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性视角下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共生活及其重要承载物———城市附属绿地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现有的城市附属绿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公共角色,不足以满足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文章从当代城市生活特点入手,指出当代城市生活对附属绿地产生的新需求,并从提升附属绿地景观公共性的角度提出景观设计策略,以缓解附属绿地的设计与使用矛盾、现状和需求矛盾;同时根据附属绿地的功能属性进行分类,选取了适于提升景观公共性的3种附属绿地,针对功能属性逐一讨论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绿地,设计策略,附属绿地,景观公共性,公共空间,有机更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速城镇化成为必然。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带来了人地矛盾、人和自然矛盾的突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重要政策之一。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越来越富足的同时,其需求也逐渐从“生存”等级的基本温饱转变为对于“刺激”和“认同”的追求:1)生活富足,对于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增加;2)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健身、休息和交流的需求增加;3)生活节奏加快,对于可供交往、活动的公共空间渴望增加;4)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对于承载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旅游观光等活动的公共空间需求增加。纵观目前的中国城市建设,在现有市域范围,特别是老城区中,难以实现公园、绿地的完全调配。附属绿地作为公共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具有数量占优,分布较广的特点,对于城市生态和景观甚至社会发展影响巨大[1]。如“北京城市绿地景观共有18470个斑块,其中,附属绿地斑块为14331个,占所有绿地斑块总数的77.6%。福州市附属绿地斑块787块,约占绿地斑块总数的87.35%。另外,附属绿地在城市绿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很大:“郑州市现有绿地面积约2417hm2,其中附属绿地面积约为782.3hm2,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32.4%。许昌市城区绿化面积1364hm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34.8hm2,附属绿地面积670.8hm2,附属绿地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49.2%。”对于附属绿地,现代生活要求附属绿地承担起公共空间的空间职能,满足市民的公共性需求[2]。然而,目前我国的附属绿地大部分还存在着开发利用不足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附属绿地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效缓解公共景观空间不足的现状,满足市民在公共生活和交往方面的需求[3]。
1当前我国城市附属绿地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根据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附属绿地不列入城市用地分类中的绿地范围,属于其所属的用地类型,如工厂内的绿地从属于工业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所以在实际考核城市用地指标过程中一般不受重视。另一方面,有些企事业单位在资金紧张的压力下,园林绿化等专项资金被优先“节约”,附属绿地被其他生产性用地挤占。附属绿地的面积正逐渐被其他功能蚕食,造成城市绿量大为减少。而这些被蚕食的附属绿地空间如居住区、学校、医院、商业、商务办公楼、交通空间等,却正是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公共景观空间。
2城市附属绿地的景观公共性提升
附属绿地具有其特殊性质,不同类型的附属绿地由于其配套建筑设施功能不同,其设计侧重也有所区别[4-5],因此,不同类型的附属绿地在景观公共性的提升方面侧重点不尽相同。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大多面向公众开放,与城市形成一定的联系,但考虑到居住安全和管理方便,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多为半开放、半私密式[6]。工业附属绿地和仓储附属绿地等,其设立的目的主要为安全防护,因此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内部用地,大多不对外开放,属于私密式。本文主要针对空间以开放式为主的3类城市附属绿地探讨景观公共性提升的设计策略(表1)。3类城市附属绿地包括:部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部分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商务设施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以及部分道路交通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景观性道路、交通枢纽用地)
2.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型
2.1.1公共管理型附属绿地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公共管理型附属绿地以政府权力机关的种类和数量为多。这些权力机关是公共权利和集体凝聚力的体现,该类型附属绿地往往存在公共性的表达角度单一的问题———即只从政府的角度表达空间公共性。市民则成为公共性的接受者,而非参与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景观公共性的局限性。以展示为主导功能的附属绿地,减少了市民对于监督和关注公共权力机关的意识,也削弱了市民之间的交往。其实,一些成功的案例表明,民众的交往行为和权力机关的办公行为是可以独立存在并良性互动的。如大伦敦政府市政厅,由于其紧邻泰晤士河,有很高的景观价值,设计师将大半面积的附属绿地用于规划公共活动,包括步行街,地下公路和两个大型的广场。这能有效地引导民众靠近市政厅并在周边散步,并且市政厅24小时开放,人们能够从首层的接待处和下沉的广场进入办公楼,这就将政府办公机构完全融入市民的生活,模糊了办公和休闲之间的界限[8]。在我国,个别权力机关圈大院占用公共绿地用于休闲,还有某些特权机构劈山建宾馆和宿舍。这些封闭的单位绿地应尽可能变为公共绿地向市民开放。
2.1.2公共服务型附属绿地
现今城市中的公共机构及其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然而大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明白这些公共机构的运作,只是被动地享受服务。长此以往,公共机构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被动分离,致使原本属于公共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事业、公共技术等逐渐变成了机关与机构内部的工作,公共机构难以获得来自市民和社会的公共性认同。各机构和部门的附属绿地作为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公共空间,是担任此项职能的重要组成。附属绿地可以通过空间设计手段引导市民进行交往行为,以空间的方式进行日常性的社会教育,使民众认同公共机构的公共性,理解公共机构所承担的社会事务与社会责任。台湾宜兰县的罗东文化工场是这一方面的设计佳作。罗东文化工场原本是20世纪80年代县政府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兴建的文化中心,其中虽然有演艺厅、图书馆和艺廊等功能,却由于空间的封闭成为一个体积庞大的“黑盒子”,远离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罗东文化工场改善设计时,将美术馆悬吊在上,文化市集设置其下,空间中段空出,形成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南侧的附属公园在空间上浑然一体。整个用地被整合成一个广大的开放空间,与周边的商业街市、小区中心紧密相连。起伏的地形,多样的服务功能使得文化工场得以承载居民多元的使用需求;教育、文化传播的活动也与民众的日常交往活动并存并得以互动。罗东文化工场的设计使公众机构的工作过程不再是远离民众的、抽象的过程,它不仅承载着主要的文化活动,也为小镇营造了平等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更给居民提供了日常教育和学习的平台,从而容易获得来自市民的公共性认同。
