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教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作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学科,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职校信息技术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课堂结构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又要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的学子,肩负着就业与升学的双重任务。因此,职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各地均加强了对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倍感压力与挑战并存。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此,我搜集了很多资料,认真探究了这个问题,特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

首先,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一般高中的学生,有着其特殊性,职校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或者城市,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有着地域性,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甚至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家境较为优越的学生家中早已备有电脑,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教学的差异性。因此,在授课初期,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学习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按照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统筹兼顾。其次,采用分层—分组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教师将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分别按照较高水平、一般水平、较低水平层次的高低分为“A”组、“B”组、“C”组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依据各层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深度与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学,学得快的能学得好。在辅导的过程中,对“A”组的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扩大知识的深度,加强任务分解的难度;对于“B”组的学生,在引导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慢慢放手,循序渐进;“C”组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教师要“抓基础,慢慢走”,帮助他们一步步地成长。在进行教学检验的过程中,也要分层分组进行,不能以一张试卷、一个任务作为检验的标准,而要分层分任务进行教学评价。

二、课堂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课堂,大部分都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课堂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课堂结构应分为理论课、上机课、实践课三个部分。

1.理论课教学

理论课往往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讲授,必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更需要教师苦心钻研,找出独具一格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打破检查提问—讲解—布置作业的课堂常态,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是引入式提问,也可以是针对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这样往往更能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新授课,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塑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再以提问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2.上机课教学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校理论课与上机课课程安排失调,往往头重脚轻,上机课仅仅占据很少的课堂比例,却集中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要知道,中职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实际操作教学上面,当然也不能忽视理论课的教学,理论课是基础,为操作课打好基石,上机操作课才是核心,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实在是有违教学思路与意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譬如微机基础这门学科,内容包括操作系统、word文档制作、excel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就算教师在课堂讲解的如何透彻,离开熟练的操作练习,学生也等同于白学,这些技能的掌握必须让学生“动动手”,因此学校应该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教师在上机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终让这些人才流入社会。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对应用技术类进行辅导。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利用各科所学文化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课外实践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放假前学校可以给学校适当安排一些假期任务,让学生在寒暑假不忘学习,加以实践。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信息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打破常规,转变观念,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主线,从课堂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入手,循序渐进,寻找突破口,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参考文献:

[1]肖映铭,谢景政.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职教通讯,2007(9).

[3]黄冶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5(4).

作者:叶小芹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职业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