的舞台,各种尖端技术、高技术产品陈列在城市中,向人们传达各种技术信息,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建筑环境的技术含量在增高。这不仅反映在建筑景观中组成空间的材料、制作和工艺的高技术上,也包括设计方法的高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电脑中可以模拟环境。建筑环境的高技术正需要高情感的建筑空间,人们在同技术交道的同时,更需要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如在办公场所多设置小吧台、小休息区等空莘正是满足情感上的交流。在室外同样应设置一些建筑景观,在紧张之余进行情感上的放松。
3结束语
总之,建筑环境景观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思想的综合表象,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载体,也是文化的映射。建筑环境景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小环境,而是包含在文化形态中的空间,也不能简单地凭视觉去把握,而是用身心去感受,领会真正的涵义,应该知道建筑景观确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刘洋.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J].硅谷,2014(18).
[2]甄军芳,姜海航.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
[3]谢勇为.探讨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与应用[J].门窗,2016(01).
作者:张怡 徐欣 张怡 单位: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