2.2商业服务型
2.2.1商业型附属绿地
一般认为,商业空间是一种以实现钱货交易为主要目的公共空间。然而,如果商业空间的设计仅仅为了实现钱货交易,就会使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局限于商业活动,并且使商业空间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理性表达。商业目的成为设计的主要目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渐渐减少,人和商品间的互动几乎成为空间活动的全部。如此一来,商业附属绿地则不免沦为商业目的的附属品,这势必会影响公众对于公共活动及其动机的认知。实际上,看似无目的的、偶然的社会交往活动非但不会对以交易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产生抑制和威胁,反而可以与商业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促进。要实现商业附属绿地中的景观公共性,需要摆脱现今商业空间极其附属空间十分常见的室内化和封闭化,增强商业附属绿地与室内商业空间的联系性,增加商业空间的业态,使其能够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位于德国柏林波兹坦广场的索尼中心,正是将商业活动与市民交往活动结合较好的典范。设计模拟了传统欧洲街区的形式,以小的方块建筑为基本单元,其功能覆盖了高档居住、商场、酒店、剧院等多层次的需求,商业业态丰富。商业街区围合成附有遮阳棚的广场,形成尺度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和亲切的城市氛围。广场中的喷泉和乡土植被与周围的餐饮店、咖啡店一起为市民提供了交流和休闲的场所。设置有大屏幕的中央广场在大型赛事期间则承担了市民进行文体活动观看和交流的舞台。另外,中央广场的圆形水池有一部分悬在地下层的采光窗之上,成为地下层透明的天窗,将地上水池的奇妙光影引入楼下电影媒体中心的酒吧。
2.2.2商务型附属绿地
商务机构不同于商业空间,它不会直接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当代城市中,很多商务机构倾向于通过高层的办公楼展示城市经济实力,他们乐于通过城市空间来展现自身,但是这种一味强调自身的单向公共性表现形式,只会让社会的价值体系显得更加物质化,甚至可能加深社会矛盾。因此需要一种合理的公共性表述方式来获得市民对于商务机构的公共性认同。这就需要商务机构结合市民公共活动进行公共展示,在机构和市民间塑造一个和谐的公共空间,让公众有机会重新建立对商务机构的认识,并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丹•凯利的作品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正是这一方面的先驱。银行大厦的附属绿地以植被和水体为主,水体的镜面与建筑的大玻璃幕墙在质感和空间上相互呼应。由树池、喷泉、流水所包围的公共空间,使得高层建筑周围原本单调空旷的环境成为市民交流和游憩的重要场所,使得冰冷的银行建筑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拉近了距离。一系列跌水除了提供市民休憩需求之外,还将绿地与两侧繁忙的交通隔离开来,解决了3.6m(12英尺)的高差。
2.3道路交通型
城市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空间占据了很大比重。道路与交通空间的附属绿地承担着绿化场地、降低尾气污染、改善区域小气候等职责。作为生活型道路的附属绿地,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是市民日常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交流、聚会、日常通行等职能,因此,生活型道路的附属绿地公共性的提升是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为主。生活型道路的交通车速相对较慢,在人行道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带状公园的做法,将部分人行道改造成为带状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沿途提供休憩和交流的场所,激发城市公共生活的多样性。位于巴塞罗那的圣乔安大道(PasseigdeStJoan)改造项目在此方面值得借鉴。首先,在空间上,道路的公共空间与周边道路得到了很好的衔接,使得人流能够方便到达场地。两侧各12.5m宽的人行道带有充足的市民活动场地,并与旁边的自行车道分离开来。其次,在使用方面,人行道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休憩、运动、停留、聚会等多种活动场地,另外,在交通安全区域还设有儿童活动区及配套设施。通过空间、使用和植被等方面的考虑,圣乔安大道被改造成更加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其公共性的提升也带动了周边的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
3结论
景观公共性的提升不仅是针对物质空间开放程度的提升,更多的是对于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和公众价值观念的优化。提升城市附属绿地的景观公共性,需要以社会学“公共领域”的理论研究作为出发点,在研究真实存在的物质空间、景观实体与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在抽象的语境和流动的时间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和交流[9]。对于具体策略的研究,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基础,根据不同功能属性的附属绿地,从使用现状入手进行问题和需求分析,更多地关注人在使用中的感受和需求,通过综合判断,形成一系列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金云峰,张悦文.“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上海城市规划,2013(5):88-92.
[2]万亿,金云峰.兼顾主观审美与客观生境的校园绿地景观优化: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住宅科技,2015(6):42-48.
[3]金云峰,王小烨.绿地资源及评价体系研究与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4(1):106-111.
[4]金云峰,周聪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架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3):86-92.
[5]金云峰,刘颂,李瑞冬,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3(12):56-59.
[6]金云峰,简圣贤.泪珠公园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J].风景园林,2011(5):30-35.
[7]万亿,金云峰.铁路沿线景观错乱区的问题解析及优化策略:以哈牡线牡丹江段为例[J].住宅科技,2015(11):53-57.
[8]程露.大伦敦政府市政厅大楼,伦敦,英国[J].世界建筑,2002(6):30.
[9]于雷.空间公共性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金云峰 张新然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