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作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学科,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职校信息技术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课堂结构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又要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的学子,肩负着就业与升学的双重任务。因此,职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各地均加强了对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倍感压力与挑战并存。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此,我搜集了很多资料,认真探究了这个问题,特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

首先,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一般高中的学生,有着其特殊性,职校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或者城市,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有着地域性,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甚至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家境较为优越的学生家中早已备有电脑,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教学的差异性。因此,在授课初期,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学习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按照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统筹兼顾。其次,采用分层—分组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教师将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分别按照较高水平、一般水平、较低水平层次的高低分为“A”组、“B”组、“C”组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依据各层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深度与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学,学得快的能学得好。在辅导的过程中,对“A”组的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扩大知识的深度,加强任务分解的难度;对于“B”组的学生,在引导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慢慢放手,循序渐进;“C”组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教师要“抓基础,慢慢走”,帮助他们一步步地成长。在进行教学检验的过程中,也要分层分组进行,不能以一张试卷、一个任务作为检验的标准,而要分层分任务进行教学评价。

二、课堂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课堂,大部分都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课堂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课堂结构应分为理论课、上机课、实践课三个部分。

1.理论课教学

理论课往往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讲授,必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更需要教师苦心钻研,找出独具一格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打破检查提问—讲解—布置作业的课堂常态,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是引入式提问,也可以是针对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这样往往更能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新授课,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塑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再以提问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2.上机课教学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校理论课与上机课课程安排失调,往往头重脚轻,上机课仅仅占据很少的课堂比例,却集中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要知道,中职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实际操作教学上面,当然也不能忽视理论课的教学,理论课是基础,为操作课打好基石,上机操作课才是核心,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实在是有违教学思路与意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譬如微机基础这门学科,内容包括操作系统、word文档制作、excel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就算教师在课堂讲解的如何透彻,离开熟练的操作练习,学生也等同于白学,这些技能的掌握必须让学生“动动手”,因此学校应该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教师在上机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终让这些人才流入社会。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对应用技术类进行辅导。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利用各科所学文化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课外实践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放假前学校可以给学校适当安排一些假期任务,让学生在寒暑假不忘学习,加以实践。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信息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打破常规,转变观念,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主线,从课堂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入手,循序渐进,寻找突破口,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参考文献:

[1]肖映铭,谢景政.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职教通讯,2007(9).

[3]黄冶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5(4).

作者:叶小芹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职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